脂质蓄积指数与吸烟、失眠对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影响
2021-12-20李志栋侯海生于淑华
李志栋,侯海生,王 硕,于淑华
(秦皇岛军工医院1.心内二科;2.急诊科;3.体检科;4.心内一科,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是导致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后者已成为我国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1]。2013年,高血压直接经济负担已占卫生总费用的6.61%[2]。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众多,如高盐低钾饮食[3]、肥胖、吸烟、过量饮酒、精神因素等。Dochi等[4]对8 251名日本男性工人14年的随访研究,调整了相关危险因素后,发现吸烟对高血压的风险为1.13。Halperin等[5]对13 529名男医生14.5年随访研究显示,与从不吸烟者相比,过去吸烟者和现在吸烟者发生高血压的相对风险分别为1.08和1.15。而在一项拉美人群的研究中,发现失眠与高血压发生率相关OR(95%CI)为1.37(1.11,1.69)[6]。俄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失眠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可能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应激、交感-肾上腺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的活动增加,以及伴随的焦虑症的频繁出现有关[7]。Kahn[8]于2005年利用美国营养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结合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以及脂质蓄积指数(Lipid accumulation product,LAP)能较准确的反应人体脂质蓄积程度和内脏脂肪含量,而且在预测CVD、代谢综合征方面优于WC、BMI等传统指标。
本研究首次通过对秦皇岛地区高血压患者的病例对照研究,分析LAP与吸烟、失眠以及LAP与其相加交互作用对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应用梅斯医学软件设定非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测算大致样本量约672例,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从2018年1月到2020年5月于秦皇岛军工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中,每周选取一定数量的病例,共1 129例。有高血压病史及新诊断高血压者为高血压组共729例,无高血压病史以及在院期间血压正常者400例归为对照组。本研究得到秦皇岛军工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既往明确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史、既往无高血压病史但入院后非同日3次以上测量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伴发急性脑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及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衰、肝肾功能不全、免疫系统疾病。
1.2 采集基线资料及研究方法 所有入选对象均测量身高、体重、WC、血脂等相关指标,计算LAP,并搜集吸烟、饮酒、失眠等危险因素资料。将LAP按四分位数分组为Q1、Q2、Q3、Q4,计算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探讨LAP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关系。应用ROC分析LAP、BMI预测高血压患病风险的价值。应用RERI、AP、SI来评价高LAP与吸烟、失眠交互作用对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影响。
1.3 相关定义及诊断标准 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9],非同日3次以上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 90 mmHg确定为高血压。吸烟者定义为既往至少吸过100支卷烟或100克烟叶者,每天至少吸1支烟且持续半年以上。失眠定义为依据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10],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 min)、易醒(整夜觉醒次数≥ 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 h),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计算LAP[8]方法:男性LAP=[WC (cm)-65]×TG (mmol/L),女性LAP=[WC (cm)-58]×TG (mmol/L)。
2 结果
2.1 两组间临床资料比较 高血压组患者年龄、BMI、WC、LAP、TG、吸烟及失眠者所占比均高于对照组,HDLC则低于对照组(P<0.05),而男性、TC、LDLC、饮酒者比例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间临床特征的比较
2.2 不同LAP分组间研究对象特征的比较 根据LAP四分位数将全部病例分组为Q1、Q2、Q3、Q4,其中年龄、BMI、WC、TG、TC、LDLC、HDLC、男性、高血压患病比例在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Q1~Q4组,BMI、WC、TG、TC、LDLC及高血压现患率逐渐增加,HDLC则逐渐降低(见表2)。
表2 LAP四分位数组间临床资料的比较
2.3 Logistic回归分析LAP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相关性 以第1四分位数组Q1为参照,建立二分类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Q2~Q4组原始OR值与校正了年龄、BMI、吸烟、饮酒、失眠后的OR值均逐渐升高,校正后Q4组高血压患病风险是Q1组的2.664倍,OR(95%CI)为2.664(1.788,3.970) (见表3)。
表3 LAP各四分位数组高血压患病风险
2.4 ROC曲线分析 应用ROC曲线评估LAP、BMI对高血压患病风险的预测价值。以LAP为自变量,病人是否高血压为因变量,绘制以真阳性率(敏感度)为纵坐标,假阳性率(1-特异度)为横坐标的ROC曲线,以明确LAP预测高血压最佳的诊断界限值。结果显示:LAP预测高血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3,95%CI为(0.619,0.687),提示其预测高血压患病的准确性可能较为一般。LAP筛检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切点为39.19,诊断高血压的敏感度为79.7%,特异度为48.0%。而BMI预测高血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19,95%CI为(0.585,0.653),BMI预测高血压发病的合适切点为25.61,诊断高血压的敏感度为53.9%,特异度为65.0%。显然,BMI的敏感性较低,且ROC下面积亦小于LAP(见图1、表4)。
图1 LAP BMI预测高血压患病的ROC曲线
表4 不同肥胖指数预测高血压的参数特征
2.5 高LAP与吸烟、失眠以及LAP与其交互作用对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影响 高LAP、吸烟、高LAP伴有吸烟、高LAP伴有失眠均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而单纯失眠未发现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其中高LAP与吸烟共存的患者高血压患病风险是低LAP、不吸烟者的2.914倍,校正年龄、BMI、饮酒、失眠后OR(95%CI)为3.036 (1.984,4.644),但高LAP和吸烟对高血压患病风险无相加交互作用,RERI(95%CI)为-0.494 (-1.873,0.884),AP(95%CI)为-0.163 (-0.654,0.328),SI(95%CI)为0.805 (0.436,1.486)。而高LAP与失眠共存组高血压患病风险是低LAP、不失眠组的3.754倍,校正年龄、BMI、饮酒、吸烟后,OR(95%CI)为3.104(1.865,5.165),且高LAP和失眠对高血压患病风险亦无相加交互作用,RERI(95%CI)为0.933(-0.653,2.519),AP(95%CI)为0.301(-0.092,0.693),SI(95%CI)为1.797(0.717,4.498)(见表5)。
表5 LAP与吸烟、失眠对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交互作用
3 讨论
Demirbas等[13]研究显示,内脏脂肪百分比增加一个单位会导致心脏代谢风险增加77.9%,故腹型肥胖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明显高于外周型肥胖。BMI主要反应人体超重程度,不能区分脂肪和肌肉组织,所以预测肥胖、心血管风险有一定局限性,而LAP因可更好的反映内脏脂肪蓄积程度,故可弥补上述缺陷[8,14]。既往LAP与高血压的关系,在成人、青少年中均得到了验证[15-16]。且高加索人群[17]、北美人群[18]也发现了LAP对于CVD患病风险的预测作用。吸烟被公认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而戒烟则可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19]。在拉丁美洲人群中发现,5包每年的吸烟量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30%[20]。二手烟与主动吸烟对心血管的危害是一样的,且可能是慢性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素[21]。然而,目前的研究结论未达成一致。在一个长达22年的队列研究中,吸烟仅是体重正常的女性和中年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预测因子,而在超重和肥胖者以及年轻和老年人群中则未得到证实[22]。失眠亦是近年来研究热点,美国一项18 123名50岁以上人群的队列研究提示,具有更多的失眠症状是所有年龄组高血压的显著预测因子[23]。总睡眠时间减少的失眠患者更容易患高血压[24]。更有研究表明,睡眠时间<6 h的失眠患者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了3.59倍[25]。亦有不同结论,失眠与高血压患病风险之间未发现显著的正相关[26]。目前,LAP与其他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研究很少,仅在男性中观察到LAP与吸烟之间的显著交互作用(RERI:1.32,95%CI:0.15,2.75;AP:0.40,95%CI:0.14,0.73)[27],且未在其他人群中得到验证。
本研究首次采用较大样本非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探讨LAP与吸烟、失眠以及LAP与其交互作用对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影响,全部取自住院患者,其中高血压组729例,非高血压组400例,研究发现LAP等指标在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与既往研究一致。将LAP按四分位数分组,发现随着LAP的增加,从Q1~Q4组,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以第一四分位数组为参照,可见从第二至第四分位数组的OR值逐渐增加。LA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3,切点为39.19,敏感度为79.7%,特异度为48.0%。BMI曲线下面积为0.619,切点为25.61,敏感度为53.9%,特异度为65.0%。LAP对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预测价值要高于BMI,敏感度较强,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较一致,但是切点值较以往研究偏高,可能与入选群体来自住院患者有关,而既往大型研究则多取自社区人群。在交互作用分析中,因对于高、低LAP尚无明确定论,本研究中以第三、四分位数组为高LAP,第一、二分位数组为低LAP组,通过计算发现,以低LAP、不吸烟为参照,单纯吸烟或高LAP均增加了高血压患病风险,高LAP并同时吸烟组的OR更是达到了3.036。以低LAP、不失眠为参照组,单纯高LAP增加了高血压患病风险,而单纯失眠则未发现此影响,与既往研究不一致,可能是样本量偏小所致,而高LAP合并失眠组则显著增加了高血压患病风险,OR达到了3.104。但是未发现高LAP与吸烟、高LAP与失眠对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相加交互作用。
另外亦有不同的研究结果,一项伊朗人群的前瞻性研究未发现LAP有心血管风险预测价值[28]。导致不同的研究结果可能原因有地域、人种的影响,分组是否遵循随机化,调脂药物对于TG的影响,样本量的大小、统计学方法选择的准确性等。将来仍需进行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讨论两者及其他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