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2021-12-19黎林汪志宏于蒨张磊胡勇
黎林 汪志宏 于蒨 张磊 胡勇
摘要:随着计算机应用日益的普及,计算机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中的必备工具。但是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来越多,对于计算机的日常维修与维护工作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部分。该文介绍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现状,对当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与分析,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性归纳总结。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改革;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2-0196-03
Teaching Reform and Research of Computer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Course
LI Lin, WANG Zhi-hong, YU Qian, ZHANG Lei, HU Yo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computer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tool in people's work and life. But in the process of daily use,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problems. The daily repair and maintenance of the compute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computer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course,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puts forward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Finally, it makes a summary of its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computer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reform in education; teaching resources; models of teaching;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mode
1 引言
《計算机组装与维护》(以下简称《组装》)课程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本课程自2009年开始授课,每学期均开设,每学年开设10余个教学班、500余名大学本科各个年级学生学习,学分为2.0,学时数为36学时(分为18理论学时+18实验学时)。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装、软件安装、系统维护,并具备微机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的能力;同时该课程紧随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趋势,在实践教学环节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了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同行的老师对本课程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以及教学效果上都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本门课程的开设对学生的帮助很大。
2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课程开设以来深受师生好评,但是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
2.1 课程教学资源不足
《组装》课程中的部分内容有很强的时效性,授课过程中虽然在不断补充各种新的技术信息与资源,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产生动态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动态资源可以体现教学过程的过程性、交互性、连续性,对于教与学来说具有重要意义[1]。教学资源的匮乏严重了影响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阻碍了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由于技术变革速度快,教材更新速度不及科技发展,产生了“滞后”的现象。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也会滞后,关于新技术只能从一些论坛、网站上“听说”,无从考究,修订教材刻不容缓。
2.2 教学模式需要创新
科技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教材、教学视频等,无法满足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现状,学生的求知欲得不到满足[2]。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表现出了疲惫感,不能吸引学生的全部注意力、提不起全部的兴趣。传统教学模式不符合新时代大学生思维活跃、知识获取面广、追求特立独行等特点,所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达不到预期效果。
2.3 教学平台功能落后
现阶段使用的传统的教学平台,教师在平台上发布任务信息、知识点等,学生在平台上进行学习、回答问题等。但教学平台功能有限,在拓展新知识、新技术、新思路方面有了很大的限制。平台更新时间慢、不支持视频与音频等功能、更新内容老、更新方式旧等弊端,与现阶段在线教学要求比较后就显现得尤为明显。
3 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基于理论教学和实训操作相结合的《组装》课程教学,经过多年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实践,该门课程深受同学们的重视和欢迎,选课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受制于硬件实训环节条件的限制,传统授课模式与学生的大量选课需求存在矛盾。其次,随着计算机新技术的日新月异进步,如何让《组装》课程继续保持生命力,也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目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我们近年来引进了新的教学技术,例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对课程教学进行新的改进。下面我们从师资培训、教学团队与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学模式的变革等多方面介绍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
3.1 加强培训,组件教学团队,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提升教师各项能力,以知识为基础,抓好师德师风建设[3]。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4]。让教师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5]。我们把培训分为三个阶段: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培训前需要有目标与要求,所有培训教师都要带着明确目标准备参加培训,培训过程中要求有培训笔记,培训后期使用微信小程序进行培训达标考核,通过考核后还要提交个人培训的简单汇报才算完成本次培训。通过以上的方法来保证各种培训的有效性。教学团队的建设对课程建设、提升综合实力、培育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充分发挥团队中每个教师的优势做好教学工作。团队中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让每位教师都参与到课程建设[6]。日常教学工作团队成员分工完成职责明確,遇到难题大家集思广益。《组装》教研室主任担任课程大组长,课程中每个知识单元为一个小组,每小组由多名教师与助教组成,小组长负责单元教学内容的具体设计,其他小组成员负责课程资源建设,教学实施与管理等工作。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教学团队的建设能有效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7]。
3.2 细分课程任务,建设多元化的课程资源
按照课程大纲对课程结构进行分析与梳理,对于主要的教学内容与要素做进一步的细化工作。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设计课程资源体系,规划任务—子任务—技能目标与知识点。对于任务中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要细心规划,设计好教学过程。《组装》课程是以实践为主,课程资源不但要具有代表性与先进性,而且还要体现实际应用与行业规范。
多元化的课程资源建设如:动画、交互式多媒体课件、视频、虚拟实验环境与教材。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更新速度极快,实验室设备更新速度很难跟得上技术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计算机虚拟仿真拆装系统被开发出来,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被解决了, 拆装计算机中的一些风险也被屏蔽了。虚拟拆装计算机的环节能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整个电脑的拆装的全部过程都被展示出来,一些交互操作被植入在学习与操作过程中,增加了学习的乐趣与动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虚实结合的办法,先虚拟后实物实验的教学可以让教学效果倍增。我们自行开发的交互式多媒体课件投入使用后获得了学生的好评,夺得了交互式课件类本科组国家二等奖。在教材建设方面,今年初已经完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材第三版的修订工作。
3.3 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的课程定位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结构和一些维护知识,掌握配置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方法,能够根据自己对计算机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组装自己的计算机,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简单故障的排除和系统的维护,能够更好地使用和操作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我们定制新的教学计划之前,对该门课程原有内容进行梳理和提炼。对原有知识点进了重新的规划。结合当下在线教学的特点对知识点碎片化处理,具体内容见下表。
3.4 教学方法改革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授课人数较少的弊端,我们提出“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手段,即以慕课教学为辅助,项目驱动教学为线索,以互动教学为理念,团队协作精神为灵魂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具体在教学环节上,我们把教学内容分解成不同的模块,即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模块、软件系统模块、硬件组装与测试模块、网络模块、故障诊断和维护模块。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别设计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方式。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以慕课教学为主,我们在授课教学平台上发布录制好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自主学习。另外辅助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答疑服务体系。对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采用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即让学生亲手动手操作。实践教学环节,教师主要是设计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学习建议和指导。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采用项目探究、案例点评、边讲边练、平行互动、师导生演、以练代讲、生讲生评和生问生答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团队分工协作把课程任务完成[8]。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上学生被动的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探索空间,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发展。学生从理解和接受式的被动学习转变成探索和研究式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因此这种模式的教学方法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又可以满足不断增加的学生选课人数,扩大课程授课学生范围。
4 小结
通过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课程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在理论知识阶段,学生出勤率提高、求知欲强、积极探讨、兴趣浓厚、知识掌握扎实;在实践教学环节,学生积极配合、善于提出问题和成功解决问题;在理论知识基础之上,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了团队合作能力、共赢意识的培养,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发现不足、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利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思达,陈春蓉.动态教学资源库建设[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20(9):18-20.
[2] 叶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项目实践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3] 卜叶蕾.新时代高校班主任核心素养提升路径研究——以华北电力大学“名师班主任”工作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9):87-90.
[4] 杨胜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应着眼于“四个统一”[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47-48.
[5] 谢旻君.教师提高思政课能力的方法探讨[J].科教导刊(下旬),2020(18):72-73.
[6] 王祺.基于网络教学团队的构建和运行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1(1):155-157.
[7] 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40-42.
[8] 王泰,杨梅,刘炬红.慕课论坛中教师回复对学生认知发展的作用——基于布卢姆认知分类学[J].开放教育研究,2020,26(2):102-110.
【通联编辑:王力】
收稿日期:2021-04-10
基金项目:安徽省2018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2018mooc135)
作者简介: 黎林(1979—),男,安徽省天长人,高级实验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