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医师就业影响的对比研究
2021-12-17刘佳
刘佳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检验教研室,吉林长春 130000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院学员毕业后开展医学教育的重要过程,能够促进临床年轻医师快速成长,了解更多临床知识,对培训临床高层次医师,占据了医学终生教育的重要地位,对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是医学临床专家形成过程的关键所在,目前临床成效也逐渐显现[1]。我国自2015年开始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18年已经有一批住院医师正式结业,而目前没有规培合格证将无法评定中级职称[2]。在这一背景下,医学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变得较为严峻,而规范化培训成为用人单位选择的重点,是否会影响就业选择也值得研究[3],有学者指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会对就业造成影响,这一结果存在一定争议,该文通过将该校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入的毕业医学生216名进行研究,旨在分析是否会对就业、临床考核造成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校毕业医学生216名,111名未进行规范化培训作为对照组,其中105名进行规范化培训作为研究组。纳入标准:①接受规培的学生积极完成相关任务;②均愿意配合该文研究。排除标准:退学或者无法配合该文研究。其中研究组:男41名,女64名,年龄22~28岁,平均年龄(25.65±1.05)岁。对照组:男45名,女66名,年龄22~28岁,平均年龄(25.54±1.02)岁。上述两组学生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研究。
1.2 方法
该批毕业生中有105名进行规范化培训模式作为研究组,111名未进行规范化培训(正常实习模式)作为对照组,在毕业时对所有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学生就业情况,包括签订就业意向书情况,并询问基本就业政策和环境,了解学生是否知晓[4]。
并在专业知识、疑难病例讨论、基本操作、高难度技巧、整理病历、紧急处理、应变能力、人际沟通进行问卷调查,观察学生在进入培训前以及毕业期间的情况[5]。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就业情况
两组学生签订就业意向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了解就业政策与环境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就业情况比较[n(%)]
续表2
2.2 两组学生对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评分调查
两组学生培训前相关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毕业时相关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培训前和毕业时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比较[(±s),分]
表2 两组学生培训前和毕业时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比较[(±s),分]
组别专业知识 疑难病例讨论 基本操作 高难度技巧培训前毕业时培训前毕业时培训前毕业时培训前 毕业时对照组(n=111)研究组(n=105)t值P值60.56±7.66 61.43±7.21 68.88±6.88 86.78±5.54 57.43±6.35 56.67±6.56 67.44±6.34 82.21±5.21 0.858 0.392 20.989 0.865 0.388 61.34±6.56 62.22±6.67 68.65±6.11 86.45±5.32 51.23±5.46 52.45±5.53 64.23±6.55 81.21±5.56 18.647<0.001 0.977 0.329 22.780 1.631 0.104 20.484<0.001<0.001<0.00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医学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住院医师的培训日趋规范化,医学生毕业后的临床技能培训水平也日趋提高。目前医学生专业知识处理能力较理想,但与人交流的能力较差,在进入临床后,住院医师需要提高对自身的专业要求,对改善后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开展规范化培训后,本科毕业生直接就业的概率已经较低,本科毕业后直接选择就业的人数较少,部分学生会选择在毕业后考取硕士学位,这与临床专业性质是分不开的[6]。临床医学作为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进一步学习较为重要,且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去基层医疗单位,就业选择较为集中,期望值较高,就业压力较大,用人单位标准会提高,均是学生继续升学的原因[7]。由于医学生本身学制较长,出现规培政策后,学生还需要培训3年,期间待遇不高,培训结束后需要重新寻找就业单位,解决个人生活问题[8]。
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源于1993年,卫生部印发《关于实施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的通知》,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以临床实践、专业必修课、公共必修课专业课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对于培训临床高层次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长期以来,我国无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学生从医学院校毕业,未经二级学科培养,就直接分配到医院从事临床工作,以后的能力和水平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所在医院的条件,严重影响了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已经有诸多学生在规培与升学中选择后者,通过考取硕士学位,提高临床就业率。但对于规培学生,最终在规培结束后的就业情况也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9]。学校在这一期间需要做好宣传工作,集中组织学习,及时向学生讲解规培信息,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规培目的与意义,增强学生对规培的知晓度,推动规培政策顺利实施[10]。该文通过将该校该年度毕业生进行研究,观察是否进行规培学生的就业情况,结果显示:两组学生签订就业意向书、培训前相关临床问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了解就业政策与环境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毕业时相关临床问题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虽然是否进行规培学生的就业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接受规培的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较高,对临床工作更加熟悉[11]。用人单位在最终选择上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就业人员的规培类型,因此医疗卫生行业对不同类型的规培学院因材施教,使资源最大化利用,获得最好的效果[12]。针对这一现状,毕业生需要了解就业形势以及个人情况,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是否缺乏工作经验与临床实践,综合素质情况,导致学生眼高手低,是否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13]。学校也需要从自身分析原因,就业指导情况如何,专业课程是否设置合理。在相关政策上,鼓励减轻规培生的生活压力,并在保证培训条件与质量的前提下,扩大基底医院数量、容量,增加规培生招收名额,提高规培生的待遇,使更多毕业生能参加培训[14]。鼓励学生去基层考察,正确认识基层医疗情况,并改善目前的就业现状,避免三甲医院就业饱和的情况[15]。在是否进行培训的选择上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规培类型[16]。该研究结果提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且自实习后即开始连续接触专业的临床工作,无学习工作脱产期,对临床工作更熟悉,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期望值也更高,临床各单位会更加满意[17]。因此临床检验规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应的规培层次,并严格要求自我,使规培后能达到自已期待的成绩,也更符合临床期望[18]。由于该研究结果提示两组住培学员经过相同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就业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用人单位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就业人员的规培类型。建议医疗卫生行业对不同类型的规培学员因材施教,使资源最大化利用,确保医学生能够最好地学习到临床知识[19]。曾庆奇等[20]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对不同类型的住培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沟通合作能力评价,结果显示不同类别住培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沟通合作能力整体较好,不同类别住培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沟通合作能力具有同质性,证实了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性。目前规范化培训中存在诸多问题:住院医师规培的内容不能满足临床工作实际需求,临床工作中概念更新、理念更迭、治疗方法日新月异的现象比比皆是,仅掌握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不是所有住院医师都能遇到所有疾病。也就是说,住院医师在培训时需要在不同专科进行轮转,对于一些发病率低的疾病很有可能在其轮转期间无法遇到,那么对于这些发病率低但又必须掌握的疾病仅凭临床学习就无法达到其要求。张菁等[21]学者将培养性讲课解读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纳入研究,眼科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存在诸如培训内容不能满足临床实际需求,通过将近年发表的与眼科相关的临床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作为学习内容,让规培住院医师进行培养性讲课以解读,完成了出科考核和结业考核,还提高了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个人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这为后期规范化培训提供了重要基础。目前在整个教学培训期间,我国临床医师专科化培训方式单一,培训手段落后,住院医师难以得到正规系统的培训,使住院医师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操作不够规范,指导不到位,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不适合医学模式需要,使住院医师综合素质不高,分析问题能力不强[22]。因此临床仍需要不断加强规范化培训的方式,加强住院医师之间的独立判断情况,增加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更好地丰富专业知识,确保后期就业率,逐渐地融入临床,为临床医师工作增添色彩。
综上所述,住院医师是否进行规范化培训对医师就业影响不大,但会使学生专业知识理论造成偏差,医学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好是否进行规培,为后期就业提供重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