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比派绘画风格解读
——以莫里斯•丹尼斯的作品为例

2021-12-20上海杉达学院

艺术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丹尼斯布面莫里斯

□褚 璐 上海杉达学院

一、绘画主题中的自我寻找和证明

“一人向隅,满座间为之不欢,情感容易传染;基于情感的审美观也易传染,人情之共性绝对不会埋没艺术之个性。”[1]

19 世纪末的法国绘画随着印象派这一种在阳光下的绘画形式而产生了新的变革,在坚信太平盛世将不久来临的人们对艺术情感的宣泄和释放中成为一种新生、一种源源不断的持续状态。如果说印象派的产生是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的一道既有过渡意义又有分割作用的分水岭,那么纳比派不仅是对其手法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还是对早期抽象主义一次短暂而影响深远的理论和实践的再调整。

图1 莫里斯·丹尼斯 《红衣女孩》 170cm×133cm 布面油画 1889 年

莫里斯•丹尼斯是法国纳比派中极具影响力的艺术思想家和画家,其绘画思想理论贡献极多,对象征主义、抽象主义、立体主义及野兽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图2 莫里斯·丹尼斯 《复活节的早晨》 104cm×102cm 布面油画 1891年

在纳比派刚开始兴起时,丹尼斯不仅担任其发言人,还是早期准抽象主义尝试发展到复兴新古典主义的奠基理论家,他对纳比派的绘画有着独特的理论研究,有着先驱的影响。受他影响的一派理论家被称为绘画的“先知派”,他是“先知派”的重要代表和创始人。莫里斯•丹尼斯的故乡是法国诺曼底大区的一个名叫格朗维尔的沿海小镇,青年时,他分别在法国美术学校和朱利安艺术学校学习过绘画。1888 年,他在朱利安美术学院同维亚尔、博纳尔等人一起学习绘画,这群新兴的热切青年渴望找到冲破传统艺术约束的道路,故而形成了一个关乎哲学和艺术的讨论小组——纳比派。

图3 莫里斯·丹尼斯 《向塞尚致敬》 240cm×180cm 布面油画 1900年

丹尼斯更是在与印象派大师高更的绘画思想交流中对纳比派的绘画理论进行了更深层的革新,并产生了诸多重要论断。在1890 年,20 岁的丹尼斯对绘画曾下过这样的定义:“记住,一幅画在成为一匹战马、一个裸女或某个小故事之前,主要是一个布满着按一定秩序组合的颜色的平面。”1900 年,由丹尼斯创作的《向塞尚致敬》代表着纳比派的分崩离析,预示着这个流派艺术生命的终结。

丹尼斯对自己的绘画有着诸多思考和想法,对自己的绘画思路和主题也早已了然于胸,这使20 岁的丹尼斯年纪轻轻就成了朱利安美术学院纳比派理论的先驱者,有着众多的理论追随者。直至今日,他始终是当代最重要的纳比派理论家之一,著有《理论》《新理论》等艺术理论书籍。他对自己的绘画有很清楚的想法,如在一幅画创作完成前就预想如何表现自己想表达的独一无二的主题和方式方法;也对于画面所要表现的图像、画面的构成及色彩的经营布置十分明白。笔者认为,绘画艺术家越早有所认知,就越有可能创作出有个性、有思想的作品。

图4 莫里斯·丹尼斯 《绿衣女子》 179cm×256cm 布面油画 1891年

丹尼斯出生于法国,对法国有深刻的了解。在印象主义对光色、笔触、情感的铺垫下,“感受——真实——艺术”成了新一代艺术表现技法探索的基点,印象派速写式的光斑也闪耀在这个时代艺术家的画布上,加之新印象主义的发展,画面中所蕴含的更为严谨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渐渐凸显,画面的结构及画家的主观处理体现得也更为明显。同时,在对绘画理念和绘画实践的探索中,塞尚、高更等后印象主义艺术家们感受大自然时所创作的绘画作品会比平涂作品更有深度。他们的创作衍生于印象派的同时又反抗印象派的分析方法,更加注重直接投入的情感和内容的表现。

莫里斯•丹尼斯在寻找他的绘画主题时,常常会选择为他的艺术思想服务,因此他在创作中会找寻一些远比单照摹写的风景画或静物画更为复杂且更具深意的主题。他在绘画主题上思索的时间常常比画一幅画的时间更久。为了在艺术思想层面得到心灵的满足,将艺术哲学和诗歌的素材引入绘画主题中,莫里斯•丹尼斯成为在当时最先清楚地表现出绘画作品要在自己的身上找到证明的艺术家之一。他认为,“表现的主题乃是次要之物,真正寻找自我证明的过程才是对艺术意义的不懈追问。”

“我去了,如果我带走了未说出口的那些真理,而这些真理还要把我进行寻觅、聚合,虽然我已经在永恒的寂静中化为了乌有;可是我还想与你们再见,向你们诉说着,但我的话语,是将我从横无际涯的静谧的心中复生。”

在莫里斯•丹尼斯的绘画中,寻找绘画主题与他自身的艺术探索过程息息相关。他认为艺术家在找寻绘画主题并确定所要研究和表现的主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对自我一步步证明和探索的过程。当所看到的景物变成画面时,我们无论是在看还是在动笔绘制,都是自我对艺术的一次又一次例证,不仅证明了此时、此景、此物,还证明了属于艺术家本身的过去和自我预见的未来,包含着自省、回忆、憧憬和富有情感的联想。

图5 莫里斯·丹尼斯 《玛尔特与钢琴》 155cm×253cm 布面油画 1891年

这些理论观点在他早期的绘画书籍中均有所体现。他关于绘画的预言不仅在他的创作中得以体现,还进一步在立体派和抽象派画家的实践中得到体现。无论是在理论上关于主题的自我找寻,还是在绘画实践中,这种“先知性”的思考都是超前的。再审视20 世纪艺术发展的今天,笔者认为他的预言性理论对现代绘画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图6 莫里斯·丹尼斯 《茶》 193cm×159cm 布面油画 1892年

二、观察与精神性转化的联系

“绘画不再是我们摹写下来的、看到的感受了,也不再是一张风景景色的摄影了;不管这张照片是有多么美妙、细腻,它依旧不是画面;绘画不过是我们想象力的一种不时之需。”

纳比派画家丹尼斯对观察画面并进行精神性转化的创作具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艺术首先是一种表现手段,是我们的精神创作,而自然仅仅是精神创作的一个场面而已。”

图7 莫里斯·丹尼斯 《婚礼游行》 750cm×334cm 布面油画 1892年

纳比派在艺术创作中追求画家意志和精神的体现,在图像到绘画的表现中,画家本身的作用愈加突出了。纳比派的产生和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绘画作品和理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时,身处法国阿望桥的高更的绘画思想经历了印象派的洗礼后变得更加成熟,并有更多独到的见解。他喜欢和新兴的艺术学者们进行激烈的探讨,因而,当时一些纳比派年轻艺术家在与高更的不断交流及写生的过程中,得到了新的关于突破传统绘画束缚的收获,对他们的艺术创作、绘画理论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纳比派的产生正是高更与丹尼斯、塞律西埃、博纳尔等青年画者们于1888 年夏天几次会面的结果。“我们……来自朱利安画院的造反派。”

1888 年,通过与从高更那里学习归来的另一位纳比派画家塞律西埃的交流,莫里斯•丹尼斯产生了了解和学习高更绘画的想法,并准确地捕捉到了和与高更同属印象派的大师塞尚绘画中的闪光点。在他们的绘画刚刚展示在大众面前时,他就敏锐地认识到画面中所蕴含的艺术思想。因此,高更、塞尚在绘画艺术上秉持着一种什么样的艺术精神,以及他们的绘画思想是以怎样的一种方式去鼓舞和激励第一批“造反”艺术家们,并且发展到后来是如何为大众们、收藏者们所接受和追捧的艺术家,笔者认为,莫里斯•丹尼斯是其主要见证人。

图8 莫里斯·丹尼斯 《玛尔特三肖像》 180cm×147cm 布面油画 1892年

“怜悯一切貌似新鲜特殊、推陈出新的画家们,因为他们不仅涤荡着传统的学院教条,而且,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洗濯着浪漫或者逼真的自然主义。”

1889 年,高更的《黄色基督》使朱利安画院的青年艺术家们受到极大的鼓舞,他们决定要真正组建一个社团——纳比派,还聚集了贝尔纳、德彪西等诗人和音乐家,颠覆传统的艺术思想,抛弃学院派的教条,抒发着画者本身对艺术的所观所想。

“艺术不是模仿,艺术乃是对自然的主观的再调整。”

莫里斯•丹尼斯在他的艺术理论中把绘画看成某一独立于自然之外的事情,“印象、主观、经验三者结合”的思想提出从观察入手到根据印象进行主观的精神性转化。丹尼斯最早的绘画作品《自画像》创作于他18 岁,他对绘画的思考也始于此时。在《自画像》中,他直视观众,手持画笔,目光坚定又明确,仿佛在他心中,他对绘画的带有预见性的思想见解早已形成。因此,他的朋友们都称他为“画中融入圣像美的纳比派画家”。

图9 高更 《黄色基督》 133cm×173cm 布面油画 1889年

图10 莫里斯·丹尼斯 《自画像》 133cm×194cm 布面油画 1889年

在视觉性画面转化为绘画作品时,艺术家的主观意志显得尤为重要,甚至起到控制整个画面的作用,而并不是简单地照搬、移入画中,这与艺术家对创作主题的思考、自身生活经历的回忆和联想,以及当时所身处的艺术创作的时代环境和氛围等所带来的精神感受息息相关。从观察入手构思回想,或感觉欣喜愉悦,或忆起往昔满怀伤感,这种精神性的主观处理就是艺术家把看到的东西进行了内化,形成表达自己情感的画面。

这种源于印象派的观察和纳比派的精神性转化的绘画思想日益成熟,19 世纪90 年代的纳比派随着印象主义艺术运动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同时和其他艺术流派的交流也日益频繁。但是由于大众对艺术的欣赏和讨论落后于绘画艺术的进步,在艺术家突破一个又一个传统观念时,大众评论家往往抱着旧观念、旧评价标准审视陌生的、新兴的作品,哪怕新的观察方式和具有精神性转化的绘画方式是如何的先进和珍贵。因此,一些纳比派的画作及艺术理论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在激荡中逐渐分裂,但他们的绘画理论不可避免地对之后的象征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图11 莫里斯·丹尼斯 《春季景观图》 237cm×210cm 布面油画 1897年

“画家们可能在某些时候会渴望能在自己的画面中表现出更多的动荡杂乱的感觉,或许观察到的样子并不是那么柔美的姿态和不是如此的外显,没有某种彻底的寂静。”的确,在丹尼斯的艺术论著和画作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与这种宁静相对应的自我驾驭,使他的画面看似简单,具有装饰性效果,却有着深刻的象征喻义。也正因为不断探求,莫里斯•丹尼斯带着艺术创作中的不安和疑问,决心在绘画过程中冲破思想的藩篱。

结 语

黑格尔曾说:“智慧女神的猫头鹰,总爱等到一个时代将要完结之时,才肯在暮色中出现。”当一只脚踩在20 世纪与21 世纪的交界线上时,我们回顾19 世纪末纳比派艺术家莫里斯•丹尼斯的创作经历,他以极具天赋的艺术感受和善于思考的头脑,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绘画实践中,都给艺术发展留下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猜你喜欢

丹尼斯布面莫里斯
王秋莲
塬(布面油画)
我将来要做什么
神奇飞书
能 看 多 远
半夜的演讲
我将来要做什么人
我的风筝
丹尼斯是个好人
张方白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