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花素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疗效
2021-12-18吴华东
段 帮,吴华东
(贵溪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西 贵溪 335400)
眩晕症(vertigo)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是由于机体对空间定位产生障碍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1,2]。引发眩晕的疾病种类较多,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3]。临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原则是控制原发疾病,彻底根除眩晕症状[4]。目前,临床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是无统一治疗方案[5]。盐酸倍他司汀属于H1受体激动剂,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临床症状改善[6,7]。本研究结合2019 年1 月-2021年6 月我院诊治的52 例眩晕症患者临床资料,探究灯盏花素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1 年6 月贵溪市人民医院诊治的52 例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 例。对照组男性10 例,女性16 例;年龄52~81 岁,平均年龄(62.19±2.10)岁。观察组男性8 例,女性18 例;年龄39~86 岁,平均年龄(59.34±3.70)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均符合临床眩晕症诊断标准[8];②均伴有恶心呕吐、头晕目眩、平衡障碍等症状。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恶性肿瘤、器质性疾病[9];②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③依从性较差,不能配合,随访资料不完善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注射用灯盏花素(昆明龙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3020666,规格:50 mg/瓶)治疗,将50 mg 注射用灯盏花素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中溶解后,静脉滴注,1 次/d,连续治疗2 个月。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320,规格:5 ml∶30 mg)治疗,将30 mg 盐酸倍他司汀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中,静脉滴注,1 次/d,连续治疗2 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眩晕症症状消失时间、眩晕障碍评分、临床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临床不良反应(皮疹、嗜睡、腹泻)发生情况。
1.4.1 临床疗效 ①显效:眩晕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恢复正常生活;②有效: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生活部分可以自理;③无效: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甚至有加重趋势[10,11]。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眩晕障碍评分 采用眩晕障碍调查量表(DHI)[12],共25 个条目,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表明眩晕障碍越严重。
1.4.3 临床症状评分 该量表从眩晕、头痛、恶心呕吐3 个症状进行评估,依据严重程度分为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依次记为0 分、1 分、2 分、3分、4 分[1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和DHI 评分比较 观察组眩晕症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DHI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和DHI 评分比较()
表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和DHI 评分比较()
2.3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观察组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表4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研究显示[14],眩晕症多为脑组织、脑神经、耳神经疾病之后的并发症,例如高血压、突发性耳聋、脑动脉硬化等疾病。不同病因会诱发血管痉挛,降低血管通透性,从而提高内淋巴系统压力,造成迷路水肿,最终波及前庭系统诱发眩晕[15,16]。因此,临床治疗主要以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为主,主要目的是防止患者出现脑组织、小脑等长期缺血而引发梗死[17]。盐酸倍他司汀是一种组胺药物,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前庭血供、促进机体血液循环等作用[18]。从理论上分析,应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具体临床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探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0%,高于对照组的8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灯盏花素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效果确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该结论与王丽萍[19]研究较为相似,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可改善眩晕症患者区域微循环,提高前庭血供量,进而减轻眩晕症状,增强临床治疗疗效。同时观察组眩晕症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眩晕DHI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灯盏花素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可在短时间内促进眩晕症症状消失,降低眩晕障碍评分,该结论与林宏浩等[20]研究基本一致,可能是因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可迅速减轻组织水肿,提高受损区域血供,进而促进临床症状消失,改善眩晕障碍。观察组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灯盏花素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可降低眩晕症状评分,减轻患者痛苦,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耐受性。两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灯盏花素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血管压力,控制临床症状,减轻眩晕障碍。此外,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灯盏花素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良好的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灯盏花素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症状消失时间,降低眩晕障碍评分,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不良反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