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音乐教育的课程开发与应用

2021-12-19邓春燕

安家(校外教育) 2021年54期
关键词:课程开发幼小衔接音乐教育

邓春燕

摘要:幼小衔接教育的社会意义深远。衔接教育的实现一般分为两个途径,一是日常化的生活活动;二是专门化的课程教育。为了使幼儿阶段的学生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教学方式,专门化的课程教育就成为了现阶段幼小衔接的重要途径。在衔接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既要摒弃幼儿教学与小学课程之间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观点,更要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角度正确对待幼小衔接教育。

关键词:幼小衔接;音乐教育;课程开发;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音乐是培养学生感情、丰富情感、增强美的艺术作品。学生可以用音乐来调节情绪,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近年来,教师逐渐认识到“青年融合”的重要作用,积极运用音乐教学中的“青年融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音乐表达情感,体验音乐的魅力,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小衔接教育课程中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的幼小衔接教育课程系统并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只有深刻理解现存问题,才能找准病根,对症下药,从而摆脱幼小衔接的困境,使幼小衔接教育可以助力于幼儿全面发展。儿童主体地位异化是现阶段幼小衔接教育的关键问题所在。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以儿童为中心,要求发挥儿童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却成了教育理论的口号化,出现了“假衔接”与“不衔接”的现象。从教师本身出发,教师传统的教学观造成了“唯教材化”的存在,一味照搬照抄,过分依赖于教材,但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载体是活动,而并不是教材。若一味简单地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教育,那么教师所做的就只是将教学内容进行简单重叠,不仅不会使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进行有效衔接,还会适得其反。幼兒园与小学课程目标的结构差异也是阻碍幼小衔接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课程标准的不断变化,加之儿童观的不断变化,使得传统的二维目标体系已经无法适应发展需求。幼、小教育的侧重点就存在很大不同,因此,差异的存在不可避免,课程的连贯和衔接也不可或缺,但当下课程结构目标不完整,致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脱节。总而言之,问题的存在是有其根本性和必然性的,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深入分析其背后的运作机制与症候,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幼小衔接教育课程的的实施策略

(一)利用音乐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

与幼儿园阶段相比,学习的任务更加复杂,学习内容更加困难。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更大。当儿童进入小学时,如果在幼儿时期的关键阶段总是坚持老式的教学方法,很难保证他们能够迅速适应小学的教学节奏。以音乐的发展历程为例。幼儿园老师经常不要求学生在让学生学习唱歌时记住所有的课文。有时,对于一首两段式的歌,老师只需要孩子就能掌握第一段。但小学教师的教学要求更严格,学生可能需要掌握整首歌。为了帮助孩子们度过高年级的最后一学期,更好地适应小学音乐学习的节奏,老师们可以选择一些相对简单的教学难度较大的歌曲,这样孩子们就可以掌握所有这些歌曲,并适应这种音乐学习方法,这对孩子们来说是很困难的。

比如,当他在简单的教学准备之后教授歌曲《爸爸妈妈听我说》时,老师发现这首歌是一首简单、生动活泼的音乐,适合大课堂上的孩子们听。这首歌虽然歌词很多,但歌词之间有着明确的逻辑关系,学生们可以通过老师的有效指导记住所有的内容。因此,老师在教音乐时,可以让学生多听几次,先播放录音,让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听,然后播放学生在掌握这首歌所包含的思想和感情的同时可以看到的音乐视频。然后老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地学习唱歌。老师一句一句地唱,孩子们一句地唱。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孩子们可以迅速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掌握这首歌的大部分旋律。教完第一段后,老师可以告诉孩子们,第二段的演唱方法与第一段几乎完全相同。接下来,请孩子们和其他孩子一起成群结队地尝试,唱第二段。这种教学法更加尊重学生的支配地位,使孩子们能够充分发挥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个人音乐能力,给孩子们带来清爽的感觉。当孩子们对这种学习感兴趣,并且能够在音乐教学中学习这首歌时,这意味着大班级的学生对于这种快速而困难的教学方法仍有一定的接受能力,这有助于利用孩子们隐藏的音乐学习能力,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水平。

(二)教学方式创新

音乐教学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价值。音乐教学由于其非语言性和不确定性,决定音乐教学和音乐学习必须采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体验,这是各年龄段音乐学习者学习音乐的最基本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方法有相似之处。教师应该采用孩子们身心的画框,巧妙地让孩子们体验音乐的乐趣,以达到安静地滋润事物的效果。由于两个阶段教学内容的年龄和结构不同,具体音乐教学方法仍存在一定差异。

(三)提倡教学做合一,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因此,我们必须丰富教学内容,在正在成型的音乐教学中选择一些生动多样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不仅要符合教学要求,还要采取一些有趣的音乐形式,如运动节奏、体能、节奏表演等。栋要增强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快乐的音乐游戏中激发学习兴趣,了解和掌握音乐理论知识。

幼儿园通常选择的歌曲充满了兴趣,主题生动,内容简单,结构简洁。有些歌曲受欢迎,以类比法记住,经常以旋律重复,长度短,节奏生动。小学音乐教育中精选的歌曲内容广泛,有些歌曲传播传统美德。一些小动物歌曲也很生动,或者唱爱国主义或者祖国的大河和山脉等。在歌曲捆绑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选择儿童以前没有在某个特定节日演奏过的歌曲,例如,组织儿童参加《游子吟》游音乐活动,或者主张唱首《劳动最光荣》的歌曲。这些形式的音乐内容和活动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链接音乐学科。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给音乐教学带来了许多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的机会。音乐教学中引入“幼小衔接”概念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音乐教师应不断探索“幼小衔接”音乐教学工作,将幼儿园音乐教学模式与初级音乐教学模式相结合,充分发挥幼儿园教学的优势,拓展幼儿园教学相关教学模式,更新音乐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陈红红.浅谈“幼小衔接”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求知导刊,2020(48):89-90.DOI:10.14161/j.cnki.qzdk.2020.48.045.

[2]梁婷,司坤.幼小衔接的音乐课程开展与实施[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10):17-18.

猜你喜欢

课程开发幼小衔接音乐教育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