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的多维质量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21-12-17董惠清
董惠清
安陆市普爱医院神经内科,湖北孝感 432600
在医院中,神经内科是十分关键的组成科室之一,同时,该科室与危急重症急诊科也是医院护患纠纷发生率最高的科室[1]。对于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来说,其多为脑卒中偏瘫、久病卧床、意识障碍及活动受限患者,因而在临床工作开展中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极易出现护患纠纷事件[2-3]。对此,如何有效提升神经内科管理质量,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就成为了该科室管理工作开展中的重点所在。基于结构-过程-结果(structrue-process-outcome)理论的多维质量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案,在该管理理念支持下,能够有助于促进服务结构、过程及结果中各个阶段管理质量的提升,进而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提升医院水平[4-5]。故该研究主要以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6例患者为例(2019年1月—2020年12月),分析采取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开展多维质量管理干预的临床作用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选取该院神经内科病房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将2019年1—12月收治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0年1—12月收治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各78例;其中,对照组男女例数分别为43例,35例;年龄最小、最大值分别为42岁,75岁,平均(62.35±7.44)岁;观察组男女例数分别为42例,36例;年龄最小、最大值分别为43岁,75岁,平均(62.54±7.23)岁。两组患者,由同一组护理人员参与护理,25名,其中包含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10名、护师9名、护师5名;年龄22~48岁,平均(35.64±8.77)岁;工作年限最短、最长分别为2年、18年,平均(5.67±2.33)年。对比两组患者基础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行比较分析。该研究内容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均为神经内科收治入院患者;②均对研究内容知情,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研究者;②合并神经系统病症或意识障碍难以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①选一名神经内科护士长,责任护士共同形成管理小组,护士长作为管理的把控者,与其他小组成员依据日常管理流程,构建管理规划,规划内容需包括入院处置、专业操作、病情监测管理、术前、术后准备、病房管理等,同时对相关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标准进行制定。②专业素质培训管理,将已经制定的管理计划进行打印,然后发放给小组成员,让每个护士随时查看,并定期进行考核,每日晨会需进行统一培训,让小组成员能够背诵,做到了然于心,结束前,让小组成员进行讨论,补充相关管理制度。③在日常工作中,管理小组需要进行监督,保证护士均能够遵照医嘱,严格按照流程进行管理,对出现问题的小组,要进行当面宣教,在次日晨会上进行综合评价,防止其他护士出现类似情况。④依据管理质量检查标准对护士进行相关管理工作的检查与考核。
观察组实施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的多维质量管理。(1)结构质控:①建立质控小组,纳入科室年资≥5年的N2级护理人员,并为其分配病区质控及专科护理重点两部分工作内容;针对病区质控需着重强化基础护理、急救护理、感染控制、护理安全等内容,针对专科工作则需着重强化气道护理、营养护理、皮肤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同时要求所有护理人员按时完成每日工作并及时反馈传达目标,针对相关操作或护理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需及时改进,直至考核合格。②岗位科学管理,结合科室护理人员及既往患者流动情况制定排班表,并针对不同班次及岗位工作内容及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具体排班情况如下表1)。③绩效改良,在常规基础考核内容中增加护理患者人数、护理风险、患者满意度等内容,并通过计算机软件累积计分,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学习、工作,提升护理主动性及积极性。
表1 4个病区护理人员排班模式
(2)过程质控:①优化核心制度,对交接标准程序进行优化处理。切实落实各班次护理工作内容,在两班换岗过程中结合患者病情、气管、饮食、二便、皮肤、输液及其他异常情况进行详细交接;针对正常内容打“√”,异常则打“×”。②结合护理人员自身能力进行分层级培训、排班,结合其入职教育、人文素养、专业技能、临床经验、自我成长等模块进行考核,进而结合其考核成绩设定从入职教育到领导、管理能力的培训内容(具体培训内容见表2)。③引入质量控制管理工具,通过整改专栏、微信群等提供护理反馈平台,进而结合反馈内容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着重关注护理质量问题。
表2 N1~N4层级护理人员培训要求
(3)结果质控:结合护理过程中各项护理工作的达成情形、过程效率、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进而对整体护理情况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对护理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不足加以完善更新,以持续提升护理水平。
1.3 观察指标
比较在不同管理方案干预下,两组护理质量、病房合格率。
①护理质量:通过科室自制护理质量评估量表进行评价,共涉及健康宣教、护理技术、护理态度、操作熟练度、专业素养等5个方面,25个条目,得分值介于0~100分,评分越高则护理质量越高。
②病房管理合格率:自拟病房管理评分表,共设置25个项目,患者进行评估,每项4分,总分100分,85分以下为不合格;85~90分为合格;91~100分为优秀。合格率=(合格例数+优秀例数)/78×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
观察组各方面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健康宣教护理技术护理态度操作熟练度 专业素养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84.55±3.64 92.33±2.51 85.62±3.47 91.85±3.24 15.540 11.590<0.001<0.001 85.79±3.66 93.72±2.54 84.35±4.21 91.56±3.42 86.02±3.46 95.33±2.14 15.721 11.740 20.211<0.001<0.001<0.001
2.2 两组病房管理合格率对比
对比病房管理合格率,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病房管理合格率对比
3 讨论
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往往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有相关研究显示,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开展中,护理隐患的存在除与脑部疾病患者占比高、患者年龄偏高、存在认识功能障碍、病区环境及患者配合程度有关外,与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综合素质及护理工作流程规范化执行等相关因素也存在紧密关联[6-7]。在神经内科病区的传统护理质量控制中,基于结构层面来看,一般由护士长一人从上至下地负责调控病区质量的任务,因而往往难以有效发挥各位成员的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8];基于过程方面来看,针对发现问题-初步处理-告知-改进这一流程的开展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故对护理工作的落实仍有一定影响,故患者护理配合度及满意度均相对较低,难以有效规避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9]。对此,合理采取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强化神经内科护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及操作技能,全面提升每一位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及风险防范意识十分关键[10]。
在该次研究中,主要以该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患者为例,开展了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多维质量管理干预,经护理干预可见,观察组在健康宣教、护理技术、护理态度、护理操作熟练度、专业素养等方面的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2.33±2.51)分vs(84.55±3.64)分、(91.85±3.24)分vs(85.62±3.47)分、(93.72±2.54)分vs(85.79±3.66)分、(91.56±3.42)分vs(84.35±4.21)分、(95.33±2.14)分vs(86.02±3.46)分](P<0.05)。同时,对比两组病房管理合格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研究结果证实,在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多维质量管理实施下,有助于提升病房管理效率,增加病房管理质量,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提升工作效率。在张曼[11]的研究中发现,实施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多维质量管理干预后,不良护理缺陷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也说明,病房管理初见成效,与该次研究结果相似。
分析可见,通过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实施中采用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的多维质量管理,可在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建立基础上,改善既往护士长一人担任护理管理工作的传统护理管理质控模式,进而确保每一位护理成员均能够在临床护理工作开展中发挥护理管理作用,有效督促各项护理制度及流程的落实[12]。此外,在该护理模式下,也能够通过科学的排班模式、培训方案确保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并保证其能够在合理的工作时间完成各项护理工作,确保提升护理质量,规避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安全性[13]。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展开分析可见,在实际护理质量控制中,首先可通过结构质控深化科室到病区的质控重点及专科护理重点,进而保证每一位护理人员能够发挥彼此监督作用;同时,通过科学排班制度的落实以及网络工作的应用,也能够进一步提升护理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及有序性,提升护理质量及效率[14-15]。其次通过过程质控则能够进一步细化护理工作开展中的核心制度、交接程序等,进而确保护理工作处于24 h无缝隙状态,同时,通过采取微信平台沟通进行信息反馈,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畅性,提升护理效率[16]。最后,在结果质控中,则能够通过对过程-结局的评价,通过监测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多项指标,为护理质量的提升及护理安全性的保障提供动力支持。
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通过采取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的多维质量管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并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而促进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提升患者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