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景教学法应用于儿科护理教学的具体价值分析

2021-12-17陈晓侠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23期
关键词:考核成绩儿科教学法

陈晓侠

枣庄市立医院儿科,山东枣庄 277100

儿科护理学被认为是护理难度较大的临床学科,其护理要求高,且护理内容繁杂,包括健康与疾病儿童的临床护理,病型主要为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等[1]。儿科护理的主体是儿童,其语言沟通能力欠佳,难以准确表述自身想法,需要在积极防治疾病的同时尽量完善医学服务,提高其机体免疫力。现阶段,多数家长的思想发生转变,尤为重视儿童健康保健与疾病护理工作。此外,儿童群体发病较急,疾病进展较快,对于医护人员的临床技能要求较高。这需要强化儿科护理教学成果,确保实习护生掌握全面的临床技能[2]。目前的儿科护理教学环境相对刻板,教学实施以教师授课为主,难以充分调动实习护生的积极性,需要优化教学法。基于以上理念,该研究选取2018年3月—2020年4月该院儿科实习护生111名,用于分析STM教学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A组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该院55名儿科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男20名,女35名;年龄20~26岁,平均(23.05±1.41)岁。B组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该院56名儿科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男21名,女35名;年龄19~24岁,平均(22.81±1.0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予以传统教学法,即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大纲为实习护生统一授课,讲解理论知识,并在每学期末进行考试。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组织实习护生参与校内实验课,实践效果以护生论文形式进行汇总和评估。B组予以STM教学:将实习护生分为10组,每组5~6人,教学时间为3个月,包括1个月模拟学习和2个月一对一专项练习。一对一带教老师需选择沟通能力佳、实践经验丰富和教学年限较长的高资历护理人员。教学阶段如下。

1.2.1 制定教学目标 总带教结合教学大纲和多位带教老师共同拟定《实习手册》,手册内容需体现STM教学特征,明确教学内容。

1.2.2 集体授课 结合《实习手册》内容由教师统一讲解儿科护理相关知识,授课形式为角色扮演、组内讨论、现场提问、模拟训练等。并在学习期间进行不定期考核,具体教学内容为:①护患角色扮演:带教老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不同的护患角色扮演场景。如教师设定场景为1例2岁男患儿入院就诊症状为咳嗽发热,伴气喘和恶心表现。教师为护生分配角色,分别为患儿与儿科护理人员。扮演患儿的护生需要详细阅读病例后完整表演出患儿的体征与症状,儿科护理人员扮演者针对性分析患儿病情,并作出临床诊断。教师实时记录角色扮演情况,也可在表演期间加入部分内容。最终教师对扮演情况进行总结,全面讲述患儿的疾病表现和治疗措施,强调患儿的心理变化,引导护生思考此类患儿的处理办法,并对护患关系的维系作出指导。②病房查房:为实习护生创设病房查房情景,以评估患儿的病情控制情况和身体恢复状态。为护生发放患儿病历,使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病情检查,给出临床诊断和处理措施。③创设问题:创设问题情景,以提升护生的思考能力。可创设以下情景:假设两个婴儿身高分别是46 cm、54 cm,体质量为6.5 kg、5.8 kg。向护生提出问题:婴儿身高与体质量发育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促进婴儿身心发育。引导护生根据婴儿体格评估计算公式算出两位婴儿的标准体质量,并结合胸围和头围等其他指标进行综合性判断。针对护生的判断答案,教师可讲明教学思路,引出课程内容。其目的是提高护生的课程参与度,使其带着问题学习课程,可集中其注意力。

1.2.3 一对一专项练习 1名带教老师指导1名实习护生,专项练习的内容为:对临床实践仪器进行讲解,明确仪器的操作流程和护理事项,模拟真实场景,使护生动手操作相关仪器。当护生遇到难以解决的操作问题时,教师可指出其不足之处,并现场示范操作要领,教授护生简单易懂且操作性极强的仪器操作方法。实践操作时,教师需要无形中渗透护患沟通的有效防范,需根据患儿表现和家长情绪评估其心理变化,进行针对性疏导。教师需要结合每位护生的仪器使用掌握情况进行演示和讲解,同时演示护理操作流程,如患儿输液前需要全面了解患儿的药物过敏史,询问患儿的既往病史等情况,排除输液高危因素。患儿的血管较细,若难以在脚背或手背上进行静脉穿刺则要选择头皮穿刺。引导家长辅助医护人员为患儿剃掉部分头发,减少患儿哭闹情况。告知家长在输液期间需对患儿进行肢体保暖,禁止喝饮料,严格看护患儿,减少走动次数,防止输液管内进入气体。教师需明确输液期间护生的巡视次数和时间,告知护生若患儿针头处隆起需确定原因后立即处理。

1.3 观察指标

成绩考核:考评机制采取双向考核法,总带教在带教结束后组织护生进行考试,含理论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两项成绩均为100分,超60分及格。

带教满意度:带教结束前3天由护生评价带教老师的教学效果,采取互联网匿名评教形式,共6分,不足2分为带教不满意;3~4分为带教基本满意;5分及以上为带教满意。

护生临床护理表现考核:带教老师对护生的临床护理表现进行考核,包括患儿入院时接待态度、护生临床操作的目的讲解、护生的询问态度、护生与家属沟通和患儿关怀情况、出院指导、康复知识指导等,每项为100分,满分600分,护生的临床能力越高其分数越高。

评判性思维考核:带教结束后为护生发放加利福利亚评判性思维倾向问卷,采取匿名填写和上交形式,问卷含7个维度:①开放思想;②寻求真相;③批判思维自信心;④分析能力;⑤系统化能力;⑥求知欲;⑦认知成熟度,分值均为10~60分,满分420分,总分超280分说明护生具有正性评判性思维,简言之评判性思维倾向和分数间正相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实习护生成绩考核结果对比

A组的理论与实践操作成绩均较B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实习护生成绩考核结果对比[(±s),分]

表1 两组实习护生成绩考核结果对比[(±s),分]

组别理论成绩实践操作成绩A组(n=55)B组(n=56)t值P值83.95±5.16 91.58±5.62 82.37±5.43 90.85±5.66 7.447<0.001 8.053<0.001

2.2 两组实习护生对于带教满意度的评价对比

A组护生的带教满意度数值为85.45%低于B组的9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实习护生对于带教满意度的评价对比[n(%)]

2.3 两组实习护生临床护理表现考核成绩对比

A组带教老师对于护生临床护理表现的考核分数均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实习护生临床护理表现考核成绩对比[(±s),分]

表3 两组实习护生临床护理表现考核成绩对比[(±s),分]

组别患儿入院时接待态度护生临床操作的目的讲解护生的询问态度护生与家属沟通和患儿关怀情况出院指导康复知识指导 总分A组(n=55)B组(n=56)t值P值80.55±4.17 89.65±4.26 82.16±4.11 88.53±4.18 82.48±4.18 88.95±4.29 11.371 8.094<0.001 80.65±5.17 86.79±5.11 82.48±1.57 90.26±1.65 81.48±1.88 87.59±1.95 489.80±3.54 531.77±3.59 8.046<0.001<0.001 6.293<0.001 25.441 16.801 62.009<0.001<0.001<0.001

2.4 两组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考核成绩对比

A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评分均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考核成绩对比[(±s),分]

表4 两组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考核成绩对比[(±s),分]

组别开放思想寻求真相批判思维自信心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求知欲认知成熟度 总分A组(n=55)B组(n=56)t值P值28.62±4.26 39.16±4.55 34.95±4.17 41.49±4.85 37.65±4.12 45.59±3.99 39.75±4.28 48.49±3.55 12.593 7.612<0.001 10.315 33.52±4.22 47.18±4.65 31.22±4.13 42.48±4.08 30.59±2.76 40.77±2.85 236.30±3.08 305.16±3.14 11.719<0.001<0.001 16.198 14.450 19.112 116.617<0.001<0.001<0.001<0.001<0.001

3 讨论

儿科护理教学需要带教老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践教学,目的是提升护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其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科学处理临床问题。传统教学法中,教师多以说教方式进行知识讲解,护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需要寻求新型教学法[3]。STM即带教老师在课堂教学期间设置形象且贴合临床实际的教学情境,借助角色扮演或是实物操作等途径激发护生的想象力,使其全面理解理论知识[4-5]。该教学法是对临床实践的提炼与整合,能够使护生多角度感受临床护理工作的操作要领,并能调动其心理技能,使其利用同理心理解患儿与家长的负面情绪,给予更多关爱[6]。STM教学强调护生的相互协作和协调,可提升护生的专业性和反应力。其实践意义为:STM教学可将课堂主动权交由护生,激发其创造意识,通过多情景和多种角色互换能够提升护生的学习热情[7-8]。而情景模拟提升护生的表达欲望,使其积极表达自身想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显著改善其护患沟通能力[9]。教学期间将护生分成若干组可提供合作机会,通过有效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可以增强护生的合作意识。此外,该教学法可使护生在不同情境下掌握护理仪器的用法,如正确静脉穿刺、物理降温方法、配药原则等,可避免护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出现差错事件,可使其尽快转变角色[10-11]。一对一专项练习主要针对临床实践课程,教师在演示的同时讲解相关仪器或护理操作要领,可以保证护生完全消化理论知识,减轻其课业压力,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充分掌握临床技能[12]。带教老师在STM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掌舵者,在把控教学思路,明确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可尽量将课堂交给护生,适时提出问题,引导护生定向思考,能够保证教学效果。

该研究中,A组的理论成绩为(83.95±5.16)分,低于B组(91.58±5.62)分;A组的实践操作成绩为(82.37±5.43)分,低于B组(90.85±5.66)分(P<0.05)。该研究结果与廖红英等[13]研究[实验组的理论成绩(93.56±5.25)分,实践成绩(92.58±5.21)分高于常规组的(82.65±5.14)分和(81.22±5.11)分(P<0.05)]基本一致。说明STM教学能够显著提升护生的考试成绩,使其掌握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巧,具备临床工作能力,可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A组护生的教学满意率49.09%,基本满意率36.36%,不满意率14.55%,总满意度85.45%;B组护生的教学满意率53.57%,基本满意率44.64%,不满意率1.79%,总满意度98.21%,两组总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张晓梅[14]结果[研究组满意率20.97%,基本满意率70.97%,不满意率8.06%,总满意度91.94%,对照组分别为13.46%,61.54%,25.00%和75.00%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基本一致。说明该教学法可以获得护生的高度满意,其可行性较高。以上结果证实该研究的信度高,可以指导临床儿科护理带教工作,为临床儿科护理输送全能型的护理人才[15-21]。

综上所述,STM教学可作为儿科护理带教的理想化教学法,其将现代心理学纳入到教学设计中,可以根据患儿与家长的心理活动规律使护生全面理解儿科护理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为保证STM教学的成功性,教学设计时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将情景设计整合于临床知识,采取多途径教学形式,针对性选择教材,禁止生搬硬套理论知识。此外,情景设计需要合理和具有代表性,保证情景教学的灵活性和现实性,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和内容,进而提升儿科护理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考核成绩儿科教学法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李发枝教授治疗儿科疑难杂症验案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