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教师教学设计中存在的认知偏差
——以《间隔排列》的教学为例

2021-12-18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28期
关键词:间隔师父密码

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小学 张 璐

一、问题提出

无论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施行,还是近年来提出的卓越教师2.0计划,都彰显着社会对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需要。国家对教师的要求从重“量”变为重“质”。新教师如何认识并克服自己的认知偏差,顺利度过生存期,更好地融入教师生活,成为教育行业关注的焦点。

入职三个月后,笔者迎来了新教师的第一次汇报课,为了呈现圆满的效果,和师父仲老师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几次交流,修改和磨课交叉进行,交流时间持续两周。

二、教学设计的修订比较

教学设计是备课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能集中体现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成熟度。成熟教师与新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有着各自的特点,比如成熟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会仔细研究教学内容的解读、教学方法的采用、学生学情这些方面,而新教师更多地关注教学时间、具体的教学例子。

《间隔排列》属于数学活动课,本属四年级的学习内容,现编入三年级教材里,所以内容相对简单,对学生的学习要求降低,重点关注学生感悟规律、寻找规律、表达规律、解释规律的过程。下面是师父针对笔者所设计的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教案的讨论与建议。

(一)教学目标的得与来

笔者的做法:

直接抄写备课手册的教学目标。

师父的做法:

依照以往本节课的授课经验和公开课听评经历,研读本册教材的教师用书“教材说明和建议”部分,结合教材编写寻找目标里的重难点,且对教学目标时刻关注并贯穿全课。

教学目标的得来体现出较大差距,由于自身没有授课经验,所以无法判定学生情况,不敢在脑海中生成目标,只能照搬照抄别人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作为权威指导教案的书写,不会去考查所抄教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二)导入环节的思与索

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前奏,既要把学生散漫的心思“牵”回课堂,激起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又要为新授知识做个铺垫。

笔者的导入环节:

上课之前呢,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扇好玩的颜色密码门,你能根据旁边的密码提示(密码需要间隔排列),选取这里的颜色球,将缺失的密码补齐,打开这扇门吗?

师父的导入环节:

这节课呢,老师要带大家去主题乐园逛一逛,但进入乐园之前先要打开一扇门,你能根据旁边的密码提示(密码需要按规律排列)……

修改的地方有两点,首先是关于情境的创设,师父将解锁密码门游戏放在了与课本内容相一致的主题图中,成为进入主题乐园的密码门,从而情境出现连续性,密码门不再独立于知识之外出现;第二点则是密码的提示语,将“间隔排列”改为“规律排列”,师父解释“导入是对所学知识的铺垫,应起到指引作用,所以最好不要用新知识去引入,而是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去自然过渡引出我们即将学习的概念”。

(三)新知教授的批与评

新知识的教授是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回应,采用什么方法,运用怎样的教学语言做引导,提出哪些思考问题,花多长时间去教学,以及学习内容如何呈现都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笔者的教学设计:

观察图片,你能找到哪几组间隔排列的物品呢?你为什么认为这些物品是间隔排列?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师父的教学设计:

听说这个乐园里也有间隔排列的现象,你找到了吗?你能分别说一说他们都是怎么排列的吗?……

修改的地方同样是两处,也是师父重点指导的部分,提问方式的转变在教学效果上截然不同。首先师父继续将情境延续,在主题乐园的情境里找间隔排列的现象,是学生感兴趣的场景,使得教学变得生动。第二个改动则是将“为什么”改为了“怎样”,虽然是一个词语的转换,但试课效果却不同,在用“为什么”进行提问的时候,很多同学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为什么”。但在提问“怎样排列时”,很多学生都能说出“一只兔子一个蘑菇……”反复找学生精练这句话,在之后找共同特点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在稍微引导下讲出“两端物体相同”的共同特点。

(四)巩固练习的删与改

课堂练习对所学新知识起到巩固的效果,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工具,设计怎样的课堂练习题目,课堂练习题目出现的时间和比重都至关重要。

笔者的巩固练习设计:

1.探究以下三排图的规律。

2.如果把□与○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如上面三排图,□有20个,○分别有多少个?

3.如果把□与○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有10个,○可能有几个?你能画一画吗?

师父的巩固练习设计:

1.探究“两端物体相同,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规律后,出示练习:

如图所示,兔子有20只,那蘑菇有几个呢?那如果反过来蘑菇有20个,兔子有几只呢?

2.巩固练习环节:

如果把□与○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有5个,○可能有几个?你能画一画吗?

第一节试课之后,师父指出在巩固练习耗费的时间太长,第一题的提示意味太明显,达不到让学生探索的效果,且最后画图的数量用“10个□”探索太多,重在让学生探索情况,避免出现其他干扰因素。在我们共同商讨后,决定简单的数量比较直接放在学习规律之后,“画一画”改为“5个□”。最后上公开课时,笔者采用了先自主画再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效果,学生交流后发现了四种排列情况。

三、研究结论与启示

向成熟教师学习是新教师成长的捷径,此途径体现出短时高效的优点,可以让新教师看到自身的不足,找到可依据的学习方向,加速向成熟教师转变。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自己存在的几点不足。

(一)教学目标关注度不够

新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时会完全依赖于外部资源和参考资料,不做变通。而成熟教师会在对以往教案进行回顾的基础上进行微调,并不会全盘照抄教学大纲。新教师缺乏授课经验,很少对教学目标提出自己的看法,当然也很难做到联系学情去设计符合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反思自身的教学,的确总是会忘记教学目标的指引作用,且抄写了教学目标后直接当标准,不会再去结合实际考查它的科学性,有时也会为了追求教学环节的形式而忘记追问是否回应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成了教案的摆设,有脱离教学内容之嫌。

(二)学情的预估不准确

学情的预估主要体现在对教学对象的了解和把控上,了解他们的学习需要,把控他们可能回答的问题。如何使学习者从“实然状态”到“应然状态”是新教师成长的瓶颈。作为新教师总会出现对学生已掌握知识预估不准确的现象,一方面预估过低,比如在这堂课中,笔者以为数量关系的探索是难点,但发现他们从一开始就能观察得到规律,所以上课时让笔者手足无措。另一方面预估过高,如笔者以为学生能懂其提问的“为什么认为他们是间隔排列”,他们的答案却五花八门。

(三)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突出

教学内容的解读与分析建立在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之上,并旨在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发展需求。在与师父的交流中,笔者也能知道教学重点是什么,但在设计教案时,却又无法将重点凸显出来,而师父从教学重点出发,整个教学环节就是围绕着一个重点在设计。如,笔者知道新授的第一个重点是使学生观察发现两端物体相同时的间隔排列这一特点,但在笔者的教学设计引领下,学生的参与度远远不够,这一环节在整堂课中只占五分钟,就草草进入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四)教学时间的把控不合理

由于上课经验少,新教师对课堂时间缺乏直观的感受,更不知道自己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应有怎样的时间占比。一直以来笔者都特别担心讲不完,害怕学生的回答偏离方向,浪费时间,所以此次教案在第一次试课时,环节设计不合理,重点知识用时少,练习环节占比太大;第二次修改后试课,又出现提前十分钟就讲完的尴尬局面。每次与师父交流的过程中,笔者最常问的一句话则是“这样会不会讲不完呀”,这种对时间把控的不自信一直围绕着笔者。

四、总结

在对比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笔者与师父一样会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去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有意识地将课堂还给学生,会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也会注意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将课堂走向生活化。教师成长之路漫长,师父的榜样形象会一直指引着笔者前进,未来笔者仍将继续踏踏实实学做教师。

猜你喜欢

间隔师父密码
密码里的爱
间隔之谜
密码抗倭立奇功
师父穿越啦
倒霉的师父
功夫猪
密码藏在何处
云山之间
夺命密码
上楼梯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