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擦亮人生

2021-12-18王宗仁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弃婴文艺作品香味

王宗仁

林丽华的散文集《浮光》(羊城晚报出版社,2021年9月第1版),都是反映真实生活的,我认为称为纪实散文更确切。她的散文,能让我们近距离地触摸到世间人与人之间美好的品格。她的笔端带着湿漉漉、沉甸甸的原始泥土、露珠,写的都是她身边普通人的故事,不少都是她亲身经历的凡人小事。

我要重点给读者推荐的,是我读了《陈荣娣的故事》后的感想。说实话,读完这篇散文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渔民陈荣娣是一个内心燃烧着爱生活、爱平民之火的中国女性形象。她用浑身丰盈的阳光雨露,化解了人世间诸多冰雪寒霜。

陈荣娣又叫陈元娣,想当年,她娘家里穷到什么地步呢?作者说:“岸上没有一间房子,只有一只破船,一张破网,被人称为‘疍家’。”后来,她嫁到婆家,依旧没有摆脱贫困,命运多舛。可是,她却把自己的爱献给了这个社会,一下收养了三个弃婴。在她七十多岁的时候,还和三个已经长大的弃婴有难无忧地生活在一起,她的善举感动了很多人。

1993年3月的一天,她到娘家做客,走到路上看到妹家嫂抱着一个刚生下的婴儿,婴儿没有左手,让她帮着把这婴儿扔到海里去。她对妹家嫂說:“她长大以后会干活的,我不会帮你干这缺德事!”当时陈元娣60岁了,把这孩子抱回家,和丈夫一起养起来。

过了十天,陈元娣上街买菜,回来时看到路边有一个纸箱,里面躺着一个女婴,还有一张字条,写着女婴的生辰时日,婴儿不像残疾人,大概哪家嫌弃是女孩,才丢弃的。就这样,陈元娣要做劳动,卖菜度日,又要做家务,还要照管捡来的两个小孩,她常常把她们一起背在身上干活。

1999年5月,陈元娣从镇上卖菜回村里的路上,看到街边纸箱里有一个裂唇婴儿,脐带还连在肚皮上,用纱布缠着,一张字条上写着孩子出生的年月日。据路人讲,这孩子被人捡去了十几回又扔回来。她不忍心,就把孩子放到菜筐里带回了家。使人想象不到的是,陈元娣的婚姻并不幸福。“她的前夫脾气很坏,骂她打她如家常便饭,稍有不高兴,就提起棍子或扁担朝陈元娣的脑袋上打去,有时连担杆也打断了。陈元娣顿时头破血流,脸上衣服上都是血。”前夫的残暴,也许铸就了陈元娣的善良。让她感同身受地用生命体验到,爱人爱生命是人和人、特别是弱势群体中像空气和水一样缺少不了血肉连接。

有人评价林丽华的作品时,这样说:“她通过浓郁诱人的‘香’吸引读者主动品尝,品尝过后再细细回味,从而吸收其中营养。”要我说,她散文的香味还香得不够浓烈。如果她的散文,能把原始的香味提炼成精美的香味,让人读后能获得万味绵长的享受。这就是毛主席当年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中,讲原始生活和文艺作品的关系时,这样教导我们的:“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虽是较之后者有着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内容,但是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是后者。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愿林丽华在散文创作上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弃婴文艺作品香味
碰一碰,有香味
为什么花儿有香味
文艺作品赏析的重要性研究
大学生文艺作品成为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效载体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甜美的香味
弃婴岛的现实困境与法理分析
弃婴岛存废
“弃婴岛”之困在保障
带香味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