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运用研究
2021-12-19冯波
摘要:传统课堂的最大问题在于忽略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性,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是阻碍学生产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一大原因。问题导学法是以问题为媒介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本文阐述了问题导学法与其他数学教学方法整合的途径,以期实现教育改革目标。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教师在使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数学教学时存在着一些错误观念,这导致在实际的运用中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把握问题导学法的运用时机,多与其他教学模式结合,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情景以导入数学问题
进行任何科目的学习都要先利其器,而学习高中数学的“器”就是情景问题的创设,这是帮助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合理利用问题情景创设的方法,在课前认真备课,将所要讲的数学内容与现实情景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准确把握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并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将数学知识融入到问题情景中,据此实施高中数学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上,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可以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教师的讲解,在整个高中数学课堂中起到“引入”作用。同时教师要注意所提出问题的难度和真实度,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学生可能回答不出来陷入无意义的思考中,这对学生的高中数学学习不但没有帮助,甚至阻碍了学生高中数学学习的进度,如果问题的难度太小,学生可以不加思考就回答上来,这样的问题既不能推动数学课堂的教学进程,也不能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同样是无意义的。所以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中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想通过问题创设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就要把握好创设问题的难度。而问题的真实度关乎着学生能否通过情景问题联想到现实生活,这与学生的发散思维密切相关,在教育改革的潮流下,考试中给出的问题条件不再与以前一样呆板、生硬,更多的是结合了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通过联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教师想要以问题情景的方法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确保创设问题的真实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起到优化问题情景的作用。
最后教师也要参与到问题情景中,积极地与学生一同探讨问题,有了教师的帮助,学生学习数学就更加自信,自然也就产生了学习数学的欲望。例如,教师在进行充分与必要条件的教学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小虎的妈妈让小虎去超市买香蕉、苹果和梨,并告诉小虎买香蕉时要挑新鲜的,买苹果时要挑脆的,买梨时要挑硬的,因为新鲜的香蕉不会出现烂掉的情况,脆的苹果更加甜,而硬的梨更多汁,但是小虎买水果的时候发现不新鲜的香蕉里面也可能不会烂掉,硬的苹果也有不甜的,而硬的梨可能不会多汁。于是小虎得出这样的结论:不新鲜的香蕉不一定会烂掉,但是烂掉的香蕉一定不新鲜;脆的苹果不一定甜,但是甜的苹果一定是脆的;硬的梨不一定多汁,但是多汁的梨一定是硬的。教师在所创设的情景中,可以引入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的概念,告诉学生不新鲜的香蕉推导不出来它是烂掉的,但是烂掉的香蕉一定可以推导出来它是不新鲜的,那么烂掉就是不新鲜的充分条件,不新鲜是烂掉的必要条件,同理脆和甜、硬和多汁也是这样的关系。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实际情景、列举生活实例,将数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高中数学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关系,从而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数学理论体系,为之后深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固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数学问题
因为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学生在初步接触数学知识时,对于较为模糊的数学概念理解吸收起来较为困难,教师若不改进数学教学的方法,仍然以传统的教学理念单调的讲解高中数学的知识,只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困难性,使学生望而却步,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如此情况之下,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融入数学教学之中,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将数学知识展示给学生,把抽象模糊的数学概念转变为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能够直观的认识到数学概念的具体实例,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数学概念背后的普遍规律。例如,在学习空间几何体时,学生可以理解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形是一个长方形,但是在学习更复杂的圆锥体、圓台和球体时,对于数学基础差一些的学生,他们仅仅靠数学课本上的几张简单的分解图片可能不会透彻的理解其侧面展开的图形形状,此时教师就可以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中,首先在备课时搜寻圆锥体、圆台和球体侧面展开的演示视频,然后教学时将视频播放给学生,在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到其展开图形的基础上,再在白板中创建一个圆锥体,并画出它的侧面展开图形,标出母线长度、角度、圆弧长度,借此进行后续面积计算的讲解。教师在讲解完圆锥体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后,应该把握时机提出关于圆台、球体的面积计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圆锥体、圆台和球体之间的相似点,并帮助学生推导出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转变了课堂的角色观念,以辅助引导学生学习的身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自发地进行数学问题的分析和问题解答,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下,学生靠理解而获取的数学知识更容易记忆,建立的数学知识基础就更坚固。
三、导入问题并分组讨论
每位学生在独立思考中的想法可能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留给学生讨论的空间,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形式交换彼此对问题的想法和看法,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共同进步,发展整体数学水平。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通过分组讨论可以使同学建立深厚的友谊,在讨论数学问题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对方情感的流露,让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深化教育改革。
结束语:问题导入教学方法与其他教学模式相结合,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王仪.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6):111-112.
[2]孙桂琴.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1):12-13.
[3]程波.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3):51-52.
[4]辛文高.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21):73-74.
作者简介:冯波(1989年-)男 重庆市 大学本科 中级职称 研究方向:高中数学 工作单位:重庆市江津第八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