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学中包含的道家思想

2021-12-17杜臣斌李雁丹普文静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道家思想养生中医学

杜臣斌 李雁丹 普文静

摘要:道家思想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献经典起源于《周易》,中医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现代中医学基础理念源于《黄帝内经》,二者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借鉴,相互交流,互相吸取对方的优秀成分,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关键词:中医学;道家思想;养生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12-0017-02

在中医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广大中医药学者孜孜不倦、刻苦钻研,通过一代又一代中医人艰辛探索,使中医学更加博大精深,其思想理论、养生诊疗包含了很多道家的思想。

1 思想理论

道家思想,初始阶段需上推至黄帝时期,发展于周文王推演的《周易》[1],后老子《道德经》[2]已是其集大成者,庄子的继续发展已标志着道家思想的形成。再往后的东汉、魏晋南北朝,经过葛洪等一批道家人士的不断发展,道教形成并确立。道家或道教思想素有“重生”之信仰,注重个体生命的价值,注重“道法自然”,讲究“天人合一”。“元气论”思想是道教医学关于人体结构的思想核心,中医学也有“气”一元论,我们国家自古有“医、道同源”的说法。

关于“道”的解释,《道德经》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道”是天地之间万物的根源,一种在万千事物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原始物质,不生不灭,万千事物因此而产生。常言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也认为“气”和“道”同样也是万千事物的根源,“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生,散则死。”被之后的道教医学家所继承和发扬,以此说明“气”为人体的基本构成。

古代道教医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不断吸取前期老子、庄子的思想精华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总结,形成了气为根本,“形”、“气”、“神”三位一体的医学思想。

总之,以葛洪、药王孙思邈为代表的古代道教医家研究发现:“元气”是不断运动着的物质,是世间万千事物形成及其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道家思想讲究“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中医学与其渊源相通,同样非常重视“天人合一”,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统一”整体观念的形成,追溯其根源,即受道家之思想。《黄帝内经》[3]云:“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这是医通于道、医道同源的根本所在。道家学说与《黄帝内经》具有深厚的联系,对于后世的医家以及众多医学著作都有着深远意义,对祖国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4]。

2 养生实践

道家养生学认为人类个体生命应当是健康且长寿的,因此年轻道士应当步履轻盈,身行矫健,或者老年道士鹤发童颜,耳聪目明,将被人们视为仙风道骨,令人由衷敬佩。因此《养性延命录》[5]云:“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这些均是把养生作为修行的基础,道教养生医学因此而逐渐完善形成。道教同时倡导慈爱的精神,济世救人是道家医学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悬壶济世”便是济世助人的方法之一,道教医学家救治百病,愈人疾苦,济世救人不仅仅是施恩于人,亦是奉献自己,获得心灵的满足,精神的升华。道家通常认为修炼自己的身体和心灵,济世救人才是真正修行。道家的济世救人思想要求道士学习掌握基本的常用医药养生知识,从而危难时刻帮助他人。一些道士掌握了传统中医药医学知识,就可以救助生病百姓,自己的修行也可以得以提高。

道教重视医药养生,也和道士自身生活的实际环境相关。古代许多道士生活在大山之中,在外出采药或者访道的过程中,经常跋山涉水、风吹日晒,他们如果不掌握相关养生治病医学知识,疾病到来时就无法自医自救,艰苦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将难以生存。因此东晋时期葛洪提出“兼修医术”,还有的道家经书以医理讲解教理,以医弘道,客观上促进了古代中医药的发展。

道教关于人体生命的基本理论,渗透于导引、存思、服气等养生行为之中,和中医学还有很多诸如心理疗法、康复疗法、环境疗法等共同点。道教养生学非常重视修炼和保养人的“精”、“气”、“神”;而中医的基本理念及临床诊疗实践,同样非常重视人的“精”、“气”、“神”的协调与平衡。

历代道教医家发扬救死扶伤、救人济世的伟大精神,不断进行医疗实践,间接地为中医药学的丰富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比如,东晋时期葛洪记载青蒿治疗疾病的方法对当今治疗疟疾都有深远的启发,南梁陶弘景对养生知识的总结中包括医论、医药以及服气、养形、导引、言语、饮食等诸多方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代养生专著。其所著的《本草经集注》[6]重点介绍药物在采集、分类、炮制、加工、配伍等方面的中草药知识。唐朝药王孙思邈,首列妇科三卷,次列儿科二卷,广集医、道、儒、佛诸家养生之说,重视妇幼诊疗,在中医药养生诊疗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道家医学对我国的古代传统中医学和养生学的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并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一笔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5]。

3 小结

上千年来,道教医学家在其济世救人的思想推动下,通过对人体生命长期不懈的探索钻研,在不同医学领域中都积累了广泛的医学知识。这些医学知识虽然带有鲜明的道教特征,但客观上还是丰富并推动了我国传统中医学的不断向前发展。道家“道法自然”的智慧,仍能启迪我们对于生命本质的思考[6]。作为年轻的中医医生,当对道家思想及医学进行探索研究,从中汲取营养,进一步促进当代中医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景芳,吕绍纲.周易全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50.

[2]楼宇烈,王粥.道德经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80.

[3]佚名.黄帝内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9:70.

[4]孙爱云,张金波.道家思想对中医学理论及思维方法构建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22-24.

[5](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M].呼和浩特: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0.

[6](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40-41.

[7]李晓红,李邓辉.浅论道家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J].江西中医药,2008(1):16-17.

[8]兰小和,邝卫红,钟秀驰,等.道家思想与中医学[J].湖南中医杂志,2015(10):119-120.

(收稿日期:2021-10-22)

猜你喜欢

道家思想养生中医学
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武术功法运动的养生价值探微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李白诗歌悲剧意蕴探析及其走向
浅论庄子的养生之道
曹操游仙诗的形成及价值
简论李白诗歌中的道家思想与人格力量
中医学中的“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