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细节化管理模式对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1-12-19李娜马冬郭伟于耀洋张国庆关耀武周晓丽
李娜,马冬,郭伟,于耀洋,张国庆,关耀武,周晓丽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手术室,河南 驻马店 463600
肺癌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肺癌已居恶性肿瘤病死率的首位,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非小细胞肺癌,中老年是患病的主要群体,该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临床上推出了胸腔镜手术方法,主要采用微创技术进行整个手术过程,该手术可促进一些重要器官功能的恢复,使患者手术后的康复周期极大缩短,实现患者早日康复出院的目标。胸腔镜手术也带来很多并发症,也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所以需要通过一些有效的护理方式和干预模式来减轻患者痛苦和并发症。已有研究显示,手术室细节化管理有效减少医院内部发生感染的例数,同时患者手术准备时间得以延长,临床效果较好。但是对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和并发症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探讨手术室细节化管理模式对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接受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①符合肺癌的诊断标准,经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癌;②年龄18~75岁;③肿瘤直径≤5 cm,且术前未接受化疗、放疗;④凝血功能正常;⑤具备正常的沟通能力。排除标准:①纵隔淋巴结转移;②血液系统疾病;③免疫系统疾病;④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功能不全;⑤合并精神疾病;⑥不耐受手术。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148例肺癌患者,其中2018年3—9月7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化管理模式干预,作为对照组;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76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细节化管理模式干预,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性37例,女性39例;年龄35~70岁,平均(49.32±9.45)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2.32±1.45)年;合并并发症情况:糖尿病11例,高血压22例,冠心病16例,无并发症13例。对照组中,男性35例,女性37例;年龄35~72岁,平均(50.21±9.16)岁;病程1个月~4年,平均(2.01±1.24)年;合并并发症情况:糖尿病12例,高血压19例,冠心病18例,无并发症15例。两组患者各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化管理模式干预:①收集患者信息,建立病历档案,准备好手术中要用的各种器械;②各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手术室的各项规定及流程进行操作,将责任具体分配到各个医务人员中;③手术中遵医嘱配合医师手术进行相关操作并对手术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和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记录;④术后进行切口护理和饮食指导;⑤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解决患者遇到的护理问题,并记录患者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室细节化管理模式干预。①术前护理:a.定期培训,定期组织胸腔镜手术相关知识培训及与患者沟通技能培训;b.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过敏史、病史与吸烟史,尤其是手术禁忌证等基本信息,并向患者讲解手术注意事项和流程,培训患者需要配合的事项,同时给予患者鼓励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c.制订相关考评制度,包括手术室护理人员无菌操作观念量化考评制度、手术室消毒灭菌量化考评制度、手术室护理规范操作考评制度、手术室器械细节管理制度等;d.术前准备相关手术设备、仪器,并检验确保工作正常,放置于合理位置。②术中护理:a.全身麻醉后合理摆放患者的体位;b.术中观察并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数(如心率、呼吸、出血量等)及应对一些其他情况(如观察医疗器具是否压迫到患者皮肤;肿瘤取出后将方巾提前铺于切口周围,避免血液污染切口);c.配合医师进行其他相关操作。③术后护理:a.住院期间定期进行手术切口换药、消毒护理,严密监测相关指标(血压、血糖、心肺功能、精神状态等)及胸腔引流液体量及色泽,评估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观察和记录患者的恢复情况;b.住院期间干预日常饮食和运动,以促进患者心肺功能恢复;c.住院期间干预患者术后精神状态,排解患者不良情绪,避免术后抑郁和焦虑的发生;d.出院后通过移动平台(如微信)定期指导患者居家护理,包括饮食和运动,定期上门随访,解决患者遇到的护理问题,记录患者的恢复情况。两组均持续干预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围手术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首次排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
1.3.2 心功能指标 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检查心功能时检测两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以及心率。
1.3.3 免疫功能指标 术前及术后7天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
1.3.4 术后并发症 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肺不张、肺部感染、胸腔积液、漏气≥3天。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尿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1)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的比较
2.2 心功能指标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LVESD、LVEDV、LVEF及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LVESD、LVEDV及心率均降低,LVEF均升高(P
<0.05),且观察组患者LVESD、LVEDV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表2)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的比较
2.3 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IgA、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7天,两组患者IgA、IgM水平均降低(P
<0.05),且观察组患者IgA、IgM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表3)表3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
2.4 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16%(10/76),低于对照组的26.39%(1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4.108,P
<0.05)。(表4)表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n(%)]
3 讨论
肺癌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可以通过传统的手术切除病变组织,但由于手术造成的创伤较大,伴随着患者的伤痛也较大,所以对于现代医疗科技发展来说,并不能满足广大患者要求。胸腔镜手术属于手术微创技术,近年来微创技术带来各种独特的临床效果,进而胸腔镜在临床上得到不断推广,相比较于传统开胸手术,其有很多优势,如伤口创面小、出血量少、恢复时间短和疼痛小等,可减轻对患者机体的影响。早期肺癌的常规治疗方式为胸腔镜肺癌手术,现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无论是行胸腔镜手术还是传统开胸手术,都可能会引发急性应激反应,且手术创伤越大,机体更易发生应激反应。
目前临床医疗水平处于不断提升的状态,但侵入性操作和开放性操作也在不断地被普及,患者对于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手术室护理难度也有所增大。以往通过各种研究可知,手术和手术效果均与手术室护理有着密切关系。手术室护理更加科学合理,可以减轻患者手术应激反应和负性情绪,并且有利于临床工作顺利开展和进行。手术室是十分重要的场所,虽然患者从病区到手术室时间很短,但是发生感染的风险极大,因此手术室细节化管理模式在细节上可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护理,该模式建立在“以患者为核心”的理念下,涉及手术整个流程、患者生理和心理及日常生活各方面,更加注重各环节的护理细节和护理的主动性,这也是相对于常规护理能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效果的区别所在。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尿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提示手术室细节化管理模式可明显促进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这与夏广惠等的研究相似,表明该模式从术前、术中、术后和患者生理、心理及日常生活进行多方面、细节化干预管理,有助于提升手术效果,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干预后,观察组患者LVESD、LVEDV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该模式可有效改善心功能,这与董小章等的研究相似。这一结果可能的原因是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精细化手术过程,降低了手术中意外损伤的风险,进一步提高了手术质量,此外日常饮食和运动的干预也有助于患者康复,表明该模式比常规干预更全面、合理。术后7天,观察组患者IgA、IgM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该模式中对患者进行了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评估,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对患者日常饮食和运动的干预,有助于加强患者体质,增强免疫力,促进患者早期康复,这与宋伟娜和公凤霞的研究相似。
综上所述,手术室细节化管理模式可明显改善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改善心功能,减轻术后免疫抑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