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扎根中国大地”的内涵阐释
2021-12-18房云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规律和客观要求。本文分别从时空维度、主体维度和实践维度阐释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扎根中国大地”的丰富内涵,以期为党和国家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扎根中国大地;系列讲话;内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4-0001-04
基金项目:2018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思政专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2018SJSZ707);南京理工大学2019年度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青年基金课题“基于‘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的党课学习创新研究”(课题编号:DSKT19025);2020年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课题编号:20200105006)。
作者简介:房云(1982—),女,硕士,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法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高校思政教育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体现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规律和客观要求。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扎根中国大地”,应着眼着力于三个维度,分别是时空维度、主体维度和实践维度。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扎根中国大地”的时空维度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扎根中国大地”的时空维度,包含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新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在时间维度“扎根中国大地”上应面向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维度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面向中国过去,即面向中国历史。中国历史跨越中华五千年文明,其中既包含深厚辉煌的中國古代历史,又有中国近代一百八十多年来风雨兼程的历史[2]。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向当代大学生着重还原中华民族如何历经百年屈辱——中国人民前仆后继、砥砺奋进,带来开天辟地、天翻地覆变化的“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3]。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面向中国现在,即面向中国当下的国情、制度和文化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让当代大学生了解中国当前所处发展阶段以及中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扎根中国大地”还应展现出五千年文明积淀下中华文化中浓郁的气息、厚实的底蕴、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品格等特色的部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基础上,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以发展,进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面向中国未来,即面向持续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涵盖党和国家的总结实践和未来展望,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教授给青年一代,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任务[4],为应对我国发展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更加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挑战、贯彻治国理政的最新成果,如注重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凝心聚力。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维度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扎根中国大地”在空间维度上,应重点面向中国内部统筹兼顾,全国统一又保留地方特色,即处理好地方和中央,区域间、民族间等关系。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地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培育了伟大的国家和民族精神[5]。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扎根中国大地”应统筹兼顾,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广大师生的思想和行动,通过培根铸魂、交流互鉴,理论引领、价值导向、三全育人的方式,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情感基础、理论基础、文化基础、群众基础。面对区域、地域、民族差异,高校还需要进一步守正创新,保留并挖掘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特色,即充分发挥地域特色、区域特色、民族特色。多民族地区高校还需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的学习教育,建设新时代民族领域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基地,成为坚决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示范窗口。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扎根中国大地”在空间维度上,还应面向中国国内和国外,即面向本土化和国际化、全球化。中国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根本特点应在国家文明、民族文化上有所体现。中国人民传承的中国文化、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最精华最深厚的文化积淀,廓清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何以为中国的本真所在,是中国文化、中华文明在国际舞台、世界文化交汇激荡中站稳脚跟、永葆活力的坚实根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扎根中国大地,聚焦聚力中华文化内涵建设,注重统筹整合文化资源,把中国优秀文化、中华璀璨文明的精神内核加以分辨、充分提炼标识,进一步守正与创新、扬弃与传承[6-10]。在与各国文化的碰撞比较中,展示出中华文化崇尚天人合一及和合共生的历史基因、中华民族自古爱好和平的优良品格、当代中国推动世界发展的大国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大国智慧和天下情怀。为构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多彩和谐世界提供新的国际化文明形态、全球化样板。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维度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群体维度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面向中国宏观群体,即面向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中国青年等关键群体。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是十四亿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新时代中国筑梦、追梦、圆梦最宏大、最精彩的故事篇章。千千万万普通人对民族复兴充满深切渴望,勠力同心,不懈奋斗。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扎根中国大地”要面向高校师生,让他们了解和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几十年撸起袖子加油干干出来的,逐步形成一股万众一心、势不可当地实现中国发展的磅礴力量,在发展中,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肯定和认可。中国人民在发展实践中所形成的共同认识、共同行动、共同利益和共同情感,全部凝聚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力量[11-13]。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和最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历史必然和逻辑必然,是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难险阻,从初步探索开始,独立自主、勠力同心,一路开创和发展的伟大进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扎根中国大地”,围绕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论点展开,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立场,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政治优势,展示中国共产党坚持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和工作方法治国理政的智慧和艺术,展示中国共产党勇于进行伟大斗争、坚持自我革命、不断创新前进的先进性品格。中国共产党及时准确地把握和调整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重视民生工作的开展,制定新时代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等中国社会持续发展的美好目标,以实现对现代化强国的追求和奋斗发展总目标,培养和激发广大人民干事创业的发展热情。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讲好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领导中国发展,获得中国人民拥护和支持的故事[14]。
中国青年群体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依靠的主力军、生力军,也是中国共产党稳定执政的群众基础,还是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力量。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扎根中国大地”要面向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主动走近青年、关爱青年、教育青年,做好政治引领,使其尽早明确自身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使命,珍惜把握与伟大的历史进程同生共长、命脉相连的机会,成为有坚定理想信念、忠诚政治品格、浓厚家国情怀的新时代新青年,真正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亲历者、见证者、建设者[15]。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个体维度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面向中国微观个体,即面向一个个现实具体的教师和学生。新时代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是高等院校一体化育人的指导思想与行动指南。育人者先自育,后以德施教,全体高校教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思政工作贯穿在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中,每位教师在不同岗位上通过教书、科研、实践、管理、服务、组织等多种方式和途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多元立体、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显隐结合、协同育人。
高校师生是高校的主体,他们正处于特定的人生阶段,虽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最有生气和最积极的力量,但受限于求职创业、婚恋生育、赡养老人、养育子女等众多生存与发展压力。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面对一些舆论热点、群体现象和社会思潮容易感性和片面,在思想、言论和行动方面产生冲动和过激反应。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扎根中国大地”需要坚持不懈地向高校师生个体做好正向引导,抵御错误思潮渗透,促进形成建设性力量。通过精准帮扶,关注和解决高校师生所思、所忧、所盼,为其创造良好发展条件,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16-17]。实现新时代每一个师生个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实现个体自由而全面发展,在现实发展中成就师生个体。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维度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中国特色的实践维度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面向中国现实(实然)和理想(应然)。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国现实维度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面向实然,即面向中国问题、中国现实、中国矛盾、中国道路、中国经验[8]。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扎根中国大地”要围绕中国的现实发展和伟大成就:中国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平均每年超30%;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为世界发展的推进者和引领者[14,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成果。高校教师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清晰描绘给学生,使其了解和准确把握党和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怎样根据国际形势、中国国情,历经艰辛探索,一步步开创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而丰富的历史经验与教训,都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稳步发展的巨大精神财富,可以更好地帮助青年大学生准确判断所处的历史方位、时代进程,深刻领会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趋势和规律,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顾历史,党的理论创新都是在回应重大现实问题中形成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扎根中国大地”要紧扣时代之问:从近代以来选择何种理论实现救亡图存的问题及中国革命的性质及具体任务、具体道路的问题、中国成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的国民经济效率低下及“在中国应当建立什么形式的社会主义经济”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动能转换等现实问题和十九大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围绕诸如面对发展阶段转换中的社会公平正义、发展不平衡、动力机制、内外联动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问题形成的一系列经济、社会理论创新成果予以研究、阐释,涵盖“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等经济发展理论成果内容。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国理想维度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面向应然,即面向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信仰、面向全人类解放的人类终极目标。在最新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提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计划。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富带后富”理想的一种伟大实践探索,即中国发展相对超前、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人帮助发展相对滞后、未富的地区和人,实现共同富裕的蓝图。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论断。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终极理想的阶段性目标,也是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大同社会”的美好愿望。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扎根中国大地”要帮助师生不断深化对社會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把握,讲好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深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的故事[19]。高校师生应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革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理念,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特色和优势,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20]。高校师生应充分认识和了解到在中国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对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在人类文明发展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党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转化为高校教育自信、办学自信,从时空维度、主体维度和实践维度出发,“扎根中国大地”,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2019-03-19.
[2] 张华春,季璟. 新时代民族精神引领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路径分析[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100-106.
[3] 李正华. “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中国史的重要论述[J]. 红旗文稿,2020(15):19-22.
[4] 陈凤玉,尹科伟. 浅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与创新[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113-116.
[5] 侯勇,张腾飞.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发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6):53-58.
[6] 武姣娜,刘佰龙,张紫薇. 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J]. 山东青年,2020(06):123.
[7] 张旭光,郑会娟,李晓明. 新时代文化自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研究[J]. 科技风,2019(05):39-40.
[8] 忻加忠,黄志强. 地方本科院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以张家口学院高山滑雪课程思政为例[J]. 商情,2021(08):177.
[9] 罗运民,李全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发展的几点思考[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103-104.
[10] 刘有升,林婷婷. 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讨会综述[J]. 思想教育研究,2019(06):142-143.
[11] 王增文,陈玉成. 强化社会保障的价值遵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EB/OL]. (2021-09-18). http://www.chinanews.com/gn/2021/ 09-18/9569211.shtml.
[12] 马东.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解决路径分析——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探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20,40(08):2.
[13] 吴炜生.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维路径的优化建构——基于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思想政治教育意蕴的探析[J].学理论,2017(11):251-252.
[14] 陈志铖. 改进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路探析——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四要素”的视角[J]. 高教学刊,2017(20):63-65.
[15] 胡俊. 新形势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重维度[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03):12-14.
[16] 肖丽. “立德树人”融入新时代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析——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 黑河学刊,2019(05):143-144.
[17] 钟俊生,左浩淼. 新时代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04):129-134.
[18] 张天华,孙傲. 立德树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理与机制研究[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1):134-138.
[19] 蒋晓俊,焦艳. 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发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高端论坛”综述[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2):95-96.
[20] 史向军,夏玉汉.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几个维度[J]. 思想理论教育,2017(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