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出版发行的传播效果研究

2021-12-18谢磊

传播与版权 2021年12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

谢磊

[摘要]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微信公众号已成为学术期刊出版发行和提升学术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基于大数据统计和分析,结合笔者在“国际安全研究ISS”微信公众号运营中的实际经验,本文考察国际政治类CSSCI期刊的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为更好地运营学术期刊,争取融媒体时代的“红利”提供政策参考。当前,国际政治类CSSCI期刊微信公众号存在传播影响力严重不足的问题,相关期刊应充分认识微信公众号在期刊出版和传播学术方面的重要作用,运用微信公众号在激烈的学术期刊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不断提升学术期刊话语权。

[关键词]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出版与发行;学术传播;国际政治

在媒体融合和传播速度加快,大数据、5G通信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广泛运用于期刊出版的时代背景下,微信公众号作为学术出版、发行和传播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得到了学术期刊的重视[1-2]。微信公众号对传播期刊智力产品,推动学术成果普及,实现从整本期刊到特定读者转向、从特定主题到特定读者的传播模式,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微信公众号的即时性特征,使得一些时效性较强的学术文章在完成“三审三校”后即可依托微信公众号快速发布和传播,这是传统纸质出版无法比拟的优势。

当前,由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定期发布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也将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传播情况作为评价学术期刊质量的一个重要评判指标。该微信公众号在发布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21—2022)时,专门附上入选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并不定期地对不同学科C刊微信公众号的热文进行推送。可见,在大数据时代,微信公众号助力学术期刊的功能将会进一步强化。本文以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21—2022)的23本国际政治类期刊为例(以下简称“国政类C刊”),分析国际政治类期刊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情况和传播效果,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国政类C刊微信公众号的开设现状

(一)国政类C刊开设微信公众号的基本情况

截至2021年10月1日,在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21—2022)的23本国际政治类期刊中,20本国政类C刊开设了微信公众号,或者是依托主管、主办单位微信公众号推送该期刊的相关内容。国政类C刊开设微信公众号的基本情况参见表1。

从开设情况看,目前只有《当代亚太》《和平与发展》《南亚研究》3本期刊没有开设官方微信公众号。其中《当代亚太》与《南亚研究》的主管、主办单位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该主管、主办单位也没有开设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平与发展》则是2021年刚晋升为C刊正式版的学术期刊。这3本刊物的内容主要依托一些订阅用户较多的国际政治类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如“国关国政外交学人”“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时政国关分析”等。

(二)国政类C刊微信公众号的整体推送情况

在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21—2022)的23本国际政治学类期刊中,《当代亚太》《南亚研究》《和平与发展》没有开设任何官方微信公众号,《外交评论》依托“外交学院”微信公众号,但2021年度没有进行任何推送。因此,排除上述4本期刊,笔者对2021年1月1日—9月30日其他国政类C刊的微信公众号推送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其中依托主管、主办单位的期刊只统计与期刊相关的文章推送情况,主管、主办单位的其他推送情况不统计在内。笔者分析了这些国政类C刊的微信公众号发文状况(见表2),发现如下。

1. 部分刊物推送频次较高,文章阅读量和传播效果较好

微信公众号的一个重要传播特征是,其发布的频次与订阅者及受众呈正相关。除一些官方主流媒体以及新闻媒体的微信公众号拥有一天多次推送文章的权限,绝大多数微信公众号每天只能进行一次内容推送。国政类C刊微信公众号一般一天只有一次推送文章权限,再加上其推送内容主要是刊物发表的学术文章,能够发布的内容极为有限。

本研究将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等同于该微信公众号的总阅读量。所统计的国政类C刊2021年前三季度微信公众号总阅读量达到5万人次以上的有《西亚非洲》《当代世界》《现代国际关系》和《太平洋学报》4本期刊。除《现代国际关系》依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其他3本刊物分别是所统计的国政类C刊自设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数量排名前三的期刊。较为频繁的文章推送可以将更为丰富和多元的有效信息传递给内容订阅者,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对宣传刊物起到重要作用。

2.依托主管、主办单位推送的刊物,文章整体传播效果较好

目前,国政类C刊主要通过自辦微信公众号以及依托主管、主办单位微信公众号进行文章推送,相对而言,其依托主管、主办单位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传播效果较为理想。例如《现代国际关系》和《世界经济与政治》是所统计的国政类C刊中所有文章推送平均阅读量超过2000人次的刊物。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国政类C刊的主管、主办单位都是知名的科研机构或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著名高等院校,它们在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等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和知名度。它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除推送本单位主管、主办的国政类C刊内容,还较为频繁地推送主管、主办单位相关的学术资讯,关注人数较多,内容更新频率较高。另一方面,依托主管、主办单位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的绝大多数国政类C刊在学术圈影响力大,在微信传播力方面影响更大。

例如《现代国际关系》隶属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该机构是中国历史悠久、研究领域宽泛、功能齐备的复合型国际战略与安全问题研究及决策咨询机构,其研究领域覆盖全球重大战略性、综合性问题,2015年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3]。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2020年》,该机构位列世界智库第18名、中国第1名以及全球外交政策和国际事务智库第4名[4]。 因此,利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现有平台进行文章推送,而非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对《现代国际关系》来说更具性价比。

3. 期刊传播影响较大的文章以期刊目录和各种资讯类消息为主,单篇论文点击率相对较低

国政类C刊阅读量最大的内容往往不是某篇特定的学术论文,而是刊物的每期目录以及相关学术资讯。以“国际安全研究ISS”微信公众号为例,其主要固定推送《国际安全研究》期刊内容以及期刊主办的各类学术会议信息。一般情况下,该微信公众号阅读量最大的内容是每期目录,平均阅读量1300人次,而该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平均阅读量只有300人次。同时,该期刊主办的一些学术会议报道阅读量普遍能达到1000人次,甚至超过2000人次。这表明从受众群体的角度而言,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的成员,国政类C刊微信公众号订阅者更为关注的是每期杂志发表文章的总体情况及重要的学术活动;就读者以及潜在作者而言,他们并不关心期刊发表的每一篇文章,只会根据个人的研究旨趣,选择阅读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因此,相对而言,单篇学术论文的阅读量并不理想。

4.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相对不重视官方微信公众号建设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在9本受到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国政类C刊(《世界经济与政治》《现代国际关系》《东北亚论坛》《国际问题研究》《美国研究》《欧洲研究》《外交评论》《当代亚太》和《国际政治研究》)中,只有《东北亚论坛》《美国研究》《欧洲研究》《国际政治研究》4本期刊开设了独立的微信公众号,其他期刊要么没有设立任何官方微信公众号(《当代亚太》),要么依托主管、主办单位微信公众号推送期刊目录和相关论文。目前,在其他14本国政类C刊中,10本期刊已经开设独立的微信公众号,2本期刊依托主管、主办单位的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内容推送,2本期刊没有任何官方微信公众号(参见表3)。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国政类C刊往往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属于老牌CSSCI期刊,在各种期刊影响力排行榜的排名相对靠前,且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将此类期刊列为职称评审等相关工作的“权威学术期刊”,其稿源非常充裕,对设立专门的微信公众号作为传播期刊内容的方式积极性不是很高。同时,由于部分主管、主办单位要求,二级单位不能随意设立微信公众号,因此,部分国政类C刊难以开设微信公众号。

但是国政类学术期刊包括尚未进入CSSCI序列的学术刊物都非常重视刊物质量,即便进入CSSCI序列,并不属于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国政类C刊也面临十分激烈的竞争,在两年一次的CSSCI期刊评選中,稍有不慎就会掉出正式版的行列。因此,这些期刊十分重视将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作为传播刊物出版内容的宣传手段。

二、当前国政类C刊微信公众号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当前发展来看,国政类C刊微信公众号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期刊整体微信传播力有待提升

目前,从所统计的国政类C刊微信公众号相关推送情况看,只有《现代国际关系》每篇学术论文的平均阅读量超过2000人次,其他期刊平均阅读量都不足1000人次,其中19本期刊每篇文章的平均阅读量只有629人次。这与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学在我国已经成为“显学”[5]的情况不相吻合,这也是当前国政类C刊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国政类C刊理论研究色彩较为浓厚,阅读枯燥,特别是文章篇幅均较长,一般在1.2—1.5万字,部分单篇文章篇幅甚至长达2—3万字,不适应自媒体时代“短平快”的阅读风格,对普通读者吸引力小,不利于期刊做大做强。

(二)专业微信维护团队缺乏

由于国政类C刊编辑部规模较小,编辑专业背景以政治学、历史学、汉语言文学、法学等文科为主,缺少微信公众号运营经验的专职人员或者是较强美术功底的工作人员,很多国政类C刊开设微信公众号只是被动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而非主动为之,这导致国政类C刊微信公众号影响力较小,甚至勉强维系。一些隶属于高等院校的国政类C刊,虽然采用学生实习的方式运营微信公众号,但是由于学生毕业等因素,人员变动大,难以建立起固定团队维护微信公众号;部分国政类C刊则由编辑等工作人员兼顾微信公众号运营,而相关运营工作无法量化进行绩效考核,导致人员缺乏工作动力。这使得国政类C刊的微信公众号仅是其附属产品,普遍传播效果不佳。

(三)关注国政类C刊微信公众号人数较少,阅读量不理想

由于国政类C刊一般每期刊发不超过10篇文章,且为双月刊,甚至是季刊,不利于其微信公众号推送足够的内容,保持一定的推送频率,导致其微信公众号订阅者数量增长缓慢,甚至减少。以“国际安全研究ISS”为例,由于该刊每期仅发表6篇论文,且为双月刊,所以其微信公众号每月平均推送量不足10篇,在寒暑假还可能一两个月都没有任何推送内容。据微信公众号后台统计,2021年9月10日—9月18日,“国际安全研究ISS”连续9天推送内容,新增关注人数85人,平均每日新增9.4人;而在2021年7月16日—9月9日,该微信公众号连续56天没有任何推送,新增关注人数203人,平均每日新增3.6人。

(四)推送学术文章的方式存在难点

作为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最为重要的推送内容是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而严肃的学术论文很少能以图文并茂或者是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微信推送。当前,国政类C刊微信公众号推送论文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各有优劣。

一是使用word排版方式将文章内容直接复制到微信公众号发布平台编辑。这种方式能将文章内容按照期刊选定的字体大小、格式以及行间距在推送里加以展现,但由于国政类C刊文章篇幅较长,直接排版会导致推送内容过长;同时,文章图表只能采取插入图片的形式增加到正文。

二是将PDF文件转化为JPG等图片格式上传论文。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转化较为方便,能够很好地保存期刊文章的原貌,包括页码、图表、注释等相关内容,便于读者引用文章。但相较于第一种方式可以增大字体以满足读者阅读需求,图片模式由于包含较多信息内容,字体较小,不大适合读者阅读,尤其是不适合年长读者阅读。

三是结合前两种方式进行内容推送。以“国际政治研究”“西亚非洲”两个微信公众号为代表,其先用文字推送正文,并在左下角标注“阅读原文”方式,感兴趣的读者可直接跳转到《国际政治研究》官方网站或《西亚非洲》的中国知网链接,通过网页下载的方式阅读原文PDF文件。這样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第一,读者往往使用手机端阅读微信公众号内容,通过手机点击“阅读原文”只能将文章内容下载到手机,存在类似第二种推送方式的字体小、不利于阅读的问题。第二,这种方式实现的前提是文章内容已经上传官网,但一般情况下文章的定稿内容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上传官网。这对注重时效性的文章来说,传播效果较差。

(五)部分期刊微信公众号推送方式存在问题,直接影响宣传效果

由于相关统计需要打开设有微信公众号的国政类C刊每篇文章链接,进行相关检验,所以笔者还发现了以下问题。

第一,部分依托主管、主办单位的国政类C刊,由于没有独立的微信公众号推送权限,在客观上影响了期刊的影响力。例如《世界经济与政治》与《现代国际关系》是在国政类C刊排名靠前的权威学术期刊,但是它们在“社科院世经政所 全球战略智库”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微信公众号的固定推送内容仅为每期刊物目录以及各自单位研究人员在这两本刊物上发表的研究成果,其他单位研究人员在这两本期刊上发表的成果并不在它们微信公众号的推送内容范围。而其他单位研究人员发表的文章占多数,这直接影响了该两本期刊的学术传播力。

第二,部分国政类C刊的微信公众号未能很好地区分本刊发表的论文与其他刊物刊发的论文。这种情况主要存在于依托主管、主办单位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的国政类C刊。由于主管、主办单位的微信公众号承担推荐本单位研究人员学术成果的任务,所以其微信公众号发布学术文章较多,但仅从推送文章的标题无法看出该篇文章的来源期刊,导致一些关注某本期刊并关注该期刊主管、主办单位微信公众号的读者很多时候忽视了相关推送,使得期刊影响力下降。

第三,按照微信公众号的规则,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可以在信息发布时一次性推送多篇文章,这样比较省时、省力。从读者的阅读体验来看,其一般只会阅读排名靠前的文章,一些国政类C刊的微信公众号阅读量证明了这一传播特点。例如,某国政类C刊一天一次性推送了7篇文章,但其中靠后的4篇文章阅读量不足100人次,甚至最低的文章阅读量仅为40人次。

第四,部分期刊微信公众号存在署名不规范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署名是作者表明身份的方式,作者拥有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但是部分微信公众号在推送文章时,文章仅列出了刊发论文的标题,并没有将作者署名体现在标题里。这种情况既不利于读者通过标题一目了然地看到论文作者,以判定其是否是自己感兴趣的作者,又不利于尊重作者署名,对作者造成一定损害。

三、国政类C刊微信公众号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国政类C刊微信公众号存在影响力与学科地位不相匹配的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国政类C刊须充分认识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手段在学术期刊出版、发行以及话语宣传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尽可能提高其微信公众号的学术影响力。

(一)充分重视微信公众号对学术传播和学术影响的重要作用

当前,国政类C刊微信公众号传播力度不够的根结在于,国政类C刊或是没有注意到微信公众号在期刊出版和学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或是虽然已经认识到了微信公众号的作用,但是由于人力和精力有限,无法很好地利用这一新媒体工具。

从学术出版和发行的角度来看,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传统纸媒出版和发行必将受到数字化出版和多种传播方式的冲击。因此,国政类C刊须充分认识到技术进步对期刊出版和传播的重要意义,不应将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手段作为期刊出版发行的附属工具。同时,国政类C刊要建立一支专业的微信公众号运营队伍,这是其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必经之路。学术期刊应积极培养紧跟新时代步伐的复合型编辑人才[6]。

在这方面,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西亚非洲》编辑部主办的微信公众号“西亚非洲”是国政类C刊微信公众号中较为优秀的代表。虽然这个微信公众号的主体是《西亚非洲》编辑部,但是除了推送《西亚非洲》刊发的论文,其还实际承担了发布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的责任,包括推送该所重要新闻、该所主办或承办的各种学术会议和讲座信息、该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其他学术刊物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在新闻媒体接受采访等内容。无论从发布内容频次,还是内容质量、时效来看,“西亚非洲”作为国政类C刊微信公众号中较为优秀的代表,传播效果也较为理想。2021年前9个月,“西亚非洲”是所统计的唯一总阅读量超过10万人次的国政类C刊微信公众号。

微信的社交功能在于实现作者、读者以及学术期刊之间的互动[7]。特别值得肯定的是,“西亚非洲”微信公众号非常重视阅读者的体验,经常与读者互动,并根据读者意见及时反馈和加以改进。2021年5月30日,一读者在该微信公众号留言,“好文章,就是这图片看得有点费眼”。随后“西亚非洲”就彻底放弃了图片发布论文的模式,固定采用“文章内容+阅读原文”跳转到该刊在中国知网链接的方式推送期刊学术文章。

(二)建立跨期刊的专业微信公众号或利用成熟的微信公众号进行内容整合,充分发挥集群效应

从传播效果来看,微信公众号推送的频次越高,内容越丰富,期刊的传播力也就越强。但当前国政类C刊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其可供推送的内容较少,从2021年前9个月统计的实际情况来看,除“西亚非洲”微信公众号,其他国政类C刊微信公众号日均推送次数均不足0.5次。如能消除各期刊编辑部的行政藩篱,整合资源,构建多个期刊共有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并进行信息发布,这既有利于解决推送文章较少的问题,又可以解决部分期刊只是依托主管、主办单位微信公众号进行发布,对发布内容没有话语权的问题,从而实现期刊在微信传播领域的规模化发展。而这种做法已经得到应用。例如“煤传媒”微信公众号是联合煤炭行业42家期刊打造的全面服务煤炭行业的综合微信平台,中国地理资源期刊集群微信公众号汇集了50多种地理与资源类期刊[8]。

中国社会科学院期刊采编平台项目于2014年获得立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4年成立了期刊运营中心,本着整合资源的原则,对期刊实行整体规模化运作,目前已承担中国社会科学院多种学术期刊的统一印制、统一发行工作[9]。因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国际政治类期刊可以充分进行深度整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或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建立统一的国际政治类期刊微信公众号发布平台,实现专业化团队运营,定期推送中国社会科学院各研究所主办的国际政治类期刊的相关内容,以实现期刊优势互补,做大、做强。

此外,国政类C刊还可以继续加强与一些较为成熟、在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政类微信公众号的合作关系,甚至与一些刊发国际热点问题的权威微信公众号合作,兼顾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点,尽量压缩文章篇幅,将刊发论文的精华部分进行推送,以显著提升国政类C刊的学术影响力。

(三)针对重点议题和热点话题进行推送,增强期刊微信公众号学术影响力

作为与现实议题结合得十分紧密的学科,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和外交学关注当下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的热点议题,而这些议题往往也是专业研究者以及对时政热点感兴趣的普通爱好者关注的话题。因此,国政类C刊微信公众号借助重大国际热点问题以及中国外交的新举措、新方向、新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文章内容推送,这比傳统的固定文章推送更有传播效果,也更有可能得到读者认可。

例如2021年8月,“西亚非洲”微信公众号针对美国即将从阿富汗撤军、塔利班可能重新掌权这个时政热点,刊发了“阿富汗研究论文50篇”,回顾了《西亚非洲》历年发布的阿富汗相关论文。这次内容推送的平均阅读量比“西亚非洲”平时推送文章的平均阅读量增加了1800人次。从2021年9月开始,“国际安全研究ISS”微信公众号除固定刊发《国际安全研究》每期新刊论文以及发布相关学术资讯,还根据重大国内、国际时事热点,回顾刊物已刊发的论文。2021年9月,“国际安全研究ISS”微信公众号分别针对“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三次会晤”“9·11事件20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三个时政热点,在这些热点发生的当日和次日推送了《国际安全研究》2013年改版以来刊发的所有“金砖国家安全合作”“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生物安全与公共卫生”等系列文章。这三次内容推送阅读量较大,既是对刊物进行了有效宣传,又是《国际安全研究》主动抢占宣传舆论高地、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表现。

(四)尝试多种方式,丰富期刊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

当前,国政类C刊推送的内容主要是期刊论文,这些推送内容专业性很强,很难得到普通读者的认同。但是国政类C刊可充分利用的有利因素是其所在的机构及其作者,他们是社会知名的专家、学者,甚至某些学者、专家已经超出学术圈范畴,在网络平台上拥有很高人气(如中国人民大学时殷弘、金灿荣和翟东升教授,复旦大学沈逸教授)。因此,国政类C刊可充分利用这些专家、学者的社会影响力,和他们进行深度合作,在期刊微信公众号推送他们的讲座或短视频内容。

同时,国政类C刊通过“二次创作”的方式,也可以有效提高其微信公众号的传播[10]。由于国政类C刊论文普遍篇幅很长,相关微信公众号可采取录制短视频的方式推送内容,请在刊物发表论文的作者以通俗精练的语言,在有限时间里梳理和概括自己文章的主要观点,面向读者展示。这样的推送方式相较于传统、呆板且大篇幅的文章推送,更容易得到普通读者的认可,提升刊物的传播效果,也更符合印象管理视角下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发展要求[11]。

四、结论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尤其是在对外事务中话语权不断提升,国际政治学和外交事务研究在我国成了一门“显学”,普通民众也对国际事务产生了越发浓厚的兴趣。然而,与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显著提升相反的是,国政类C刊面临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传播效果不佳的问题。以国政类C刊为代表的国际政治类期刊要充分认识到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手段在期刊学术出版、发行和传播,以及提升学术影响和学术价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时代红利,做好以微信公众号为主要代表的期刊新媒体平台建设,在激烈的学术期刊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不断提升学术期刊话语权,实现国际政治类期刊的整体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琼,王芳,何婧,等.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与提升措施研究综述[J].新闻研究导刊,2020(03):35,37.

[2]蔡国昌.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征与传播优势[J].采写编,2021(09):101-102.

[3]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关于我们[EB/OL].[2021-10-02].http://www.cicir.ac.cn/NEW/aboutus.html.

[4]James G. McGann.2020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R].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2021:64,166.

[5]王逸舟,严展宇.探索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多维向度:科学、人文与艺术[J].国际观察,2020(05):1-32.

[6]孔薇.编辑出版类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和优化路径[J].新媒体研究,2021(07):42-46.

[7]李昂.媒体融合视角下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困境及应对措施[J].岭南学刊,2019(05):122-128.

[8]吴珂.全媒体时代行业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创新策略[J].科技传播,2021(15):120-122.

[9]吴屹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科期刊网采编系统发布[EB/OL].(2015-09-19)[2021-10-02].http://www. cssn.cn/zx/bwyc/201509/t20150919_2404231.shtml.

[10]孟晗菁,罗雁飞.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与影响力提升研究:以“中国循环杂志”微信公众号为例[J].科技与出版,2021(09):113-117.

[11]胡英,邓履翔.印象管理视角下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建设策略[J].出版与印刷,2021(03):52-58.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
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
新创办的学术期刊发展探讨
学术期刊出版供需均衡发展的路径分析
采用开源路由器实现多功能智能监控报警系统
江苏生鲜产品微信公众号营销问题及对策研究
微信公众号在高校“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个人微信公众账号运营优化方案
总局首次开展学术期刊资质审核认定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