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局部正骨推拿配合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效果及对患者疼痛程度和活动功能的影响

2021-12-18郭宗生廖永华

医学信息 2021年23期
关键词:正骨腰腿痛屈曲

郭宗生,廖永华

(上犹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西 上犹 341200)

颈肩腰腿痛是骨科常见病症,多以局部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特征,包括颈椎病、腰肌劳损及肩周炎等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1]。目前为止,中医治疗颈肩腰腿痛已有悠久历史,其方式多、成本低、创伤小、安全性高,在该病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现阶段,外敷、按摩、运动均是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常用方式,但其短期疗效有限,无法达到快速止痛的效果[2,3]。基于此,临床将正骨推拿及针灸等方式应用于此类病症的治疗中,通过局部正骨推拿恢复其解剖结构,改善血液微循环,利用针灸调节痛觉神经,达到止痛目的[4,5],二者配合使用可加速疼痛症状的缓解,同时改善肢体活动功能,效果显著。本文结合2019 年6 月-2021 年5 月上犹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78 例颈肩腰腿痛患者,观察局部正骨推拿配合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效果及对患者疼痛程度和活动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2021 年5 月上犹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78 例颈肩腰腿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中,男25 例,女14 例;年龄38~67 岁,平均年龄(54.62±4.80)岁;病程1~5 年,平均病程(2.38±1.14)年;疾病类型:颈椎病16 例,肩周炎12例,腰间盘突出6 例,骨质增生3 例,腱鞘炎2 例。观察组中,男27 例,女12 例;年龄39~68 岁,平均年龄(54.58±4.72)岁;病程1~5 年,平均病程(2.45±1.20)年;疾病类型:颈椎病18 例,肩周炎11 例,腰间盘突出7 例,骨质增生2 例,腱鞘炎1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参加。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疾病诊断标准与国家体检标准》中颈肩腰腿痛的相关标准;②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痹症”诊断;③近1 周内未使用类固醇激素、儿茶酚胺等镇痛类药物。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心脑血管疾病者;②合并腰椎骨及软组织肿瘤、结核及炎症者;③治疗部位存在破溃、感染者;④外伤引发的脊柱骨折者;⑤妊娠及哺乳期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局部正骨推拿治疗,指导患者取俯卧位,采用揉、推、弹、拨等手法,在其腰骶部、颈椎部、下肢等部位进行推拿按摩,以膀胱经及胆经循行路线为推拿重点,以右手掌根部按揉3~5 min,随后采用拇指按揉病变相应节段的腰阳关、夹脊穴、委中及十七椎,并双手掌根部推拿脊柱正中,推拿强度以患者耐受为限,推拿15 min 后,采用双手拇指按压患者合谷穴、曲池穴、肩井穴,持续3~5 min,1 次/d,疗程15 d。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依据病痛部位及疾病类型进行取穴:①腰腿痛:主穴:阳关、肾盂,配穴:环跳、命门、承山、委中、飞扬等;②颈肩痛:主穴:颈夹脊、肩井、风池、外关,配穴:后溪、大椎、曲池、合谷。刺入深度10~30 mm,捻转进针后留针30 min,1 次/d,疗程15 d。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腰屈曲活动范围及肢体运动功能。①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疼痛症状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日常生活与工作不受限;显效:疼痛症状明显改善,直腿抬高试验恢复至70°,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有效:疼痛症状有所改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日常生活及工作轻度受限;无效:疼痛未减轻,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日常生活及工作受到严重影响[6]。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与日本改良颈椎腰腿痛评分法(M-JOA)进行评定。VAS 评分:0~10 分,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7];M-JOA 评分:0~30 分,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8];③腰屈曲活动范围:包括腰屈曲范围与腰椎曲度,采用距离测量法进行测定;④肢体运动功能: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与Fugl-Meyer 评分评定。CASCS 评分:1~100 分,分数越高表明关节功能恢复越好[9];Fugl-Meyer 评分:共34 分,分数越高,肢体运动功能越好[1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后,两组VAS 评分、MJOA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分)

表2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腰屈曲活动范围比较 治疗后,两组腰屈曲范围与腰椎曲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腰屈曲活动范围比较()

表3 两组腰屈曲活动范围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4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比较 治疗后,两组CASCS、Fugl-Meyer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比较(,分)

表4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颈肩腰腿痛属于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在中医理论中,颈肩腰腿痛属“痹证”“伤筋”等范畴,其内因在于肝肾亏虚、脏腑虚弱,外因责之寒湿风热诸邪、跌扑闪挫等,内外因相互影响,素体不固,四肢百骸失养而使筋骨易损,再加上外感诸邪,痹于腰部,致使气滞血瘀、经脉痹阻,发为腰腿疼痛[11,12]。因此,当以活血祛瘀为该证主要治疗原则。目前,正骨推拿为颈肩腰腿痛常用治疗方式,该方案可基于传统中医正骨理念,通过外力恢复患处的正常解剖结构与关节位置关系,同时利用捏、按、揉、滚等手法达到理筋活血效果,改善其局部微循环,解除相关神经的压迫与刺激,发挥消炎去痛之效[13]。除此之外,中医针灸是治疗各类颈椎腰腿疾病的重要方法,可对人体感受器进行冲动刺激,并通过Ⅰ、Ⅲ类神经纤维,将刺激传输于脊髓,进而作用于伤害性刺激信号,以此调节其痛觉神经,发挥止痛作用[14,15]。本研究所选穴位中,夹脊穴为经外奇穴,行于督脉与膀胱经两经之间,针刺该处可疏通脉络、调节气血,使经气调达,脑髓得以濡养;肾盂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肾脏经气灌注之门,针刺该处可联通肾脏,同时抑制周围神经兴奋性,降低神经根张力;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合穴,针刺该处可舒经活络、破瘀生新;而环跳、承山、飞扬等配穴,多位于足少阳经及足太阳经循行之处,针刺可起到一定的疏通作用[16,17]。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局部正骨推拿配合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效果确切,二者协同作用显著,与任正强等[18]研究一致。分析认为,在现代医学认知中,颈肩腰腿痛的病因多与机械性压迫、免疫功能障碍及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可引起解剖位置改变及软组织急性损伤,致使原有力学平衡被打破,最终引发局部疼痛及活动受限等症状表现[19]。由此可知,内外力学动态平衡失调是引发颈肩腰腿疼痛的重要病理机制。而中医方面则以气滞血瘀、经脉痹阻为主要病理基础,基于此,将正骨推拿与针灸联合应用可同时满足中西医病理改善条件,促进疗效的进一步提升。在疼痛症状方面,治疗后两组VAS、M-JOA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局部正骨推拿配合针灸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二者联用止痛效果显著,与江燕芳等[20]报道相符。在活动功能方面,治疗后两组腰屈曲范围与腰椎曲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CASCS、Fugl-Meyer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局部正骨推拿配合针灸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腰屈曲活动度,有利于肢体活动功能的进一步恢复。分析原因,正骨推拿可纠正关节解剖结构关系,松解肌肉痉挛,增强局部代谢,发挥消炎止痛作用,而针灸可通过刺激足太阳膀胱经诸穴,通调太阳经及少阳经之经气,发挥疏通气血、理筋止痛之功效。二者联用可通过调整局部生物力学、改善神经微循环、促进神经炎症反应吸收等方式达到治疗目的,促使肢体功能的快速恢复。

综上所述,局部正骨推拿配合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腰屈曲活动度,促进肢体活动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正骨腰腿痛屈曲
《天台山道家功夫正骨真传》读评
压电薄膜连接器脱离屈曲研究
针刺结合艾灸仪治疗寒湿腰腿痛的临床观察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医针灸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
中药透皮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痛
加劲钢板在荷载作用下的屈曲模式分析
颈肩腰腿痛独特蜂疗 创造外敷治愈前列腺
平乐正骨手法源流浅述
岳阳张氏正骨气血理论之以气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