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引领,促进数学概念教学
2021-12-17陆洁
陆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内容包括概念、定义、计算和空间观念等模块,但不论哪个教学模块,学生最先接触的都是数学概念,它是小学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也是学生进行数学研究、解决数学问题的依据。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却忽视了概念教学,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不能灵活运用,这不利于学生思维创新,更会让学生的实践应用建立在“空中楼阁”的基础上,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概念教学中,要合理应用教学策略,强化学生概念理解,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让数学概念教学更加高效。
一、结合生活实例,促进概念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概念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小学生的具体思维模式有一定的矛盾,这也让数学概念教学成为难点,容易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长此以往,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和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对于身边发生的事情也比较感兴趣,而学习数学概念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概念,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让数学概念由抽象到具体,由陌生到熟悉,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亲切感,并乐于学习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一组图片,有商场在搞活动,服装全场降价10%;可乐、牛奶等各种成分所占百分比;种子的发芽率为85%……通过这些图片,学生初步认识了百分数的表示方法,那么百分数怎么读?它代表什么含义?教师以篮球比赛为例,让学生深刻理解百分数的概念,在篮球比赛中,第一场投球25个,投中16个;第二场投球20个,投中13个;第三场投球30个,投中18个。你能判断哪一场的成绩更好吗?很多学生选择了第三场,因为这一场的投中次数最高,但哪一场的命中率最高,这就要借助百分数的知识,也就是计算投中次数占总投篮次数的百分比,通过比较,学生计算出三场投中率分别为64%、65%、60%,并由此得出结论。
上述案例,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引入概念,让抽象化的概念更加具体化,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组织动手操作,促进概念教学
动手操作实践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够将抽象化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化,更加适应以具体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但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以学具教学代替动手操作,或者让部分学生代替全体学生来操作,导致学生只关注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探究,在操作过程中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更加深刻地理解概念本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让数学学习更有深度。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中,教师给学生准备了一组图片,有蝴蝶、蜻蜓、脸谱等,并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发现,图形中的两侧一模一样,老师让学生想一想,如果将这些图形对折,会发生什么?学生动手折一折,发现折叠后的图形重合,由此,教师为学生引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告诉学生这条折痕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师让学生尝试自己裁剪出一只美丽的蝴蝶,学生动手裁剪,但在折疊时却不能完全重合,教师问:怎么才能做到重合呢?有学生想到先将纸张折叠,然后裁剪蝴蝶的一半,展开后就是一只完整的蝴蝶,经过学生的不懈努力,一只漂亮的蝴蝶“飞”起来了,接着,教师让学生找一找,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你能剪出来吗?学生经过多次探索,真正理解了轴对称图形。
上述案例,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将抽象的轴对称概念变得生动有趣,并且经过共同探索,找出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本质,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掌握了这一概念。
三、情境设疑引入,促进概念教学
疑问能够促进学生思索,疑问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如果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巧妙设置疑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抽象化的数学概念,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开始就诱发学生兴趣,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并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直接给出数学概念的含义,并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会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疑,让学生了解概念形成背景、应用环境等,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减少概念间的混淆,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本质。
例如,在教学“简易方程”一课中,教师没有急于向学生讲解什么叫做简易方程,而是先向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曹冲称象》,随即提出问题:“为什么曹冲要称石头的重量?”“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可以求出大象的重量了吗?”“曹冲运用的是什么原理?”学生开始思考,教师拿出天平和500克大米等,让学生想一想,怎么才能知道大米的重量呢?这与曹冲称象有什么相同点?教师在天平的一侧放入大米,在另一侧放入200g的砝码,发现天平向大米一侧倾斜,接着教师又放入500g砝码,天平向砝码一侧倾斜,怎么才能让天平保持平衡?教师拿走200g砝码后,学生发现天平平衡了,也就是说大米的重量和砝码的重量相等,大米重量=500克,教师又利用矿泉水、课本等不同的物体来实验,发现只有当天平两侧物体重量相等时,天平才可以平衡,根据这一原理,教师为学生引入了简易方程的概念。
上述案例,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并借助天平平衡原理,让学生透过问题发现概念的本质,更加深入地理解概念,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积极性,促进概念教学有效进行。
四、形成概念体系,促进概念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都是从基础的概念开始,从静态来分析,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的基本单位,它是数学不可缺少的元素;从动态来分析,它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源泉。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小学阶段大约有500个概念,而这些概念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教师可以将不同的概念进行分类,从横向和纵向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系统地分析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将概念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中,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总复习”一课中,教师将学生已经学过的图形进行总结和分类,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和圆,其中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边来分类,可以分为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按照角来分类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而四边形可以分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其他四边形等,这些图形虽然都属于平面图形,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圆看似和这些圖形没有任何关系,但在计算面积时可以将圆转化为长方形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看似和三角形关系不密切,但在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时,也可以将其转化为三角形或长方形来计算;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它和长方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概念间的对比,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概念体系。
上述案例,教师在进行总复习的过程中,将概念和定义进行汇总,并找到这些概念间的联系,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概念体系,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概念,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五、组织对比辨析,促进概念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对于学生理解题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很多概念从含义来看比较相似,实质上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对于这些近似概念,很多学生都容易混淆,更有学生在运用这些近似概念解决数学问题时出现应用错误,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因此,教师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将这些概念进行对比分析,找到概念间存在的差异,发现概念间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够正确、灵活地应用概念进行推理和判断,应用概念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清晰化。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认识面积”一课中,教师让学生想一想,如果用同样的速度来擦黑板和课桌,哪个先擦完,为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课桌先擦完,因为课桌比较小。教师为学生展示了形状不同的图形,你怎么判断哪个图形大,哪个图形小?由此,教师为学生引入了“面积”这一概念,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教师让学生准备一张纸,量一量这张纸的面积和周长分别是多少?如果想要在这张长方形纸上裁剪出一个最大正方形,你需要怎么做?这个长方形裁剪后分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小的长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利用这个长方形纸,你可以裁剪出多少个小正方形?这些小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怎么变化?经过不断比较和分析,学生发现,不论裁剪成多少个小正方形,这张纸的面积不变,但是它的周长会随着小正方形数量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面积相等,周长不一定相等。
上述案例,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不仅理解了面积的概念,而且掌握了面积和周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避免学生概念混淆,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概念教学是基础,也是教学中的重点知识,教师要认识到概念教学的重要性,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概念,并应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促进数学课堂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