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帮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数学
2021-12-19陈小燕
陈小燕
幼儿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蕴含着广泛的数学教育内容。幼儿期的数学教育不是单纯地学习数学知识,重要的是借助数学逻辑关系发展幼儿的数理逻辑认知能力,包括分类、排序、比较多少、计数等。《纲要》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因此,我们要抓住生活和游戏中的一些教育契机,引导幼儿在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一、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的良师,他们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体、从游戏中强健身体、锻炼思想、学习做人。如何让孩子在游戏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发展数学知识呢?
(1)在体育游戏中渗透数学知识。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这正说明了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时间短的特点,而体育游戏简单有趣,正符合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符合幼儿生理特点的体育游戏中。
(2)音乐游戏中渗透数学知识。音乐是打开幼儿智力最好的钥匙,也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因此,在幼儿刚刚接触数字时,由于幼儿对数字的概念很模糊,我们可以让幼儿听许多关于数字的歌曲,如幼儿熟悉的歌曲《找朋友》、《我家有几口》、《手指歌》、《小小手》、《鸿妈妈故小鸡》等,对幼儿的数字理解有着很大的帮助。幼儿可以根据音乐做一做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五根手指》《猴子荡秋千》……
(3)利用玩具做数学游戏。玩具是幼儿的玩伴,利用玩具不仅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还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如:教师可以让幼儿用雪花片按红、黄两种颜色插一把长剑,比一比谁的长,谁的短,按老师的要求在手指上套上不同数量的雪花片;用雪花片和珠子,让幼儿练习颜色的排序……这样不仅提高幼儿的兴趣,同时幼儿在每一次玩玩具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收获。
(4)在随机游戏中滲透数学知识。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不同的材料感知玩具的大小、形状,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排序等。如在“娃娃家”引导幼儿对餐具进行分类摆放,在阅读区引导幼儿给图书分类、统计、记录等。在“开商店”游戏中让幼儿统计买东西的数量,所需的金额。在操场、教室、田野里活动时引导幼儿感知方位,感知上下、高矮、远近、長短等,如比较树的高矮、粗细等。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教师在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时,应该以游戏为基本的教学手段。游戏能把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能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能最大程度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游戏的过程是幼儿学习交往、学习合作、锻炼意志的过程,是促进幼儿社会性不断发展的过程。作为比较抽象的数学教学,更应该紧密地和游戏结合起来。
二、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渗透数学
日常生活是指幼儿一天进行的各种活动,是幼儿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途径。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对幼儿产生数学影响的事情,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及时抓住不同的时机,对孩子儿进行数学教育。
入园时,让幼儿观察小朋友衣服的颜色,扣子的数量;让幼儿儿观察春天的树叶和秋天的树叶,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也可以让幼儿在捡树叶拼图形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图形;幼儿在用餐前发放碗、筷时,引导幼儿学习单双数,学习一一对应,点数幼儿人数;上下楼梯练练习正数、倒数;整理玩具时,将玩具按种类进行分类;活动时,为幼儿提供按数取物的机会,如拿两个皮球……
幼儿在家时,指出家里某些物品的图形;在父母的引导下,幼儿按家具、衣物、餐具的种类、特性等进行分类,把被子、鞋子按大小或种类(布鞋、胶鞋、皮鞋等)排序、计数、比较并制作标记;在收获时节,让幼儿参加亲子采摘活动,按农作物的种类分类,如按蔬菜 水果分类……
三、引导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数学,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在日常活动中,鼓励幼儿用数学语言,如“下一个轮到谁了?”“给我两个萝卜。“拿两双筷子。”“找一根长点儿的绳子。”………让幼儿观察、讨论身边与生活有关的一些数字及其作用,如车牌号、门牌号、日历、生日卡、电视遥控器、电话号码、鞋子的号码、体重和身高、昨天是几月几号…用统计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统计一个月的阴天、雨天、晴天天数,判断当月的气候特征;统计幼儿最爱玩什么游戏,统计每天有多少小朋友到园;统计小朋友请假的原因……用测量的方法进行判断,如在家里谁最高?谁最矮?小朋友谁的手大?谁的手小?量一量教室里的桌子都是一样大的吗?用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如上幼儿园、吃饭、看动画片、睡觉需要多少时间,会制定一日生活的时间表。
四、创设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支持幼儿自主探索
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依赖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材料,创设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支持幼儿运用自己的方式自主探索。幼儿亲身经历探究过程,感受探究的结果,通过教师的提问,交流,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进而得出结论。在探究过程中,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探究,不将别人的观点强加给幼儿,尊重幼儿,接纳幼儿不同于成人的想法与做法。
幼儿在自然、快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愿意学数学,喜欢上数学,最终达到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