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服饰中的寿字纹研究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2021-12-20望琪
望 琪
(武汉纺织大学 服装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寿字纹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国古代传统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关于“寿”字的史料记载出现在《尚书》中,《尚书·周书·洪范》记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寿”字位居第一,可见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1]。传国玉玺上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文字;西安出土的汉代方砖和新疆出土的汉代织锦上皆有“延年益寿”的纹样。根据大量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可以推测,象形文字“寿”凭借自身的装饰性、图像化特点,早在秦汉之前就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器物、衣被上。
1 寿字纹概述
从广义上来讲,寿纹是非常宽泛的概念,凡是有祈求长寿寓意的纹样,都可以称为寿纹[2]。由象形文字“寿”变形得到的纹样被称为“寿字纹”,是寿纹的一种形式。从各大博物馆现存的文物中发现,寿字纹在服饰、器皿等方面的应用较多,根据结构形态,寿字纹可分为长寿纹和团寿纹两种类型。
1.1 长寿纹
长寿纹的字体一般为篆体,在保持宽窄不变的前提下,将其适当延展拉长,暗含“长寿”之意,承载着中国人延年益寿、怡然养寿的美好愿望。长寿纹又称长远寿,一般在瓷器上比较常见,清代宫廷服饰中的长寿纹较为少见,出现时多以福禄寿纹、万寿无疆纹中的其他字纹同时呈现。长寿纹多为轴对称状态,字体笔画分布均衡,造型上讲究工整匀称,“寿”字顶端或尖或圆或弯曲,更有顶端与如意云头相结合的长寿纹样,此类长寿纹有长寿无尽之意[3]。
1.2 团寿纹
团寿纹也称圆寿纹,是将象形文字“寿”的内部线条相互联系,暗含福寿绵绵不绝之意;外部线条变化为一个圆形、寓意吉利圆满的图案。团寿纹是寿字纹中抽象图案的代表[4]。在清代宫廷服饰中,以团寿纹为主要装饰纹样的常见构图形式有“X”构图式、平铺式、对称式。团寿纹多与其他寓意美好的纹样(如龙纹、凤纹、蝙蝠纹、祥云纹等)搭配组合成各种吉祥图案。笔者通过收集整理资料等方式发现,清朝末期的宫廷服饰中有不少团寿纹作为独立图案纹样,重复与均衡地分布于整片衣身,能直接有效地增强图案纹样的视觉冲击力。
2 清代宫廷服饰上寿字纹的流变
服装是图案纹样的重要载体,清朝宫廷服饰种类多样,从中表现出来的吉祥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由于古代封建统治者对长寿的追求,服装中的寿文化元素较为常见[5]。本研究主要根据各博物馆馆藏的清朝宫廷服饰上的寿字纹,对清代各时期的寿字纹形态流变进行分析。笔者收集了120余张清代宫廷服饰传世实物照片,从中筛选出32张绣有寿字纹的清宫服饰图像资料,整理为表1。
表1 博物馆清宫服饰中寿字纹形态
纵观整个清朝宫廷服饰,团寿纹的应用十分常见,几乎很难找到长寿纹在服装上的应用。清代宫廷服饰上的团寿纹乍看相似,实则形态各异、变化多端。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康熙朝的一件红色四合云纹织金寿字缎冬朝裙上的团寿纹并不讲究完全规整对称,乾隆年间的藕荷色纱缀绣八团夔龙庆寿纹女吉服袍上的团寿纹呈左右对称形态,此后的团寿纹几乎皆呈工整的左右对称结构。在笔者考察的众多资料中,光绪年明黄色绸绣三蓝百蝶纹夹衬衣袖口处的团寿纹不仅左右对称,还上下对称。讲究规整的外轮廓和对称表现了我国古代在装饰上的传统审美取向,即追求圆满、安宁、平和。对寿字纹的变形处理不仅是为了满足审美需求,更寄托了人们延龄增寿的美好愿望[6]。
乾隆朝,一件藕荷色纱缀绣八团夔龙庆寿纹女吉服袍上的团寿纹与如意云纹、卍字纹组合成一个整体,但这时的团寿纹与卍字纹笔画之间并无勾连,可谓独立组合式构图;乾隆朝之后,清宫服饰上的团寿纹开始与卍字纹组合叠加,这种组合叠加并非随意拼凑,而是有一定的关联性和美感[7]。含有卍字结构的团寿纹有万寿无疆之意,一直沿用到清朝晚期,可见深受当时统治者的青睐。对团寿纹形态结构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可以为服装图案纹样的设计工作提供思路。
3 清代宫廷服饰上团寿纹的分布形式
清代宫廷服饰中的团寿纹在整片衣身上的分布大多采用左右对称的设计,在视觉审美和构图方式上追求均衡工整,最常见的分布方式为边缘式、“X”构图式、平铺式。
3.1 边缘式
图案纹样在服装下摆、袖口等边缘部位的应用被称为边缘式构图。清光绪明黄色绸绣三蓝百蝶纹夹衬衣上的团寿纹正是边缘式构图,团寿纹装饰于袖口处,在衣身上所占面积虽然较小,但能起到为局部增彩的艺术效果。此外,该夹衬衣整面衣身为百蝶纹,因蝴蝶的“蝴”字与“福”字谐音,袖口处的团寿纹与之呼应,更有福寿绵长的寓意。当寿字纹呈边缘式构图时,所占衣身比例虽然不大,但能使局部更加精致华丽。
3.2 “X”构图式
“X”构图式指的是团寿纹在衣身前后衣片上呈等腰三角形及其在左右两肩处的布局格式,乾隆年间的一件藕荷色纱缀绣八团夔龙庆寿纹女吉服袍上的团寿纹使用了该构图形式。该服饰上的团寿纹位居正中,与夔龙纹、牡丹花纹、如意云纹共同组合成双龙捧寿纹样。清代宫廷服饰中的团寿纹采用“X”构图式分布时,多与其他纹样进行组合,寿字纹的“静”与其他纹样(如夔龙纹、双凤纹、五蝠纹)的“动”相得益彰,灵动有趣,使图案纹样的整体内容和色彩更加饱满。
3.3 平铺式
平铺式构图,顾名思义,是将团寿纹平铺于整片衣身。平铺式构图较为常见,在清慈禧太后着色照片、清人所绘的《贞妃常服像》等影像资料中,慈禧太后与贞妃所着的团寿纹服装正是采用平铺式构图。采用平铺式构图时,团寿纹虽然铺满整片衣身,但整体布局满而不挤。这种构图方式能强有力地营造丰富的画面效果,具有较强的视觉张力,整个画面充实饱满且不失大气舒展。
4 寿字纹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团寿纹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最著名的是2001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峰会领导人所着的新唐装。图案纹样能展现服装的整体面貌,4个大写英文首字母A、P、E、C被设计师巧妙地变形,调整排列成圆形作为视觉中心,线条流畅,动感十足,外绕4朵牡丹花纹加以装饰,整体图案造型古朴雅致又不乏时尚韵味,极具东方美学特色。
团寿纹不仅在服装设计中给予了设计工作者丰沛的养分,在其他设计工作中同样为设计师提供了灵感。2010年,国家档案局确立的中国档案行业徽标的灵感正是源自传统吉祥纹样团寿纹,徽标视觉中心为档案的“档”字,设计者对其进行变形,使其外观幻化成生动形象的圆形,明快美观,寓意深刻。徽标由中文“中国档案”及英文“CHINA ARCHIVES”、变形“档”字、圆环共同组合而成,加之变形“档”字、圆环的颜色皆为中国红,在视觉上宛若中国印章,充分展现出档案文化的内涵、艺术性和时代感,可谓书法艺术与图案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中国古代的传统吉祥纹样有自身的形式美法则,在现代设计中,人们可以考虑将传统吉祥纹样以解构、重组、错位等方式进行处理,在保留传统纹样特色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使之既有传统纹样的精华和内涵,又紧随当代时尚潮流与审美,被更多人青睐和接受。
5 结语
寿字纹是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重要类别,清代宫廷服饰上的寿字纹存在于整片衣身,或以独立图案出现,或与其他图案组合搭配,形态变化多样,异彩纷呈。笔者认为,寿字纹图案所表达的吉祥寓意虽不尽相同,但祈求健康长寿的本质内涵和愿望一致。该图案纹样在带给人们视觉享受的同时,承载着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质朴心愿。随着人们民族归属感和民族认同感的增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对传统吉祥纹样寿字纹的深入研究不但能为设计工作注入灵感,而且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