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检这事儿

2021-12-18王延林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B超发作血压

王延林

记不清从哪年开始,我所在的单位就给职工每人发一张“体检卡”,到指定的医院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前几天因为母亲冠心病发作住在市区一家医院,周末的早晨我去看她,正遇到护士在给病号测量血压,我就请护士顺便帮我测量一下。不测不知道,一测吓一跳,我的血压竟然是170/100mmHg!那护士说,你赶紧到医院全面检查一下,你这样的血压太危险了,要立即治疗,否则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我也被测量的结果吓得不轻,对护士的话深信不疑。想起来家里还有一张单位去年发的体检卡,便在第二天清晨到体检卡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检。

早晨七点,我根据体检的要求,“不吃不喝”,空腹来到医院进行体检。体检大厅在医院的六楼,我虽然来得比较早,但还是有人排在我的前面。在体检大厅一个工作台交了体检卡,换回了一张密密麻麻写满了体检项目的A4纸。那个接待我的护士说,你这是一千元的卡,按照我们“套餐”的优惠政策,实际上你体检的项目价值是1400元,对照男性的“套餐”标准给你体检25个项目。我觉得她说这些有些多余,她的意思我当然是懂的。

这个体检大厅很是宽敞,除一间大的休息室外,其余的空间被隔成十多个检查室。第一道手续是抽血,抽完血后,便在對面的一个房间里测量血压和骨密度;再就是做B超,然后是心电图、脑电图……最后一道检查项目是做CT。一圈下来,用时一个半小时。每检查完一个项目,相关科室就在那张A4纸上做个记号。全部检查完毕后,便把那张A4纸交给护士,她嘱咐我说,过几天去拿体检报告表。

出了医院大门,肚子饿得咕咕叫,就近在一家面馆要了一碗面狼吞虎咽起来。隔壁桌子上有两人也在吃面条,从他们的对话中听出来,他们两人也是刚刚在这家医院体检的。只听见他们两个人说,现在真是科技发达了啊,整个体检过程从头到尾都是机器在检查,好像除了抽血,其他的都不需要人工了,再过几年,恐怕连医生都不需要了。另一个人接着说,我们小时候看病,先是医生把脉,拿听诊器在胸口上下左右移动,再把眼皮翻几下,问东问西,大概就是中医的望闻问切。现在倒好,医生只顾操作机器,懒得搭理你。这样下去,以后医生怕是都不会看病了,病人检查时要是遇到停电那不就歇菜了嘛。

这两人好像打开了话匣子,从体检又说到了医保和农村合作医疗。只听一个说道,现在国家政策确实好,医疗费按照比例报销,但患者的实际负担并没有减少多少。原因是只要你一进医院,便是全身大检查,什么血检、尿检、彩超、B超……管你相干不相干,一样不落下,报销的医疗费都被这些检查的费用抵消了,患者的实际支出并没有减少。尤其令人不解的是,假如你上周五才出的医院,周一病情发作再去住院,还得重新检查一遍。这里面没有猫腻,鬼都不信!

听他们两人的谈话,也引起了我的共鸣。可不是嘛,我83岁的母亲患有冠心病、胆管结石,经常性发作,疼痛难忍,因为年龄太大不能动手术,隔三岔五便要到医院输液。发作一次一般要在医院住五到七天,感觉好一点就出院,回家不到三五天又痛起来,只得再次送到医院。到了医院后,医生照例开出全身检查的单子,我对医生说,我母亲才出的院,就不需要全身检查了吧。医生说,那怎么行!过了几天了,身体的各项指标肯定又发生了变化,不做全身检查医生怎么用药呢?我无奈,只得推着轮椅楼上楼下跑上几趟,全身检查完才正式住下来。

现在的人非常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定期体检也成为了一种常态。一些人就看准了这个庞大的市场,建起了专门的体检机构,听进去体检过的人说,这专门机构设备先进,体检的项目更多,美中不足的是只体检不看病,要想看病,得另外找医院。

依我看来,体检医院多、项目多是好事情,就像合作医疗一样,但好事要办好,在体检上要引入传统中医的方式方法,让中医真正惠及我们炎黄子孙吧。

猜你喜欢

B超发作血压
警惕异常的血压晨峰
B超诊断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价值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写字的尴尬
英国流行“B超美甲”
最怕啥
警惕隐藏在自言自语后的癫痫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天冷了要换好一点的降压药吗
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