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

2021-12-19张雪梅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10期
关键词:化学课堂习惯养成课前预习

张雪梅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良性引导,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养成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此,本文也将以高中生的成长为切入点,立足于化学课堂的设计,从课前预习出发分析高中化学预习习惯养成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仅做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高中生;化学课堂;课前预习;习惯养成

引言:

在素质化教育和新型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当下国家在宏观上对学校课堂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显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简单的理论知识背诵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能力的延伸和拓展,这种变化也给教师的创新提供了更加鲜明的思路。化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就高中生来讲,要尤为强调预习习惯培养的重要价值。

一、分析高中化学预习的价值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初步了解未来的重点知识,并发现自己掌握的薄弱点,通过预习及时发现遗留的问题,查缺补漏,为新知识的吸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预习可以让学生立足于教学大纲,提炼出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由此来进一步增进听课的效果。当正式步入课堂以后,教师可以重点讲解学生有疑问的预习问题,让学生可以一遍一遍的强化记忆,加深自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夯实基础,做到心中有数,并着重记录自己不理解的内容。也就是说,预习习惯的养成可以让学生掌握更为精准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改变应付和敷衍的学习习惯,树立更为认真且严谨的探究态度,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求知欲,以及合作探究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分析高中化学课前预习习惯养成的方法

(一)做好技巧上的引导

教师需要根据章节的重点知识,为学生制作完善的预习提纲,让学生可以有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帮助他们寻找重点和难点,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互相点评,互相取长补短。根据不同的课题,教师可以适当的调整预习提纲的形式。例如,在学习与物质的分类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提纲中列举出如下问题:生活中有哪些与物质分类相关的实际案例?過去接触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可以怎么分类?分类的方法是否存在异同点?不同分类方法的依据又是什么?以上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按部就班的寻找线索,能够暗示教材的隐藏条件,激发出他们的探索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习题,带着疑问进行阅读。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选择与章节知识内容联系紧密的习题,而且要保证习题之间的梯度,突出问题的启发性,把握好难易的尺度,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活性,激发出学生的欲望和探索精神,让他们拥有更加强大的斗志。还有,教师需要通过目标的预设,让学生可以抓住章节的概念定义,原理以及分析方法,为新课的学习扫清障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例如,在学习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时,教师就需要让学生重点预习有机物的概念,并对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比较,先行了解最为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明确甲烷的电子式以及结构式的书写方法,懂得书写甲烷的重点方程式,包括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和受热分解这些。

(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的高低是衡量预习成果的重要标杆,学生只有在自我意识的趋势下才可以发现更加具有价值的问题,才可以真正生成自己尚未挖掘的知识点。过去,很多学生预习的时候并不懂得为什么要思考,只知道盲目的探究是什么,不知道发现潜在的问题,而且也不善于提出新的问题,有的学生甚至完全没有头绪,这种预习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上,学生始终无法触及知识的本质。要想让学生从被动的状态中脱离出来,教师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要让学生摆脱思维定势。例如,在预习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要先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内容,在脑海中形成大致的框架,然后再指导他们发现下列问题:是不是只有得氧和失氧的反应才算是氧化还原反应?引起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氧化还原反应和4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的?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反复的品读,重点实现深度的思考。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学生必须要经历预习这一流程,但教师也不能只是因为预习就对他们提出过于深刻的要求,如果学生在前期花费的时间过多,他们的课堂学习就无法集中精力,他们会认为没有什么值得更多的学习[1]。

(三)做好意识和行为的引导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着自身的兴趣,所以如果教师只是盲目的让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反而会让学生压抑自己的天性,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施展。因此,教师需要做好意识和行为上的指导,通过晓之以理和动之以情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投入到课堂预习中,要激发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也要身体力行,在开设新课之前,自己要做出示范,主动预习一些基本的知识点,让学生受到感染和鼓励。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作出及时的监督,通过课堂提问等方式来调查学生的预习情况[2]。

(四)做好课堂的总结和提炼

在短时间内,学生自然无法感受到预习习惯养成带来的积极影响,所以他们也往往没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这就会进一步限制学生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必须要对学生的预习结果进行及时的总结,只有让学生明确自己阶段性的成果,才可以积累更多的自信心,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长此以往的养成习惯,产生质的飞跃。同时,教师要把握好课前预习的尺度,虽然这一环节十分重要,但如果学生花费了过多的时间,他们也无法在课堂上有所突破。教师需要构建更为完善的预习评价体系,要让学生通过预习总结经验,并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提出问题发表内心的观点和看法,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高中化学预习习惯的养成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应有之策,也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精神与思维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提纲的引导,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意识的激发,总结和归纳这几个角度,论述了高中化学预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充分结合了高中化学的基本知识点,尊重了学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彦平. 关注有效预习——浅析高中化学课前预习实施教学[J]. 高考, 2020(7):1.

[2] 夏县生. 高中化学优化课前预习指导效果的教学策略[J]. 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 2019(9):1.

猜你喜欢

化学课堂习惯养成课前预习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如何让化学史在化学课堂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