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疼痛管理在晚期肿瘤患者安宁疗护中的效果观察

2021-12-17蔡抒颖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3期
关键词:疼痛感疼痛心理

蔡抒颖

(本溪市金山医院肿瘤内科,辽宁 本溪 117000)

肿瘤发生初期往往缺乏典型症状表现,病变部位可有肿块或阻塞情况出现,病情严重程度受肿瘤所在部位影响较大,发展至晚期,可使得肿瘤细胞转移,侵犯其他组织器官,使得患者出现疼痛感,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为此必须做好晚期肿瘤的医疗护理工作,注重疼痛管理工作的开展,以缓解患者疼痛感[1-2]。安宁疗护的目的是为患者提供临床照护和符合患者病情需要的对症治疗,使得患者在治疗中保持良好状态。本文以接受安宁疗护的晚期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疼痛管理的作用进行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研究对象为72例行安宁疗护的晚期肿瘤患者,研究时间在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根据入院次序分成各为36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20例男患者,16例女患者,年龄48~80岁,均值(62.12±1.54)岁,病程6~20个月,均值(11.12±1.23)个月;观察组男女患者各为18例,年龄和发病时长在49~78岁和8~18个月,均值(62.51±1.44)岁和(11.24±1.42)个月。组间基线数据无差异(P>0.05),可予以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医疗护理,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予以饮食与用药方面的指导,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镇痛措施。

观察组患者实施疼痛管理,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心理疏导:医疗护理人员可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时,使用心理痛苦温度计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将患者痛苦程度分为0分(无痛苦)、1~3分(轻度痛苦)、4~6分(中度痛苦)、7~9分(重度痛苦)和10分(极度痛苦);若评估结果为中重度以上,可用专业性焦虑抑郁量表进一步评估心理状态,以评估结果和患者个体需求开展医疗护理服务;若患者为轻度心理障碍者,医疗护理人员应用亲切的语言予以患者鼓励、安慰与支持,对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予以分析,结合患者兴趣爱好,用其他事物转移其注意力,为患者说明与自身疾病有关的健康知识,使得患者从内心深处形成与疾病有关的正确观念,从而坚定与疾病抗争的信念,在医护工作中主动配合;对患者进行放松训练,以提高患者对疼痛感的耐受力,鼓励患者主动向医务人员表达个人感受,提高患者自我评估与管理疼痛的能力;若患者评估结果为中重度,应安排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予以疏导,对患者不良心态产生原因和严重性予以评估,合理运用暗示、移情、激励与安慰等方式对存在负面情绪的患者予以疏导;也可由预后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向患者分享缓解压力的方式与途径,为患者释放压力,减轻心理负担提供新思路,必要时可遵从医嘱予以药物治疗。

第二,健康教育:医疗护理人员应准确评估患者身心状态,结合具体病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知识宣传,若患者文化水平低,认知水平有限,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患者迅速了解晚期肿瘤发生原因、具体表现、治疗护理措施和日常保健等相关知识,若患者为高文化水平者,或从事相关专业者,可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加入专业词汇,以体现医疗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通过“一对一”口头讲解、发放宣传手册、举办座谈会和视频滚动播放的方式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癌痛,从内心深处形成与癌痛有关的正确观念;每周四下午为患者提问时间,鼓励对自身疾病及其医疗服务存在疑问的患者提出问题,并由医护人员予以解说,使得患者全面认识自身疾病。

第三,思想观念转变:医疗护理人员应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位,使得患者认识到疼痛在癌症发生发展中的存在是正常的,从而在疼痛感产生时以良好的状态与医疗护理人员配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说明及时控制癌痛在晚期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癌痛控制中,掌握正确评估病情的方式方法;努力发挥患者家属和亲朋好友的作用,帮助患者形成社会支持系统。

第四,药物管理:评估患者癌痛程度,根据评估结果予以三阶梯镇痛药物镇痛,口服药物为首选,严格把控药物半衰期,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和性质予以个性化用药方案,为患者说明遵照医嘱、按时定量用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记录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缓解情况;若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较为明显,可对原有用药方案予以调整,以满足患者病情需要。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患者满意程度比较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法进行两组患者满意程度的判定,满分为100分,包括态度、技巧、安全和水平四个维度,各为25分。患者分数越高,表明对医疗护理满意程度越高。

1.3.2 两组管理前后疼痛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睡眠质量 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为依据进行患者疼痛感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判定[3-4]。0为无痛,10为剧烈疼痛,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疼痛感越强烈。ADL共计100分,得分越高证实日常生活能力越好。患者睡眠质量判定依据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该量表中含有8个项目,各个项目均按照0~3分4级评分法统计分数,最终得分介于0~21分,分数越高提示睡眠质量越差[5]。

1.3.3 两组管理前后心理状态 患者管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分别参照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判定,两个量表均有条目20个,经1~4分4级评分法计分[6]。其中SAS以50分为焦虑情绪界限,未达到此分值者表明患者不存在焦虑情绪,轻、中和重度焦虑分值范围分别为50~59分、60~69分和70分及以上;SDS以53分为抑郁界限,未及此分者提示未产生抑郁情绪,53~62分、63~72分和72分以上三个得分范围分别为轻、中、重度抑郁,以得分下降为患者负面情绪缓解依据。

1.3.4 两组管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参照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患者生活质量的判定,该问卷由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四项内容组成,患者生活质量与最终得分呈正相关性[7]。

1.4 统计学处理 在软件SPSS22.0中录入数据,经()和t表示、检验计量资料(满意程度、疼痛感、生活自理能力、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P<0.05证实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满意程度对比情况 对照组和观察组满意程度得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产生(P<0.05)。见表1。

表1 两组满意程度比较结果(分,)

表1 两组满意程度比较结果(分,)

2.2 两组管理前后疼痛感与生活自理能力比较 对照组患者接受管理前的疼痛程度评分为(6.82±0.75)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32.44±2.81)分,睡眠质量评分为(16.32±1.56)分,观察组管理前疼痛程度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分别为(6.93±0.78)分、(32.27±2.51)分和(16.54±1.78)分,组间对比未产生研究数据间的统计学差异(t=0.510,P=0.544;t=0.271,P=0.787;t=0.558,P=0.579)。观察组接受疼痛管理后的疼痛评分为(3.52±0.44)分,生活自理能力得分为(50.82±3.67)分,睡眠质量为(10.16±1.24)分,同对照组的(5.14±0.62)分、(42.15±2.78)分和(13.12±1.45)分对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产生(t=12.785,P=0.000;t=11.299,P=0.000;t=9.309,P=0.000)。

2.3 两组管理前后心理状态对比 对照组管理前焦虑情绪(63.12±2.45)分,抑郁情绪(65.18±2.24)分,观察组管理前对应指标得分分别为(62.72±2.64)分和(65.06±2.32)分,组间对比无差异(t=0.666,P=0.507;t=0.223,P=0.824);观察组管理后焦虑与抑郁评分分别为(53.12±2.72)分和(55.21±1.78)分,与对照组的(58.26±2.21)分和(60.44±1.56)分比较,数据对比有差异(t=8.880,P=0.000;t=13.258,P=0.000)。

2.4 两组管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结果 观察组管理前物质生活得分为(42.42±1.24)分,躯体功能得分为(42.84±1.62)分,社会功能得分为(42.68±1.44)分,心理功能得分为(42.02±1.28)分,生活质量得分为(169.96±5.58)分;对照组管理前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分分别为(42.04±1.42)分、(42.46±1.48)分、(42.22±1.88)分、(41.82±1.64)分和(168.54±6.42)分,组间对比一致性明显,无数据差异产生(t=1.209,P=0.231;t=1.039,P=0.302;t=1.165,P=0.248;t=0.677,P=0.566;t=1.002,P=0.320)。两组管理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得分和总分上升,具体得分情况为观察组管理后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分依次为(50.24±1.22)分、(50.62±1.84)分、(49.86±1.68)分、(49.28±1.46)分、(200.00±6.2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82±1.68)分、(45.48±1.26)分、(45.02±1.04)分、(44.64±0.82)分和(179.96±4.80)分,存在数据差异(t=15.663,P=0.000;t=13.829,P=0.000;t=14.697,P=0.000;t=16.626,P=0.000;t=15.335,P=0.000)。

3 讨论

肿瘤疼痛即癌痛,指的是肿瘤本身引起的疼痛,如血管、神经或实质性脏器被肿瘤侵犯压迫时可能导致疼痛感的产生,治疗肿瘤时产生的疼痛感同样属于肿瘤疼痛范畴[8]。肿瘤疼痛的产生与医务人员和患者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有关,前者体现在疼痛程度评估和药物使用方面,后者与患者自身认知水平有关,很少有患者主诉疼痛感,对镇痛药的作用信心不足。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9],晚期肿瘤患者的疼痛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会对患者食欲、睡眠质量产生影响,降低患者抵抗力,导致原有疾病进一步发展。为此,必须准确评估患者疼痛感,予以科学规范的疼痛管理,以缓解疼痛感。

疼痛指的是与组织损伤密切相关的不愉快感觉和体验,它与呼吸、血压、脉搏、体温被并称为五大生命体征[10]。肿瘤疼痛属于慢性疼痛范畴,若疼痛持续时间不少于1个月,提示人体可能存在某些部位的健康隐患,可对患者日常生活和精神状态产生负面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晚期肿瘤患者的疼痛感主要分为躯体痛、内脏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心理性疼痛,与病变部位、侵犯范围、肿瘤与神经主干的关系和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有关,也受患者自身心理状态的影响[11]。

疼痛管理指的是评估、记录、护理与治疗以控制疼痛感这一流程,其目的是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感,在减少不良反应的基础上对患者疼痛感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12-13]。文中通过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和思想观念转变的方式对晚期肿瘤患者进行疼痛管理,使得患者在安宁疗护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熟知晚期肿瘤疼痛的相关知识,形成与肿瘤疼痛有关的正确观念。黑子明等学者认为[14],予以晚期肿瘤患者疼痛管理,可使得患者VAS评分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上升,充分体现了疼痛管理在缓解疼痛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上的作用。文中对比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可见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更低(P<0.05),可见疼痛管理可减少癌痛发作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使得患者夜间顺利入睡,也能在日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文中对比患者心理状态,结果显示观察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是医疗护理人员根据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评估结果实施心理疏导措施,患者心理障碍严重程度不同,接受的干预措施也存在差别,充分满足了患者的个性化特征,在缓解负面情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可帮助患者形成与疾病有关的正确认知,从而在医疗护理工作中积极配合,对医疗服务充满信心。学者陈瑞霞认为[15],疼痛管理对晚期肿瘤安宁疗护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了改善,本文研究成果再次证明了该观点,主要是因为疼痛管理通过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思想观念转变和药物管理等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可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生理与心理状态,主动参与各项护理、治疗与检查工作,逐渐恢复与他人的交往能力,正常参与社会生活,继而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疼痛管理在晚期肿瘤安宁疗护患者中应用价值明显,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展开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疼痛感疼痛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疼痛不简单
心理感受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