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以深圳市龙华区丹堤实验学校“中加教育实验项目”为例
2021-12-18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丹堤实验学校张晓丽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丹堤实验学校 张晓丽
一、学习共同体与合作学习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我国传统小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态受到了巨大冲击。在“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学习共同体和合作学习的理念受到教育改革家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所谓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和辅助学习者共同构成的团体。在互相沟通和分享、交流学习资源的过程中,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学习者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紧密联系。在学习共同体中,所有成员都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日本佐藤学教授在其著作《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中,将学习共同体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列举了许多学习共同体改革的典型案例,并且强调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合作学习理念密切相关。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实行合作学习后,不仅学生的学业成绩大幅度提高,而且促进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团结意识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合作学习的理念逐渐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视,成为了21世纪较为先进的办学理念。
我国在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也尝试进行了大量合作学习和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但效果不甚理想。尽管很多课堂组织者把自己的教学活动定位为合作学习,但其更多的是一种简单模仿和机械套用,很多教师对合作学习理论缺少深刻理解。合作学习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基础,若无法有效开展合作学习,那么学习共同体就无法真正建立。目前,我国合作学习的探索尚处在不成熟阶段,常常有合作的“形式”而无合作的“意义”,师生都没有真正走进合作学习。为了进一步推进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索,找到一条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有效途径,深圳市龙华区丹堤实验学校创造性地打造了“中加教育实验项目”,或许能为学习共同体理念的探索带来一些新的尝试和启发。
二、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理念模式
为了进一步明确合作学习的意义,解决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深圳市龙华新区与加拿大列治文市共同签署了为期5年的教育合作协议,协议包括在丹堤实验学校设立“中加实验班”,借助加拿大教育专家团队和教育资源,开展全方位的学科教学研究,以达到促进各学科(以英语学科为主,辐射到其他学科)课堂教学,培养具有国际素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的目的。目前该学校有8个中加实验班,参与该项目的学生总计289人,加拿大籍外教5人,实验班科任教师24人,这些教师定期接受加方专家团的指导,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在与加方一年多的合作中,学校探索出了“儿童与教材一起、与伙伴一起、与老师一起进行学习,而教师也向儿童学习”这样一种“教学相长”的基本模式,即基于学习共同体理念的合作学习。
中加合作的理念从系统的、整体的角度出发来设计课堂的教学框架和策略。该理念的核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引导者角色,知识要通过学生自己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探索而习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利用身边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只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辅导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在整个学习环境中,教育价值观与教育目的是核心,提供授课、提供指导、发展关系、开发能力和组织与文化环境是五大要素(详见下图)。
教学维度
秉承上图合作学习的理念,中加实验班构建出了一种高效的学习共同体模式。传统的学习共同体模式以获取知识为目标,以构建高效的知识传授体系为基础,在学生中开展以教师为主导的合作学习。而中加实验班探索的新模式与之不同,它是以教育价值观为核心,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为途径,培养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伙伴的帮助,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而在这种能力的基础上,学习共同体的建立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知识灌输转变为知识生成。在该理念中,学习共同体为学生构建了一个个开放、包容的沟通环境,学生在该环境中不断互动、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寻求与共同体外文化实践的关联性交流,学生可以在实践交往中获得比书本上更多的知识和智慧,从根本上解决合作学习的动力问题。一旦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得到充分激发,那么合作学习的效率便会得到极大提升,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从根本上解决内在动力不足的问题。
三、生成学习共同体
1.融洽师生关系,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课堂学习共同体对于促进学生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建设课堂学习共同体,其目的和价值一定要明确,并注意中西方差异。在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教师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地位应当高于学生,一般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很少有教师会认真思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一问题。更有甚者,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疑问时,一些教师还会大发雷霆,斥责学生。显然,这样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学习共同体的建立,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会大大下降,学习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在加拿大,采用合作学习这种教学形式主要是解决学生文化和种族背景多元的问题。因此,他们在实践中更为注重发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而且对于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也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操作理念和操作体系。在中加班各学科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融洽了,师生之间才会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与沟通也会因师生关系的融洽而增多。学习共同体建立后,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会得到极大的优化与提升。
2.组成学习小组,构建生生学习共同体
要构建生生学习共同体,首先,我们需要让学生明确共同学习的目标,在目标的驱动下,学生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团结意识。其次,还需要对共同体成员的角色进行适当的分配,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最大潜力。最后,在学生共同体中,要建立一种参与、分工和分享的机制,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感和要为集体做出自己一份贡献的责任感。
在中加班外教的英语课堂,学生合作和交流非常多,效果也非常好。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集体的智慧也是无限的。结合中加班的合作学习,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通过给学生设置学习任务,可以有效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式的沟通与合作式的交流,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们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这既是建立小学学习共同体的必然要求,更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必然要求。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结成学习小组,进而灵活地构建生生学习共同体。例如,在教学数学“乘法分配律”这一内容时,教师鼓励学生按照就近原则组成学习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着对运用“乘法分配律”的注意事项进行总结与归纳。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各自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有的学生说“乘法分配律一定要体现分配,可以分,也可以合”;有的学生说“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不一样,乘法结合律适用范围是连乘,而分配律一般有两种不同的运算”;还有的学生说“一定要多留意特殊数”……学生之间通过讨论总结出了规律与技巧,同时还能自己出题目,并交换题目进行解答,以此来验证大家说法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在这一过程中,生生之间形成了学习共同体,不仅促进形成了良好的生生关系,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学习效率得以提升。
构建学习共同体,以异质分组最佳,这要求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分组。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分组,每个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小组各成员之间需要明确职责,培养学生积极互动的能力,遇到问题共同解决,获得成功共同分享,小组成员之间各自分担学习任务,共同分享信息资源,形成团结互助的学习团队,培养组员之间的凝聚力。这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第一步。学习共同体的小组分好以后,接下来是确定小组长。小组长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愿意为同学服务;二是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三是学习成绩好,既能服众,又能带领本组成员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四是语言表达能力强。当然,小组长并非固定不变,待大家进步以后,组内成员可轮流担任这一职务。组内成员的安排参照学生学业成绩、能力水平、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等因素,按照A、B、C、D四个级别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编号。以8人小组为例,每组成员可划分为A1、A2、B1、B2、C1、C2、D1、D2,然后将AA、BB、CC、DD分别结为互助互学的对子。这样的分组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使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3.认同办学理念,构建教师共同体
教师共同体是指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学习合作组织。教师共同体的建立首先要求教师对学校的办学理念高度认同,共同为学校的发展而奋斗。其次,建立教师共同体需要借助校本研修机制,经常性的例会制度能够为共同体成员提供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机会。最后,能否建立一个高效的教师共同体,最为关键的是能否构建一种民主平等教育理念支撑的大环境。有着顺畅的对话与协商机制,才有可能建立一个基底坚实的学习共同体。
四、结论
在我国,学习共同体和合作学习的理念尚处于发展阶段,当下的学习共同体更多的是一种简单模仿和机械套用,很多教师对合作学习理论缺少深刻理解,对“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能够解决课堂教学中的什么问题”等问题没有深入思考。本文以深圳市龙华区丹堤实验学校的“中加教育实验项目”为例,提出了一整套全新的学习共同体理念,即以教育价值观与教育目的为核心的五位一体教育理念,该理念在实践中获得较大成功。同时指出,教师共同体和学生共同体同样重要,需要两头抓,以形成更为高效、紧密的学习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