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乡村档案功能定位及实现初探
2021-12-17张旸
摘 要:本文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中的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共同服务五个方面要求,分析了乡村档案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功能定位、路径及其实现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档案;档案功能;功能实现
概述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这些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即乡村振兴档案,全面展现了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具体做法,具有重要的存史、参考和利用价值,在纠纷矛盾解决、社会稳定维护、乡村文化繁荣等方面发挥着积极而重要价值功能。
1 以档为“力”,促进产业发展,助力产业兴旺
1.1 功能
时代要发展,产业是基础。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档案记录着乡村的发展脉络、历史沿革、产业结构、特色文化等,通过档案资料的信息查询和利用,能够有效发挥档案在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功能作用。
1.2 路径
例如,某乡镇拥有人参等多个国家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将农业农村档案信息化融入到人参种植管理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人参种植示范基地建立实时水质、土壤、大气等监测系统,种植经验的信息挖掘,建立完整了人参种植日志档案,助力人参种植业走上规模化、规范化之路。再如,某乡镇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境内旅游资源丰富,通过对相关历史资料的挖掘,形成乡村特色档案,提炼地域文化,促进农业旅游业发展。
1.3 措施
乡村档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着力从“两个立足”方面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立足乡情收集档案。档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要立足乡情乡貌实际,收集乡村发展产业发展各个时期的档案资料,探索符合乡村发展实际的产业。例如,通过乡村档案挖掘,编制乡村产业发展名录,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实施乡村振兴精品工程。其次要立足特色挖掘档案。乡村档案集中体现了乡村发展的历史脉络,蕴含着丰富的乡村历史、人文、地理和文化根脉,要注重在丰富的乡村档案中挖掘体现乡村特色产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以及休闲农业等的档案资料,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2 以档为“基”,推进乡村治理,推动治理有效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振兴要夯实“治理有效”这个基础。正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村落是乡村基本社会单元,也是国家政权最基本的治理单元。
2.1 功能
作为乡村社会实践的最原始、最真实、最完整的记录,乡村档案在乡村治理中的功能集中体现在增强乡村秩序的合法性、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增强村民对乡村的认同感、归属感上。
2.2 路径
乡村档案的凭证属性、经验属性和社会记忆属性是乡村档案社会治理功能发挥的主要路径。例如,通过土地契约、房屋产权交易及变迁,妥善解决乡邻之间的矛盾和纠纷,维护乡村社会秩序、稳定。再如,通过乡村档案中有关气象、农业生产及水利等档案资料的查询,为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提供有益借鉴。
2.3 措施
首先是把握重点。做好乡村治理中的重点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例如涉及村级重大活动、重大事项、民主管理,以及重大行政决策的资料,及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其次是关注热点。针对基层群众普遍关注的村务、党务、財务等,以及“四议两公开”要及时进行公开,满足群众的知情权,并做好相关资料的归档和查阅工作,接受群众监督,实现“用权留档、追责有据”的预期效果。再次是突出难点。乡村治理的难点突出表现在群众的监督权、知情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保障和实现方面,保障群众权利是实现群众实现自治、自我管理的重要体现,要在村两委选举、村务公开等方面注重乡村档案资料的归档及信息挖掘。
3 以档为“凭”,服务生态振兴,促进生态宜居
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也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是筑牢乡村振兴的绿色“根基”。
3.1 功能
乡村档案在服务生态建设,促进乡村生态宜居中发挥出政治、政策和社会功能。就政治功能而言,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整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部分,事关人民福祉和社会整体公共利益,挖掘乡村档案在助力乡村生态振兴中的价值功能是显见的。所谓政策功效,是指乡村档案在帮助乡村政府及组织在制定公共生态环境治理决策方面提供有益指导,发挥政策功效,为公共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所谓社会功效,则是指乡村档案作为一项非营利的公共性服务,其属性决定了乡村档案为乡村生态振兴服务的根本任务,可有针对性地做好乡村生态环境预防等,降低灾害损失[1 ]。
3.2 路径
乡村档案在服务乡村振兴,促进生态宜居目标实现中发挥重要作用。乡村档案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绿色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参考、凭据价值,也是解决生态宜居中矛盾纠纷的重要依据。全面真实的乡村生态环境管理档案,为日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设备运营及重大建设工作提供可追溯记录。
3.3 措施
首先是完整收集。立足乡村生态文明振兴战略的需要,将生态文明战略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档案资料及时、完整收集。其次是规范整理。根据《村级档案管理办法》《乡镇档案工作试行办法》等相关规定,做好乡村生态文明振兴档案资料的规范整理。再次是高效利用。将计算机信息技术、数字化、互联网、物联网、新媒体等先进技术应用于乡村生态文明振兴档案管理领域,提供档案查询、检索、统计等需要。
4 以档为“窗”,涵育乡风文明,增强乡风文明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
4.1 功能
乡村档案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功能主要为:文化元素的记录。用图像、声音、文字等将乡村图景、遗存、建筑、村落等农耕文化记录下来,蕴含着深厚的乡土情节。乡土知识的延展。在乡村档案中,滋生孕育着不同村落、不同时期的风土民俗人情、社交生产生活方式,附着大量乡土知识文化语境,精神层面传承。乡村不同历史人文精神,及各个时期形成的社会记忆,是乡村地域生活记忆和身体记忆的总和,传承着地域人文精神。如,桂东“渡情”体现楚地巫风文化;大埔客家词祭“迎灯”“春祭”体现客家民系“宗族建构”核心,乡村档案成为传承民风民俗的重要载体。
4.2 路径
首先是文化追溯。从档案中追溯乡村文化,利用乡村档案提升乡村文化品质,挖掘乡村历史文化、乡风民俗、红色资源的历史渊源,赓续乡村文明谱系。[2 ]其次是文明供给。乡村振兴,文化是魂。通过乡村档案的查询、整理,提炼升华为一封家书、一篇村志、一个族谱、一份乡规民约等,作为乡村文明的重要素材供给来源。再次是文化支撑。档案部门可以通过乡村档案为拓展乡村旅游、特色小镇打造以及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翔实的资料支撑。
4.3 措施
首先是丰富乡村档案内容。乡村档案中蕴含着丰富的档案内容,需要乡村档案工作人员努力挖掘,并将其收集整理,尤其是要注重农耕文化、乡土文化的挖掘,丰富档案内容。其次是加大档案投入。加强乡村档案投入,努力实现一村一室或一乡一室,拨付专项的乡村档案工作经费,加大日常投入保障力度,尤其是要注重利用档案挖掘乡村特色文化,发挥市场在繁荣乡村文化中的独特作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再次是注重档案编研[3 ]。根据馆藏的乡村档案资源,结合乡村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加大乡村档案编研力度,丰富乡村文化产品成果。
5 以档为“史”,见证乡村发展,实現生活富裕
档案是乡村建设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也是乡愁记忆的载体,见证着乡村发展、改革的方方面面。
5.1 功能
记录。乡村档案记录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全过程,也见证了乡村发展的点点滴滴。传承。乡村振兴翔实地记录于档案之中,为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宝贵经验的总结、乡村人文精神的传承等提供了有效载体。弘扬。乡村档案中翔实记录了各个时期的乡村振兴历史记录,通过对这些记录的传承和弘扬,能够有效总结推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功经验。
5.2 路径
乡村记录了乡村发展历程,为实现农村发展、农民富裕提供可靠信息支撑。如50年代土地登记簿、60年代社员自留地档案、70年代自留地、屋基地;80年代土地承包经营合同档案,以及90年代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见证了乡村发展的历史脉络。
5.3 措施
首先是注重乡村档案队伍建设。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档案从业队伍,不断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档案从业者的综合业务素能。其次是注重改善乡村档案条件。从软硬条件两个方面,夯实乡村档案工作基础,完善乡村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添置计算机、扫描仪、档案柜等。再次是注重乡村档案开发利用。充分挖掘档案信息资源,将乡村档案利用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机结合起来,助力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贺敏.如何做好乡村振兴档案资料的形成和收集工作[J].办公室业务,2021(11):59—60.
[2]刘军,高淑姬.实施乡村振兴档案保驾护航——努力推动新时代农业农村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J].山东档案,2018(4):71—72.
[3]冯金兰.实施乡村振兴档案把脉护航——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推动农村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J].兰台内外,2018(7):53—54.
作者简介:张旸,大学学历,吉林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松原分局馆员,主要从事档案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