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初探
2021-12-18尤玲玲赵利
尤玲玲,赵利
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初探
尤玲玲a,赵利b
(天津农学院 a. 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b. 统战部,天津 300392)
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是增进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相互认同、相互帮助的根本途径,是凝聚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团结奋斗的重要保障。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高校应该坚持以“四观”教育为重点,不断增进“五个认同”,立足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思政课堂育人功能和“互联网+教育”模式,全面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涵;实践载体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统筹谋划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局,开创性地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理论新思想,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遵循。2019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国务院第七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1],首次正式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时代民族工作全局中的“主线”战略地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之本和力量之魂。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各族人民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风雨同舟、攻坚克难、共创辉煌,取得新征程上的伟大胜利。高校肩负着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必须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聚焦“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把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作为德育重点,积极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历史观,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努力培养能够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1 突出“四观”教育,增强“五个认同”,不断丰富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深刻内涵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国家发展进步的生力军和后备人才,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高校要不断增强深化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四观”教育为重点,引导各族学生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伟大梦想中获取智慧力量,不断增进“五个认同”,从根本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激发为中华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1.1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根基
我国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要积极引导各族学生深刻牢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把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当作各民族的根本利益,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同心同德,携手共进,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的精神,“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五千年文明发展史,凝聚着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民族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几千年的共生共存和共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各族人民形成了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意识和归属意识,这种以祖国为核心的整体意识就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各族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3],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聚奋进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1.2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深刻领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只有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能创造人民的幸福生活,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加强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教育,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对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秦代以来,多民族国家长期统一的历史发展主流,使我国各民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自在”的民族团结共同体。特别是在近代百年的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的意识得到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多元一体”这4个字概括了民族观的深刻内涵[4]。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谁也离不开谁。“一”是贯穿“多”的主线和方向,“多”是“一”的要素和动力[5]。在我国,可以形象地说,中华民族与各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间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间的关系。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教育,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1.3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引导各族人民了解中华文化、学习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族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同时,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坚决克服把汉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划等号,进而忽略少数民族文化,或者将本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割裂开来、缺乏对中华文化认同的错误倾向,正确理解认同中华文化和认同本民族文化是并行不悖的。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内容丰富的文化交流互鉴活动,增进各族学生对彼此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历史渊源的了解,引导大家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在各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和取长补短中,不断深化各族学生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树立起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
1.4 深化中国历史教育,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正确的历史观指引。只有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特别是加强中华文明史、中共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教育,才能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背后深沉的历史逻辑和历史底蕴,廓清思想迷雾,汲取智慧力量,开创美好未来。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演进中,各民族共同繁衍生息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之上,共同创造了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形成了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6],铸就了交融一体、繁荣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特别是在近代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的进程中,我们的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共御外辱,经过艰苦卓绝的抗争和奋斗,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华民族从自在的民族变成了一个自觉、自强、自新和团结、统一、强大的民族,已然成为全国各民族的普遍共识。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是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各民族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已经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休戚相关,荣辱与共。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要引导各族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听党话跟党走,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 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创新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有效载体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要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目标,着力构建包含课堂教学、网络互动、社会实践、主题教育等多途径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体系,全方位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厚氛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1 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主题活动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氛围,是不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的根本要求和基本保障。高校作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阵地,要紧密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以不同时期民族工作的重点任务为行动口号,积极打造主题鲜明、务实有效、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月”主题活动,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灵活方式,求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教育成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领各族学生自主开展主题教育班级会议、团日活动、党员大会、学唱传唱民族团结歌曲、观看民族团结教育影片等“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大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广泛传播民族团结的正能量,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要牢牢扭住学生社团这个群体组织,支持引导各级各类社团举办展示各民族特点的文化体验、歌舞表演、服饰走秀、饮食鉴赏、体育竞赛等文体活动,吸纳更多各族师生参与其中,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要充分借助学校层面的平台和渠道,合作开展民族理论政策专家大讲堂、“青马工程”民族理论知识培训班、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宣讲会、歌颂民族团结进步演讲比赛和党的民族政策知识竞答等大型活动,进一步在全校范围内烘托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和谐氛围。
2.2 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和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规定,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国家法律法规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夯实各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骨干和主力课程,要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着力加强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国情等方面内容的教学力度,形成以教育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以及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课程体系。在教学方式上,要不断改进和丰富传统教学模式,统筹集体讲授、个人自学、小组讨论、学生展示、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途径,以时效原则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以学生为本提升课堂互动参与频度,让学思践悟、知行合一成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同时,还要积极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融入到课程思政建设当中,实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同各专业学科合作共建工程,积极挖掘专业课程中利于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环节和元素,不断提升课程思政协同德育的全面性和目的性。
2.3 打造“互联网+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新 模式
随着教育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日趋成熟,运用互联网新媒体、新渠道,大力推进网络学习普及深入,打造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网上共享平台[7],已成为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实效的“最大增量”。“互联网+教育”模式具有方便快捷、形式新颖、资源丰富等诸多优势,颇受大学生群体的广泛青睐和认可。因此运用“互联网+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模式,是适应新时代高校现代化教学发展趋势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首先,通过学校官方网站及时跟进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决策部署和重要讲话会议精神,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丰硕成果等新闻信息、教育课程和纪录影片,大力弘扬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基调和正能量。其次,充分利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及时报道推送各族师生以中华民族一家亲为题材开展的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文体表演等活动的消息简讯、微电影、短视频和音乐美术作品,充分展示各族师生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和睦相处的和谐校园氛围。第三,通过QQ群、微信群等交流平台,积极搭建各族师生日常学习生活沟通联络的畅通渠道,加深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促进大家在交往交流中增进思想共识、文化共识、情感共识,着力营造“三个离不开”的浓厚氛围。
2.4 着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社会实践既是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有力保障,也是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成果的最佳方式。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否真正入脑入心,形成高度的行动自觉,既离不开在社会实践中的磨砺和淬炼,也离不开在大是大非面前的甄别和考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初步接触社会、了解国情、运用知识、锤炼思想的重要平台,寓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于大学生社会实践之中,必将结出丰硕果实。要全面开展各族师生“结对子”活动,建立各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小组,在思想交流中形成互信,在学习探讨中携手共进,在生活帮助中手足相亲,把各族师生的心紧紧联结在一起,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要积极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家访活动,搭建学校与少数民族学生家庭之间沟通联络的便捷途径,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增进相互间的信任,让少数民族学生和家长充分感受到党和国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同心同德,同向同行。要在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中,更多注入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团结教育的丰富内涵,组织各族学生参观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创建示范单位,走访民族自治地方和民族乡村,开展文化交流、调查研究、技术帮扶、科普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理念播撒到祖国各地,进一步增强各族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助力“三农”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自豪感和认同感,牢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1] 习近平. 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EB/OL].(2019-09-27)[2020-05-20]. http://www.xinhuanet. com//2019- 09/27/c_1125049000.htm.
[2] 张京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人的时代新人[N]. 中国民族报,2019-12-10(3).
[3] 田玉敏. 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的五重维度[J]. 天津农学院学报,2020,27(1):108-112.
[4] 新华网.“多元一体”——习近平的民族观 [EB/OL]. (2019- 09-29)[2020-05-20]. http://www.xinhuanet.com/ politics/xxjxs/2019- 09/29/c_1125054038.htm.
[5]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19.
[6] 新华网.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京举行 [EB/OL]. (2014-09-29)[2020-05-20].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 29/c_1112683008.htm.
[7] 新华网.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EB/OL].(2019-10-23)[2020- 05-20]. http://www. xinhuanet.com/politics/2019-10/23/c_ 1125142776.htm.
A study on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You Linglinga,Zhao Lib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a.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b. United Front Work Office, Tianjin 300392, China)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s and guarantee of promoting exchanges among all ethnic groups in the new era,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unity and realizing the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higher education must insist on “Four Outlooks” and “Five Identities” based on national un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nternet + Education” mode to put forward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s; the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practice carrier
G641
B
1008-5394(2021)01-0110-04
10.19640/j.cnki.jtau.2021.01.021
2020-05-20
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A201006101);天津农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无编号)
尤玲玲(1981-),女,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食品营养与卫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youlingling3152@126.com。
责任编辑:宗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