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守正创新阶段的正面宣传

2021-12-18刘伯贤

传播与版权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守正创新提质增效

刘伯贤

[摘要]正面宣传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一个基础性、战略性抓手。随着我国宣传思想工作进入守正创新阶段,正面宣传应如何与时俱进、开新适变,已成为新闻舆论工作中的一个要害问题。本文阐述了新阶段必须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分析了当前正面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实操层面探讨了守正创新阶段正面宣传提质增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正面宣传;新阶段;守正创新;提质增效

正面宣传历来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一个基础性、战略性抓手。作为党开展政治宣导、用以“团结稳定鼓劲”的重要手段,正面宣传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工作范式,但同时其也在因时适变中衍生不少问题。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宣传思想战线进入守正创新阶段,正面宣传应如何顺应新的发展形势,革除传统积弊,大力提质增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精神文化供给的需求,切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值得当下的实务界和理论界高度重视、深入探讨。

一、全面创新正面宣传已成为一个要害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战线在高举旗帜、服务大局、激浊扬清、固本培元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过5年多来的努力,宣传思想战线正本清源的任务取得重大成效,现在进入了守正创新的重要阶段。这一基于深邃历史洞察做出的重大判断,深刻揭示了当前宣传思想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以及面临的基本情势,同时对宣传思想工作应如何顺势而为、与时俱进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宣传思想战线特别是新闻媒体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正面宣传必须立足新阶段新形势,准确把握守正创新的现实要求,切实在理论层面和实务层面进行全方位的反思与探索。

长期以来,由于正面宣传一直承载“团结稳定鼓劲”等重要功能,其在建构主流思想舆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具有“压舱石”式的特殊作用,因而开展正面宣传历来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格局中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特别是1989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瑞环同志代表党中央发表题为《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的讲话后,“正面宣传为主”正式成为我国新闻舆论工作的一项基本方针,并延续至今。正面宣传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各类成就报道、经验推介、亮点展示、典型宣传等正能量的传播,奏響了新闻舆论场中的主旋律,对激励引导民众、涵养良好风尚、助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随着近20年来国内外舆论生态、传播方式和受众心理等发生的巨大变化,传统的正面宣传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当前受众的诉求,尤其是公文式、空泛化的叙事方式和生硬抽象、说教色彩浓厚的宣传语言容易引起受众的抵触情绪,进而引发一系列消极效应。如果当下的正面宣传依旧墨守成规,不能开新求变,则其必定与广大受众渐行渐远,长此以往,就会出现“灰犀牛”现象和“温水煮青蛙”效应,无法很好地承担其使命和任务。

从现实情况看,全面创新正面宣传已成为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高度重视、亟待解决的一个要害问题。要大力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亟须从全面创新正面宣传入手;要赢得广大受众青睐和认可,真正实现对广大受众的有效引导,正面宣传亟须瞄准提质增效下大功夫。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创新正面宣传做过深刻阐述,明确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方针,同时特别强调“做好正面宣传,要注重提高质量和水平,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1]。在很大程度上说,只有下足功夫做好正面宣传,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才能稳固“中盘”,真正抓住守正创新的“牛鼻子”,进而为提高主流思想舆论影响力、全面推进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创新正面宣传,既是新阶段新闻舆论工作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果说在正本清源阶段,负面舆情的导控最具挑战性,舆情危机方面的“救急”“灭火”最令实务界“头痛”,那么在进入守正创新阶段后,如何提高正面宣传的质量和实效,让受众愿看爱听、产生共鸣,且能信而行之,切实使正能量和主旋律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则是一个更加考验传播智慧、更有深入探究价值的重大现实课题。

二、“正面宣传为主”是新阶段新闻舆论工作必须牢牢坚持的基本方针

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一项基本方针,“正面宣传为主”的提出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实际上,无论是在革命、建设时期,还是改革时期,党向来高度重视发挥正面宣传的特殊作用,选择典型、推介经验、展现成就、打造亮点等宣传方式一直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抓手。然而,在西方传播理念和新媒体语境的影响下,不少人曾一度热衷于“揭丑”、曝光类的负面报道,认为只有“坏消息”才有传播价值,对“正能量”“主旋律”不屑一顾,甚至对是否继续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存有异议。笔者认为,虽然我国已进入新时代新阶段,但正面宣传在建构主流意识形态、巩固共同思想基础等方面仍然承担着重要使命,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仍然是新闻舆论工作必须牢牢坚持、须臾不可放松的重要方针。

第一,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是凝心聚力、鼓舞斗志、不断巩固和推进党的执政事业的迫切需要。当今之世,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党领导人民创造了并继续在创造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这“两大奇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另一方面,国际局势纷繁复杂,国内改革攻坚、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艰巨繁重,各种敌对势力的干扰,民众思想观念多元多变,意识形态领域的噪音杂音时有出现。在此种形势下,我们迫切需要社会各界同心同德、团结奋进,也迫切需要新闻舆论工作在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上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实践表明,做好正面宣传,对凝聚党心军心民心,巩固共同思想基础,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近年来,我国各类媒体聚焦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而组织开展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坐着高铁看中国”等采访报道,积极展现全国各地改革发展成就的“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等主题宣传,以及对“改革先锋”“时代楷模”等先进典型的大力宣介,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眾的自豪感、幸福感,有效地汇聚了中华民族心手相牵、磅礴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从对内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巩固和推进党的执政事业而言,正面宣传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或缺、毋庸置疑的。进入新时代新阶段后,要持续稳固我国向上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就必须要毫不动摇地做好正面宣传,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以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之情,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第二,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是构建对外话语、影响国际舆论、树立良好国家形象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国际舆论格局中一直西强我弱。由于意识形态不同等因素使然,不少西方媒体习惯于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其除了捏造虚假资讯、恶意散布“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等负面言论,还对我国媒体刊播的负面信息(如地震、洪水、火灾、民事纠纷、贪腐案件等)进行选择性、集纳式传播,误导海外受众对中国的整体性印象。

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亟须从加强对外话语建设、树立良好国家形象等方面,精心开展正面宣传,不断放大国际舆论场中的“中国好声音”,以争取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知华、友华、亲华、挺华,为我国改革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一方面,我们要更加重视正面宣讲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大力报道中国的改革发展成就,积极展示生机蓬勃、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另一方面,我们要广泛宣介我国为重塑国际新秩序、推进世界和平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不断树立中国作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负责任大国形象。近年来,我国在国际舆论场中“声音微弱”的局面明显好转,但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任重道远,正面宣传只能增强,不能减弱。

第三,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是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涵养良好社会心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迫切需要。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始终离不开主流思想舆论的支持、良好社会心态的浸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而开展正面宣传,恰恰是强主流、立主导、把方向之必需。只有坚持做好正面宣传,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真正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响亮,才能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确保思想舆论基本盘平稳向好。反之,若放弃这一原则,思想舆论场势必噪音四起、混乱无序,增进民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便无从谈起,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隐患及其引发的一系列严峻挑战必将大大加剧。

换个角度看,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也是涵养良好社会心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必需。在国际风云变幻、各类风险加剧的当下,做好正面宣传对我国稳定社会预期、纾解社会焦虑、消弭社会戾气,培养自信自强、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不仅大有助益,而且十分急迫。正面宣传具有鲜明的示范引领作用,因此,我们做好各类“最美人物”“勤廉榜样”等方面的宣传,为民众竖起美德善行的风向标,有利于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实际上,开展正面宣传的目的在于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这是新时代新阶段必须坚持和赓续的优良传统。

三、当前正面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长期实践中,“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新闻报道模式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但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各种因素,传统的正面宣传方式在理念、实操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正面宣传成效不彰甚至引发负面效果,导致受众诟病和排斥的现象相当普遍。

第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弊甚深,各类劣质宣传无法得到受众欢迎。形式主义的突出表现是流于表面文章,重“量”不重“质”、重“形”不重“效”。宣传方式一味追求音量和声势,习惯于信息轰炸,认为黑压压一大篇的文章才有分量,动辄要求报刊版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连篇累牍;抑或为了发稿而发稿,全然不顾文章质量和实效,导致正面报道中废话、套话过多。目前,不少新闻媒体上充斥大量的“注水”文章和粗糙劣质的“正能量”文章(包括各类形象专版、收费软文),虽然声势浩大,但是因过于形式化、表面化,很难入脑入心。在轻阅读、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和品牌化消费成为常态的当下,虚浮的“重磅雄文”,一般化的表扬性文章和各类广告性的专版、软文越来越难以得到受众青睐。官僚主义主要表现为:忽视新闻传播规律和受众心理,将正面宣传作为政治任务和规定动作简单对待,按部就班,缺少精心筹划;新闻采写不深入、不细致,不习惯将镜头和话筒投向基层群众,行文呆板,官腔官调,少有直击人心的生动细节和真情实感(如反响稿中“空山不见人”、表态口号化),甚至在事实把关上不够用心。前不久,某媒体在报道市委书记调研污水处理工作时,随意将“书记捧水闻了闻”写成“书记捧水尝了尝”,并制成标题。这个“尝了尝”显然与事实不符,且极易引起负面效应。

第二,任意拔高,“低级红”“高级黑”现象屡见不鲜。当下,正面宣传中的浮夸作风仍不可小觑。比如,为了打造先进典型,有人主张“缺什么补什么”,最后弄成“高大全”;抑或无限拔高、言过其实,随意将某个地方某一领域的行家里手吹捧为“业界翘楚”“领军人物”;或者为了擦亮成就报道,时有媒体或当事方夸夸其谈,动辄使用“大跨越”“大突破”“全国一流”“世界领先”等过分溢美之词。近年来,新闻报道中时常出现的“低级红”“高级黑”问题尤其值得警醒。比如,“新婚之夜抄党章”“幼儿园儿童学习××全会精神”“某医护人员为全力抗疫,流产后即奔赴一线”,以及灾难事故中反复出现的“领导很忙体”等正面宣传,表面看来是在树典型、立标杆,实际上却因其有悖常理常识和正常的人性人情,极易让受众产生抵触情绪。这种“低级红”“高级黑”表达,显然是将正面宣传简单化、庸俗化、戏谑化,其结果非但不能带来积极影响,相反会引发负面舆情,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效应。

第三,站位不高,缺乏大局观念和辩证思维,时效度把握不准。有些媒体把关人由于“上接天线”不够,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不够清晰,因而在正面宣传中步调不准、节拍不合,甚至出现政治导向错误。兹以某省报因宣介某县脱贫工作受到批评为例:发稿前几天该县因脱贫工作不力被省里约谈,事后该县迅速整改并就相关成效向省报投稿,省报相关把关人因不知该县之前刚被约谈而将稿件刊出,致使省里刚刚批评过的县立马成了省报表扬的县,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有些媒体记者在把握正面题材时视野不够开阔,对当事方提供的材料缺少辩证考量,容易造成尴尬后果。比如,某地举行一个规模大、层次高、外向型的博览会,待到相关准备就绪时,省报以《××(市)现已布下天罗地网》为题对其安保工作进行赞誉性报道。原本媒体是想肯定该市安保工作做得周密稳妥,然而直搬“供料”中“布下天罗地网”的表述,实与博览会的开放、融通精神大相径庭。事实上,受众在接收资讯时,都会主动解码信息、重构资讯价值。编码者如果虑事不周、偏执一端,则极易导致受众对资讯产生负向解读。

当下的正面宣传存在诸多问题,背后的原因相当复杂。随着新形势下社会透明度的不断提升,广大受众的思辨能力日益增强,正面宣传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挑战。只有清醒地认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全面创新正面宣传才可能瞄准靶向、走上正途。

四、守正创新阶段正面宣传提质增效的有效策略

从现实情况看,新阶段正面宣传的守正创新必须把提质增效摆在首位,要切实在提高正面宣传质量、实现宣传效果最大化上下功夫。一方面,我们要把经过历史检验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传承好、发扬好,始终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自觉顺应时代潮流、契合受众心理,针对当前正面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对症下药、综合施策,“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使正面宣传的质量和水平有一个明显提高”[1]。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实事求是

由于正面宣传的政治目的性极强,其对民众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审美趣味等具有直接的引导作用,因而提高政治站位绝非虚言。相关部门只有具备开阔的政治视野、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敏锐的政治判断力,善于从政治意义、政治影响、政治效果方面考虑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把好正面宣传的政治关、政策关,真正做到方向明、导向正。如果政治站位不高,看不清政治形势,把不准政治方向,在政治上糊里糊涂,正面宣传就会偏离主流思想舆论的航道。上文述及的某报对某地扶贫工作的正面宣传和各类“低级红”“高级黑”现象,即是教训。因此,相关部门策划组织正面宣传活动,首先必须上接“天线”、心怀大局,过好政治素养关。

正面宣传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坚决反对主观主义。对辨真断伪能力越来越强的当代受众来说,只有真实可信的资讯才可能入脑入心,否则“一言不实,百事皆虚”。虚假信息最易引起受众的质疑和反感,真实客观是新闻报道的铁律,实事求是始终是增强正面宣传说服力的基石。背离了实事求是,正面宣传想要提质增效便无从谈起。正面宣传对象的选择和推介,既要经得起政治考量,又要经得起事实检验。比如,对某个先进人物的宣传,除了组织认可,还需群众公认;对某一成就的报道,务必贴合实际、把好分寸,切忌乱戴“高帽”、乱贴标签。特别是在对外宣介我国综合实力时,相关部门和媒体务必要有大局观念、辩证思维和风险意识。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5月31日在论及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时,强调指出“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其中的“谦逊谦和”“可信、可爱、可敬”无疑提醒我们必须在实事求是、真实客观方面下足功夫。

事实上,提高政治站位与坚持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解决了政治站位问题,正面宣传才能脑清目明、顺应潮流,不悖初心使命。做到了实事求是,正面宣传才能经得起民众的检验,唤起民众内心深处的感动和敬意,最终实现政治引领的功效。历史启示我们,好大喜功、虚假不实的正面宣传不仅得不到民众的认同,而且会贬损党和国家形象,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在网络造假之风禁而不止、年轻一代亟须加强引领的当下,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实事求是对正面宣传的守正创新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契合受众需求,改进作风文风

正面宣传的质量和效果如何,最终取决于受众的评判。而对受众的诉求和喜好重视不够、研究不透,恰恰是正面宣传日陷窘境的重要原因。毫无疑問,正面宣传要提质增效,必须要大力强化受众意识,精准把握当代受众的接受特点,注重从受众需求角度推进供给侧改革。从当前形势看,最急迫的问题则为改进作风文风。上文谈及的正面宣传中存在的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必须下大气力予以遏制。

近20年来,新闻战线持续倡导践行“三贴近”优良传统,然而由于诸多因素,记者在正面典型新闻采写中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情形仍然相当普遍,其结果自然是难以获得最直接的一手材料,也写不出生动传神、富有感染力的佳作。鉴于此,相关部门必须下大气力来解决新闻采写中作风漂浮、不深不细的问题。正面宣传活动的组织者应尽量避免“一窝蜂”式的集体采访安排,切实在采写和发稿方面给媒体记者留足深挖细掘的时间;对媒体记者来说,则应坚决抵制“客里空”式态度和“文抄公”式作派,自觉增强自身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一线现场,贴近采访对象,用心感知受访者的思想情感,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个采访环节,注重深观细察和理性思辨,最终让自己的报道见人、见声、见物、见细节。

同时,相关部门还必须把契合现实语境、改进文风作为全面创新正面宣传的一个关键点来抓。当前的正面宣传应针对受众反感的调门高、用情少、套话多等突出问题,注重彰显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大力弘扬平实、暖心、清新的文风。所谓平实,就是叙事行文要朴实自然、客观准确,力戒浮夸之风,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所谓暖心,就是笔触、画面要融注真情实感,字里行间能渗发、传递一种内在的情感力量,所述人事能感染人、打动人、激励人,引发人的共鸣,唤起人对良习善举、嘉言懿行的崇尚之情。所谓清新,就是文风要鲜活、生动,富有新意和美感,让人感觉接地气、有生趣。此外,改进文风还包括要力除“余食赘行”。比如,当下各类党媒上随处可见的行业软文以及生硬堆砌、长篇累牍的典型报道,均应严格控制。当然,文风转变绝非易事,文风连着作风,也关乎党风政风,除了要对采编人员加强专业训练,提高其表达能力,还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三)讲究传播策略,创新叙事技巧

传播策略和叙事技巧的运用,直接关乎宣传效果的好坏。要增强正面宣传的诠释力、引导力和实效性,必须摒弃粗放、“唯我”的话语方式,切实在叙事、说理、共情等方面注重策略和技巧。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方式可在正面宣传中多予运用。

1.故事传播

当代受众通常对饶有趣味的故事愿听爱听,特别是“在对外传播中,外国受众对温情、人性,故事化、情节化的新闻更感兴趣”[2]。因此,相关部门在正面宣传某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时,可多尝试通过讲述一个人、一个家庭富有波澜的鲜活故事,抑或一条街道、一个村落的前后变化来展现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在国际传播中,尤其应多用“讲故事”的表达方式,善于把道理隐含在故事当中。前些年,央视网与有关单位合作推出“系列熊猫故事”,借助视频、图文生动展现大熊猫野化放归、繁育交配等日常动态,有效传播了中国政府的生态理念。

2.借嘴传播

许多时候,自塑不如他塑,自说自话不如“借嘴说话”。《中国日报》的《中国那些事儿》栏目通过整合海外主流媒体的正面报道,集纳海外智库、在华外国人士等群体的正面言论,将海外人士对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发展的正面评价推介给国内网友和海外华人,效果颇佳。该报在“改革开放40年”系列短片中,让外籍“网红小哥”方丹等带队出镜主持,通过外籍记者的所见所闻,讲述中国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和高速发展态势,其宣介效果显然优于自说自话。

3.情境传播

情景交融的镜头令人难忘,画面感强的新闻叙事最抓人“眼球”。比如,在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俯身为轮椅上的获奖老人颁授证书的那一幕,黄文秀父亲听到女儿名字时擦拭眼泪的镜头,一度在微信朋友圈中热传。这就是情境传播发挥的作用。在当今的新媒体语境中,正面宣传若能用心捕捉动人心魄、有声有色的情景,多运用鲜明活泼的微镜头、短视频,其传播效果更好。

4.暖语传播

“道理的说服力,永远赶不上情感的感染力与感召力。”[3]正面宣传利用情感丰沛、直抵人心的暖心之语提纲挈领,能快速激发受众的心灵共鸣和情感认同,进而引导受众去细悟深思。《经济日报》曾以《“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天安门国旗护卫队队员群像素描》为题,报道天安门护旗队员忠于职守、千锤百炼的先进事迹,标题中“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其所蕴含的强烈情感色彩和强大震撼力让读者深受感动。

实际上,近年来实务界对正面宣传的相关探索甚多,成功案例不胜枚举。在笔者看来, “纵横比较法”(概指在时空比照中辨析优劣高下)、“以小见大法”(概指以小切口、小事例揭示大主题、大趋势)、“数据说话法”(概指用数字说话增强说服力)、“共情同理法”(概指利用同理心强化“自己人”效应)等,都是值得借鉴的策略和技巧。

(四)统筹激浊扬清,注重同频共振

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是相辅相成的,舍弃了理性批判,弘扬正气便会孱弱乏力。在舆论引导中,只有正确把握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关系,充分发挥激浊扬清的积极作用,才能更好地彰显正面宣传的功效。

但也有人对开展舆论监督多有误解和疑虑,甚至将其与正面宣传对立起来,担心舆论监督易引起纠纷,以致“报喜不报忧”,导致相关人员不敢、不愿正视问题和矛盾。这种观念其实不仅不利于引导受众正确认识形势,不利于醒脑明向、凝心聚力,久而久之,还会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滋生自满情绪和麻痹心理,甚至扭曲社会心态,贬损党和政府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新闻媒体要直面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和阴暗面,激浊扬清,针砭时弊。”[1]这无疑为我们统筹激浊扬清提供了最有力的指导和支持。在构建主流思想舆论中,我们必须保持开放、理性、自信的心态,坚持立破并举,切实把弘扬“真善美”和贬斥“假恶丑”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警戒功能和批评报道的建设性作用,以增强民众对媒体报道、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信心。同时,针对舆论场中诋毁我国先进典型、抹黑我国脱贫成就、唱衰我国发展前景等噪音杂音,我们必须敢于亮剑、善于批驳,明辨是非、以正视听。

当然,正面宣传要真正做到提质增效,还应注重各方联动,切实在扩大舆论影响力、强化社会支撑力等方面实现同频共振。在具体实践中,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善于统筹报、刊、广、电、网、微、端、屏等各类媒介资源和新闻宣传、社会宣传、文艺宣传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集团作战效应,对正面典型进行多平台、多渠道、多层次、多形态的全媒体传播,以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应对资讯传受中的分众化,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重视“诗外功夫”,努力将舆论宣传的“虚”转化为社会支撑的“实”,让正面宣传对象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受尊重、得实惠。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启示我们,对见义勇为、勤勉廉洁的先进人物和守法经营、勇担责任的优秀企业,相关部门若能予以切实的激励和帮助,则必将对弘扬正气、传承美德大有裨益。2021年7月20日,郑州人民医院新进试工人员于逸飞在暴雨中奋力救人的事迹经自媒体报道后,其迅速被医院免试用期直接录用。医院快速果断的决定,对促进正面宣传落地见效具有强大的现实引领价值。一旦正面宣传与社会支撑实现了良性互动,正面宣传则能在新时代新阶段焕发出更加绚丽、更加温煦的光彩。

五、结语

全面推进正面宣传守正创新、提质增效,既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新闻舆论工作更好地服务受众、引导受众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宣传思想工作顺应时势、积极助推党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的应有之义。由于正面宣传在整个宣传思想工作格局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因此,做好正面宣传对推动全局工作具有鲜明的基础性、战略性意义。从很大程度上说,能否真正让正面宣传深入人心、发挥实效,最能考验当代共产党人的政治传播智慧。表面看來,正面宣传只是新闻舆论工作中的理念、立场、视角、方式问题,但从内深层面来说,正面宣传与学风、文风、作风以及党和国家形象、意识形态安全等诸多重大问题密切相关。因此,正面宣传的守正创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线实务工作者、业务主管部门和把关层面良性互动、协同发力。而在其中,重视受众诉求、找准传受双方的共鸣点尤为关键。只有真正将“上接天线”与“下接地气”结合起来,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正面宣传才能在新的舆论环境中永葆生机活力,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2]贺大为.迈向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现场云的媒体融合实践[J].中国记者,2019(02):11-13.

[3]邹振东.弱传播:舆论世界的哲学[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守正创新提质增效
提升“四力” 守正创新做好典型宣传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守正创新
新时代国内广播剧发展路径
改革压茬推进广播事业守正创新、全面拓展
温儒敏:在课程改革中“守正创新”
贡山县核桃提质增效措施探讨
精细化管理促提质增效分析
基于扁平化管理的精益烟叶生产模式的实践应用
新形势下基层国土资源工作提质增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