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2、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1-12-19李世森杜昆利刘小娟

癌症进展 2021年19期

李世森,杜昆利,刘小娟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外科,西安 710032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是全球第4大常见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中国是胃癌高发地区,每年胃癌新发例数和病死例数均居全球前列,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胃癌发生机制,探寻可以早期诊断预测胃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实际意义。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2(cyclin dependent kinase 12,CDK12)属于CDK的一种,在调控DNA损伤和应激损伤的细胞应答基因转录方面发挥特定作用。近年来关于CDK12过表达在多种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胰腺导管癌等中已有报道。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1[poly(ADP-ribose)polymerase 1,PARP1]基因产物是与肿瘤风险相关的重要蛋白,可催化单链断裂的碱基切除修复步骤,在人类癌变DNA修复系统和维持基因组的完整性方面起关键作用。早期研究已报道

PARP1

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有关,同时携带

PARP

-1940Lys/Arg和

PARP

-1762Ala/Ala+Val/Ala基因型的个体患胃癌的风险是野生型携带者的4.2倍,但近年来关于PARP1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研究少见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DK12、PARP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探究其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76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取其胃癌组织标本及相应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距离肿瘤组织>5 cm)。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胃癌;②均为首次治疗,接受胃癌根治术,且术前未行放疗、化疗或其他抗肿瘤治疗;③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原发肿瘤;②不配合随访。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数据库分析Ualcan(http://ualcan.path.uab.edu/index.html)是一个有效的肿瘤数据在线分析和挖掘的网站,GEPIA(http://gepia.cancer-pku.cn/index.html)是一个由北京大学开发的数据库,二者都是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网站,可帮助医学科研人员对相关肿瘤基因进行生物标志物鉴定、表达图谱分析、生存分析等。本研究基于上述两个数据库,对

CDK12

PARP1

mRNA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进行比较。

1.2.2 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DK12、PARP 1蛋白表达将石蜡组织标本以4 μm切片,进行脱蜡、水化处理,采取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染色法检测CDK12、PARP1蛋白表达情况,方法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一抗采用兔抗人CDK12多克隆抗体、兔抗人PARP1多克隆抗体(均购自美国Sigma公司),二抗采用羊抗兔CDK12、PARP1(均购自美国Abcam公司),二氨基联苯胺(diaminobenzidine,DAB)显色,苏木素复染,脱水、透明、封片。以已知阳性切片标本为阳性对照,采用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结果判定根据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所占比例进行评分。①按染色强度评分:无染色为0分,浅黄色为1分,黄色或黄棕色为2分,棕褐色为3分;②按阳性细胞所占比例评分:无阳性细胞为0分,<25%为1分,25%~49%为2分,50%~74%为3分,≥75%为4分。两种评分方法得分的乘积为最终结果,以最终结果>2分为阳性表达(+),≤2分为阴性表达(-)。

1.3 随访观察

所有胃癌患者术后均行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随访自手术后第1个月起,截至2020年3月或患者死亡(8~60个月)。第1~2年每1~3个月随访一次,第3~4年每6个月随访一次,之后每年随访一次。观察胃癌患者在随访结束时及随访过程中的生存状况,分析CDK12、PARP1蛋白表达情况与患者生存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数据库中正常胃黏膜组织和胃癌组织中CDK12、PARP 1 mRNA表达情况的比较

Ualcan数据库显示,胃癌组织(

n

=415)中

CDK12

mRNA表达水平为19.17(12.47,24.73),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

n

=34)的 9.41(7.52,1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

=10.265,

P

<0.05);胃癌组织(

n

=415)中

PARP1

mRNA表达水平为65.37(50.09,88.61),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

n

=34)的35.63(28.15,4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

=17.923,

P

<0.05)。GEPIA数据库显示,胃癌组织(

n

=408)中

CDK12

PARP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4.17±0.63)、(5.92±0.78),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

n

=211)的(3.12±0.42)、(4.23±0.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21.827、27.643,

P

<0.05)。胃癌组织中

CDK12

mRNA和

PARP1

mRNA水平呈正相关(

r

=0.15,

P

=0.003)。

2.2 免疫组化法分析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DK12和PARP 1蛋白表达情况的比较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K12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其中细胞核占多数,PARP1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图1)。胃癌组织中CDK12、PARP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58%(62/76)、85.53%(65/76),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17.11%(13/76)、21.05%(16/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

=63.195、63.459,

P

<0.01)。

图1 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DK12和PARP 1蛋白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400)

2.3 不同临床特征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中CDK12和PARP 1蛋白表达情况的比较

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的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中CDK12和PARP1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中CDK12和PARP1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表1)

表1 不同临床特征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中CDK12和PARP 1蛋白表达情况的比较( n=76)

2.4 生存分析

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DK12蛋白阳性表达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30.65%(19/62),明显低于CDK12蛋白阴性表达患者的78.57%(1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10.980,

P

=0.001);PARP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为32.31%(21/65),明显低于PARP1蛋白阴性表达患者的81.82%(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7.691,

P

=0.006)。(图2、图3)

图2 CDK12蛋白阳性表达( n=62)与CDK12蛋白阴性表达( n=14)胃癌患者的生存曲线

图3 PARP 1蛋白阳性表达( n=65)与PARP 1蛋白阴性表达( n=11)胃癌患者的生存曲线

2.5 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Cox回归分析

以胃癌患者预后情况为因变量(生存=0,死亡=1),以年龄(<60岁=0,≥60岁=1)、性别(女=0,男=1)、肿瘤大小(<5.0 cm=0,≥5.0 cm=,)、CDK12蛋白表达(阴性=0,阳性=1)、PARP1蛋白表达(阴性=0,阳性=1)、TNM分期(Ⅰ~Ⅱ期=0,Ⅲ~Ⅳ期=1)、分化程度(低分化=1,高/中分化=0)、淋巴结转移(无=0,有=1)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K12蛋白阳性表达、PARP1蛋白阳性表达、TNM分期Ⅲ~Ⅳ期、分化程度低、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1)。(表2、表3)

表2 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Cox回归分析

表3 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3 讨论

胃癌的早期症状不易被发现,当出现临床症状时,多数已发展为中后期,其难治性主要与肿瘤细胞的转移、侵袭作用有关。细胞的生命开始于细胞周期,肿瘤细胞亦然,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行依赖于精确的调控机制。目前已发现的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分子有3大类:细胞周期蛋白、CDK以及CDK抑制剂,其中CDK是调控的核心。大量研究发现,有90%左右的肿瘤存在CDK活性增强,CDK调控异常可作为肿瘤发生的标志。研究发现,CDK12定位于人体染色体17p12上,包含一个相对保守的激酶域(kinase domain,KD),KD可介导RNA聚合酶Ⅱ的磷酸化。CDK12在人体内普遍表达,其中生殖组织、内分泌组织、骨髓、脾脏等组织器官中CDK表达较高,且主要表达于细胞核。本研究结果显示,CDK12在胃癌组织中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其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表明CDK12在胃癌组织中过表达,可能发挥致癌基因作用。研究发现,CDK12/cyclin K复合物在Ser2位点磷酸化RNA聚合酶Ⅱ,是转录开始到延伸的关键环节;敲除

CDK12

cyclin K

导致细胞对DNA损伤反应敏感,提示CDK12/cyclin K在DNA损伤修复(DNA damage repair,DDR)及损伤应答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CDK12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与Ualcan、GEPIA数据库中

CDK12

mRNA表达趋势一致,然而未观察到CDK12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的相关性,可能基因与蛋白水平存在一定差异。C-C趋化因子配体21(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21,CCL21)可能是 CDK12的下游效应基因,CCL21可调节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生物学功能,诱导免疫应答激活,与肿瘤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推测CDK12可能通过CDK12/CCL21通路参与胃癌肿瘤细胞的恶性功能调节和免疫微环境调节,影响胃癌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侵袭转移过程,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PARP1是PARP家族表达最丰富、研究最多的一种,由N末端的DNA结合域(DNA-binding domain,DBD)、中间的自身修饰结构域(self modification domain,SMD)和C末端的催化结构域(catalytic central domain,CCD)组成,PARP1通过DBD中的2个锌指结构识别单链或双链断裂DNA并与之结合发挥修复作用。生理状态下的PARP1活性较低,当接收到机体应激信号时可引起生物活性增加,感知并转导不同信号,通过磷酸化、乙酰化、泛素化或糖基化修饰作用与相应靶蛋白结合,参与DNA修复、基因转录、基因组完整性维持、细胞分裂凋亡、炎性因子表达等生理过程。国内学者张顶顶等研究报道,PARP1在激活后,与DNA结合可调控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等炎性因子表达,通过上调血管壁外膜炎症反应参与调控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及破裂,揭示了PARP1与炎症因子的作用关系。另有研究指出,PARP1过度激活会导致染色体DNA大量断裂,并触发一种固有的依赖于PARP1的细胞死亡程序,该程序广泛存在于多种器官系统中。本研究结果显示,PARP1主要表达于胃癌组织细胞的细胞核中,其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推测胃癌组织及细胞中PARP1细胞死亡程序被过度激活,DNA遭到大量破坏,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使得肿瘤细胞过度增殖,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另外,PARP1蛋白表达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表明PARP1可能参与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进一步研究发现,胃癌组织中CDK12和PARP1表达呈正相关,与GEPIA数据库中

CDK12

mRNA和

PARP1

m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趋势一致,推测二者可能发挥协同作用调控DNA的转录,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进程,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DK12、PARP1蛋白阳性表达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Cox分析显示CDK12蛋白、PARP1蛋白阳性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CDK12、PARP1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预后有关,可能作为提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有研究显示,PARP抑制剂对治疗

CDK12

缺失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或可对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因此关于两者的具体作用机制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CDK12、PARP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不良预后有关,二者可能共同作用在基因转录水平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