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一城山水半城诗
2021-12-17沈海英
沈海英
巍巍敬亭山下,涓涓水阳江畔,有一座美丽的江城——宣城。唐代诗人李白曾这样描述过宣城:“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在《李太白全集》中,有关宣城的作品多达50余篇,可见李白对宣城的感情之特殊。
宣城究竟有什么魅力,可以让李白如此倾心?
千年古邑
宣城,古称宛陵、宣州,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处皖东南,为安徽东南门户,毗邻苏浙,地近沪杭,古属吴越。这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千年古邑,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江东大郡、江南鱼米之乡、历史文化名城。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此设丹阳郡;历代为郡、州、府、路治所,先后被称为宣城郡、宣州、宁国府。唐朝时,宣州与苏州、杭州并列为江南三大中心城市。这里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宣城自古诗人地”“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之称。当地的敬亭山被誉为“江南第一诗山”。李白7次来宣城,留下几十首诗作。同时,宣城泾县云岭是新四军军部、中共中央东南局所在地,红色文化丰富。
今天的宣城不仅是连接“长三角”旅游圈的枢纽城市、我国优秀旅游城市,而且是文房四宝之城。作为中国蜜枣之乡、中国宣木瓜之乡、中国香菇之乡、中国河蟹之乡、中国绿茶之乡、中国板栗之乡、中国山核桃之乡、中国徽菜之乡、中国灵芝之乡……走进这里,犹如走进了一个琳琅满目的绿色无污染的土特产超市,绝对能满载而归。
人杰地灵看龙川
龙川,又称坑口,是一个古老的徽州村落,距绩溪县城约10千米。它是继黄山、九华山、天柱山、西递宏村和天堂寨之后,安徽省第六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龙川历史悠久,山水清丽,村落地形如靠岸之船,东耸龙须山,紧依登源河,南有龙川东流,西偎凤冠秀峰,北峙崇山峻岭,独具特色。
作为徽州出名的“进士村”,龙川自古即文风昌盛、人才荟萃;尤其是在明代,该村有十多人中进士。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中戊戌科进士、后官至太子少保和南京户部尚书的胡富。60年后的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龙川又出了一位中戊戌科进士、曾官至太子太保和兵部尚书的胡宗宪。
虽然只是一个小村落,龙川却拥有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胡氏宗祠、奕世尚书坊、徽商胡炳衡故居等,村中还有徽商纪念馆、胡宗宪少保府、乡贤祠、澄心堂纸作坊、水街、灵山庵等景点。其中,胡氏宗祠被誉为中国古祠一绝。龙川胡氏宗祠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7年),后因年久废弛,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重修,为明代名臣胡服、胡宗宪和清朝红顶商人胡光墉的族祠,该宗祠的巨匾由文徵明手书。
祠堂坐北朝南,前后三进,两天井、七开间,采用中轴线东西对称布局的建筑手法,占地1700平方米,由影壁、露台、门楼、庭院、廊庑、享堂、厢房、寝室、特祭祠九部分组成,气势磅礴,颇为壮观。该祠堂集徽派木、石、砖三雕及彩绘之大成,其中以木雕最为精湛,有“木雕博物馆”之称。
在胡氏宗祠,木雕基本分布门楼、正厅落地窗门、梁勾梁托和后进窗门四大部分,均以龙凤吉祥、历史戏文、山水花鸟等画面为立意构图,采用浮雕、镂空雕和线刻相结合的技艺手法,图案栩栩如生。祠堂高大的门楼上以历史戏文和龙狮相舞为主体图案,楼上22米宽的斗拱承挑屋檐,翘首腾空。门楼前后两间各有6根石柱、5根月梁和方梁,结构严密,布局匀称。方梁梁面雕刻“九狮滚球遍地锦”“九龙戏珠满天星”等精美图案;两旁则是内容各异的历史戏文故事,文武百官聚集一堂,三军听令跃马横刀,一幅幅鏖战沙场的画面依次展现在游人眼前,仪门上则彩绘尉迟恭、秦叔宝两位门神,两旁石鼓相依,雄狮对峙。
越过古祠的大天井便是中进(即正厅),乃是族中举行祭典的大堂。它由14根直径为166厘米的银杏树圆柱组成,柱基用枣木刻成莲花瓣托,上架大小不一的54根冬瓜梁,结构为抬梁和穿斗式相结合,显得威武壮观。正厅的每根屋梁两端皆有椭圆形梁托,梁托上雕刻着彩云、飘带,中间分别镂有龙、凤、虎,檩上镶嵌片片花雕,连梁钩均刻有蟠龙、孔雀、水仙花、万年青,仰首凝望,玲珑别致。正厅两侧的落地窗门均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为主体图案,花形千姿百态,有的含苞待放、菡菡初绽;有的亭亭玉立,随风招展;有的平铺水面,舒展如画,无一雷同。更令人称奇的是,花中有物,物中有景。荷花在池水中荡漾,或微波粼粼,或浪花朵朵,花群之中,有鸟翔蓝天、鱼潜水底、鸭戏碧波,还有蛙跃荷塘、鸳鸯交颈,整个荷群画面被描绘得生动逼真,妙趣横生。正厅上首一排落地窗门的花雕却是一幅“百鹿图”,衬以山光水色和各类竹木花草,各种形态的梅花鹿穿插其中,有的悠悠漫步,有的受惊疾奔;有的回眸招侣,有的仰首呦鸣;有的饮水溪畔,有的口衔灵芝;还有的幼鹿吮乳,母鹿俯舔,真是惟妙惟肖。且画面构图无一雷同,难怪被专家们誉为“徽派木雕艺术的宝库”。
登上台阶,来到祠堂后进,这里又是一个“仙境”——一排排落地窗门全是花瓶插画雕刻的世界,有六角、八角、半圆、菱形、大口、长颈等各种形状,千刀细刻,精致可爱,瓶口刻有四季花卉,梅、兰、竹、菊、牡丹、玉簪、海棠……可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
從正厅出来,走进正祠东侧的边房,其结构分上下堂,高度仅有正祠的一半,木雕简陋,与正祠的风格完全不一致,这是一座副祠。为什么要建这座副祠呢?据说,龙川的地形为船形,全村清一色为胡姓,而船在大海中行驶,如果没有铁锚就无法停航靠港,故从外村请来一户丁姓人家住此护祠,丁姓人家好比铁锚把大船钉住,船就稳了。更奇怪的是,这户丁姓人家至今已传了16代,代代单传。是何缘故,至今还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