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卯、申二场今安在?
2021-12-18罗克彬
罗克彬
见于史籍的贵阳最早场市,为明武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之前设于当时贵州城外的猴、兔二场。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卷一“贵州宣慰使司风俗志下”,特列“集场贸易”专条言及二场:
郡内夷汉杂处,其贸易以十二支所肖为场市名,如子日则曰鼠场,丑日则曰牛场之类。及期,各负货聚场贸易,仍立场主以禁争夺,其附郭者旧有卯、申二场。弘治己未,今巡镇大臣以军民生理疏阔,增子、寅、午、戌四场,并前为六场,人甚便之。
之后嘉靖、万历《贵州通志》沿袭该文而稍有变化。嘉靖《贵州通志》卷三“贵州宣慰使司风俗志集场贸易”:
郡内多汉人,其贸易以十二支所肖为场市,如子日则曰鼠场,丑日则曰牛场之类。及期,则汉夷不问远近,各负货聚场贸易,附郭者有卯、申、子、午四场焉。
万历《贵州通志》卷四“贵州宣慰使司风俗志集场贸易”则谓:
贸易以十二支所肖为场,附郭兔、猴、鼠、马四场。
由前列引文可知,弘治年间,省垣附郭场市,先是卯、申二场,后增子、寅、午、戌四场,共为六场。之后的嘉靖、万历年间,附郭场市减去寅、戌二场,保留卯、申、子、午四场。再后省垣附郭场市,明清志书不再记载,演变情况一无所知。最初设立的卯、申二场今天尚有一丝线索可供寻找,大概万历之后,子、午二场被裁去。世远年湮,弘治时所增的子、寅、午、戌四场今已了无痕迹,志书未见记载,口碑亦无流传。
弘治间的卯、申二场,今人刘隆民、谷多林等尚能指其位置。刘著《从六广门到鸦关》说到卯场:
从六广门到鸦关这段路为古驿道,是元代在西南所修的几条驿道之一。在周西成1927年修川黔公路之前,它一直是老贵阳到四川的必经之路。川富黔贫,由四川接近贵州的物资都靠这条驿道运输……
从六广门到鸦安这段路,也大致可分为几个路段。从六广门到今省政府后门,最初统称为六安路或六广路,后来称为市北街。其中,从六广门到今省政协一段,名叫洗脚塘。从今省政协到今省政府后门,最早叫兔场,后来成为农业试验场,或称为市北街。从今省政府后门到鸦关,明清时期没有路名,只有几个居住点。以点带路,依次为扁井、雅关或小关。
谷多林在其《关刀岩的故事》一文中提到卯、申二场位置也较具体,所指猴场在今望城坡大里石路一带,这在民国间绘制的《贵阳附近地图》《贵阳市区域图》中也能有所印证:
关刀岩东侧山麓有一条南北向偏西的道路叫市北路,这条路在古代是贵州城经过此关通往四川的古道。旧时,凡在出城各道口上,为适应民间风气,官府都在那里建点亭子或建几间房子作接官厅,备作官方或民间迎来送往之用,才有“鸦关使节”一景。除此,在城北还有一座驻节亭,在城北里许。与它做邻居的是古人们赶场贸易的兔场坝,所以明方志说白岩山俯瞰兔场。兔场是明初贵阳城边一南一北的两个场坝,除此兔场外,还另有一猴场在城南今望城坡大里石路一带。
……这里距城与兔场坝又不远,赶场买卖的也来此小憩,文人雅士和有识之士均把这里作为选胜登临、鸟瞰城池、观竹赏景、宴饮酬酌、值酒高歌的游乐之所。
谷多林所言明初贵阳城边一南一北的两个场坝,正是明武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之前设于贵州城外的卯、申二场。当时具体位置,弘治《贵州图经新志》、万历《贵州通志》、道光《贵阳府志》还能详其所指。《贵州图经新志》卷一“贵州宣慰使司山川志”云:
白崖山,在治城北二里贵山之麓,岩障如削,俯瞰兔场,官道经其下,本朝郡人教授王训归隐于此。
万历《贵州通志》卷四“贵州宣慰使司坊市志”云:
兔场市,北门外一里。猴场市,南门外一里。
道光《贵阳府志》卷二十五“《疆里志》贵阳府亲辖地蔡关里”云:
猴场寨,在城南五里,其东二里至南厂,南二里至龙井堡,西二里至玉厂坝,北二里至瓦窑上,居民十余户。
是知卯、申二场,一在城南,一在城北。因此之故,在北的卯场,以其所在称其地曰兔场坝,大略就在今天的贵阳市云岩区省政府东、南两侧的中华北、市北路附近,刘隆民、谷多林二先生的指认大体正确。在南的申场,以其所在称其地为猴场坝,称其寨曰猴场寨,大略在今天贵阳市南明区的省军区西、北两侧望城坡大理石路一带,以谷多林先生指认为确。
贵州城之筑,早在元世祖至元年间。贵州省之设,则在明成祖永乐年间。贵州城级别比贵州省低,而资格却比贵州省老。在贵州为省、贵阳为府之前,在某种意义上,贵州成立所在也称为贵阳城,贵州、贵阳二名正好等同。有了贵州省及贵阳府之后,加上贵州省、贵阳府同城而治,贵州省城、贵阳府城,贵州城、贵阳城都可两个名称同一所指。
明武宗弘治之前,贵阳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设有门,加上次南方再添设一门,共为五门。五门之中,北门在今云岩区中华中路的北门桥至喷水池附近,南门在今南明区中华南路南明桥至邮电大楼处。其时城不算大,城市中心在今大十字一帶,以今北门桥、南明桥为起点,往南、北两个方向度量,刘隆民、谷多林二先生所言猴场坝、兔场坝所在方向,大体正确。
旧时乡村初级场市,多为草坝场,亦称坝坝场。场无街铺,无店面,日中为市,日西而散,集后场虚,大多冷清。场难固定,地所漂移,仅以场期名其市,给地取名,尚无必要。待成中级场市,相对固定一地,或有街道、铺面,初步繁荣,所在场地,取一地名,乃成必需。先以场名呼其地,再后雅化其地名,场期虽或不变,名称已经有别,甚而场期已有变化,而场名仍其旧称。是以道光《贵阳府志》、民国贵阳地图、今日里谷氏所指猴场位置,与万历《贵州通志》所载卯、申二场距离城门里数,并不完全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