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Peplau人际关系理论为基础的干预模式对肺癌化疗患者心理状态、主观幸福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12-19刘东王丹郑万荣

癌症进展 2021年19期

刘东,王丹,郑万荣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呼吸内科,河南 开封 475000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该病不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及表现,早期诊断困难,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到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临床上对中晚期患者多采用以化疗为主的治疗方案,但由于化疗不良反应较多,给患者身体及精神都带来巨大的痛苦,甚至会增加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同时使患者自身角色功能削弱,导致生活质量急剧下降。研究发现,对肺癌化疗患者有效的干预,能改善其心理状态,调动患者参与治疗的积极性,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Peplau人际关系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于1952年提出,该理论认为干预过程包括认识期、确认期、进展期和解决期这4个时期,在此期间护患双方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为解决健康问题共同努力,以达到最佳健康状况。近年来,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已在肝癌、肺癌等疾病中得到应用,但其对肺癌化疗患者的干预效果如何尚缺乏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以Peplau人际关系理论为基础的干预模式对肺癌化疗患者心理状态、主观幸福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治疗的肺癌患者。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②认知正常,意识清楚;③治疗依从性较好,入院后均行肺癌根治术治疗;④TNM分期为Ⅱ~Ⅲ期。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及重要器官严重疾病;②精神障碍、阿尔茨海默病;③同步放疗、靶向治疗。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136例肺癌患者,根据不同干预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6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肿瘤直径、文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计学意义(

P

>0.05)(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包括入院后护理人员热情接待,加强监测各项基础指标,对其予以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告知化疗期间的注意事项,使患者更好地配合化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同对照组)+以Peplau人际关系理论为基础的干预方案,具体干预流程如下:①熟悉期。在患者入院后化疗前,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心理医师参照Peplau人际关系理论,针对患者的性格、情绪、需求等,与其进行针对性地交流,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获得患者的信任,并对肺癌相关疾病知识进行讲解,包括发病机制、现阶段治疗方案等,以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②确认期。在化疗过程中,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为患者提供专业性的个性化帮助,建立治疗关系。评估患者病情,并引导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教会患者正确咳嗽的方法(坐位,上身前倾,深吸气后开始屏气几秒钟,然后张口咳嗽),帮助患者有效咳嗽。③运作期。在此段时期需要维持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治疗关系,如指导患者进行延续不间断的功能锻炼及日常生活训练等,激励患者积极参与训练,消除患者存在的抵触感。严密地对患者病情进行监控,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注意激发出患者自我照顾的情绪,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的先兆时需立即与医师取得联系。④解决期。此时期,医护人员需解除患者的心理依赖,帮助其恢复独立自主性,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在患者出院时,要求其坚持复诊,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在家康复期间的功能训练等。并在饮食方面做出干预,当患者充分掌握好自我康复干预技能后,自然地脱离其与医护人员之间的联系。两组患者的干预均覆盖整个化疗全过程。

1.3 观察指标

1.3.1 围手术期指标 详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

1.3.2 心理状态 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两量表均由20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法,SAS评分<50分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SDS评分<53分为正常,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为重度抑郁。

1.3.3 主观幸福感 采用主观幸福感评定量表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自我评价和主观幸福指数4个维度,采用4级评分法,1分表示不同意,2分表示有些不同意,3分表示有些同意,4分表示同意。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各6个条目,总分6~24分;自我评价共14个条目,总分14~56分;主观幸福指数共24个条目,总分24~96分。分数越高则主观幸福感越强。

1.3.4 生活质量 采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量表进行评分,该量表共 42个条目,主要由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4个维度组成,每个维度总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的比较(±s)

2.2 心理状态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且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的比较

2.3 主观幸福感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主观幸福感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主观幸福感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且观察组患者主观幸福感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表4)

表4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主观幸福感评分的比较

2.4 生活质量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QOL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QOL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且观察组患者QOL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表5)

表5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QOL量表评分的比较

2.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白细胞下降2例,恶心呕吐35例,脱发4例,肝功能指标异常4例;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下降3例,恶心呕吐21例,脱发3例,肝功能指标异常3例。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3.38%(45/71),高于观察组的46.15%(3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3 讨论

肺癌是全球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部分患者因化疗不良反应较多,心理承受巨大的压力而终止化疗,导致其预后极差。有学者研究表示,若在患者化疗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沈燕等所得结果一致。可见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应用于肺癌化疗患者中,对促进患者临床指标恢复,改善负性情绪效果显著。肺癌患者因长期受肿瘤折磨,心理承受巨大的压力,影响其正常生活及工作,人际交往受阻,导致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的实施,为医患沟通搭建了桥梁,促进了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提高了沟通有效率。在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疾病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需注意事项等加以详细讲解,针对理解力较差及患者不明白之处进行一对一交流和耐心讲解,能够提高患者认知度和依从性。以Peplau人际关系理论为基础的干预模式相对于常规干预,更注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其干预重点不仅仅是躯体治疗,更注重对患者自我认知的培养。患者入院后,协助患者与其他病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家人、朋友的支持,丰富情感生活,消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干预的目的是促进患者康复,重新获得对生活的信心,使其早日回归正常生活。相关文献报道,主观幸福感与患者治疗积极性有着显著相关性,在对肿瘤患者进行干预时,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有利于促进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主观幸福感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一致。在实施以Peplau人际关系理论为基础的干预模式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鼓励患者,肯定其付出与努力,使患者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面对自身疾病,并引导患者家属与患者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使患者感受到自己备受重视,最大程度地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QOL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以Peplau人际关系理论为基础的干预模式可提高肺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3.38%(45/71),高于观察组的46.15%(30/65),表明以Peplau人际关系理论为基础的干预模式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降低患者承受的痛苦。综上所述,对肺癌化疗患者实施以Peplau人际关系理论为基础的干预模式,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主观幸福感及生活质量,临床应用前景广阔。但由于本研究时间较短,Peplau人际关系理论为基础的干预模式对患者近、远期预后如何,尚未明确。后续将延长研究时间,进一步分析该干预模式对肺癌化疗患者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