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2型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2021-12-17汤晓晖
汤晓晖 陈 祥
(1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病理科,福建 龙岩 364000;2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乳腺外科,福建 龙岩 364000)
2型糖尿病是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典型代表,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造成极大困扰。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肥胖、遗传、年龄、饮食、运动等息息相关,此外与恶性肿瘤的发病也有一定关联。糖尿病患者发生肿瘤的可能性远高于正常人发生肿瘤的概率,最高可达28.35%。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16%的乳腺癌患者合并糖尿病,由此说明糖尿病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二者存在紧密的关联[1]。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对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50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效果,以此为更多人群提供治疗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前来就诊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展开系统调查,将合并2型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和非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分别设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70例),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切片确诊为乳腺癌。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糖尿病患者的纳入标准:均为2型糖尿病;血糖水平检测空腹血糖(FPG)≥7.0 mmol/L,餐后2 h血糖(2 hPG)≥11.1 mmol/L;患者知情并已签署同意书;临床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其他恶性肿瘤;男性乳腺癌;1型糖尿病;化疗前已确诊为糖尿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精神失常;药物过敏体质;认知、沟通障碍;重度感染。
1.2 方法 收集并查阅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其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文化水平、绝经状况、吸烟饮酒史、药物过敏史、手术时间和方式、体质量指数(BMI)、血糖水平、辅助化疗方案肿瘤复发转移情况、既往家族病史、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胱仰素-C(Cystatin C,Cys-C)、血脂指标、病理分期、肿瘤大小等情况。注意病理分期依据美国联合委员会癌症的AJDD癌症分期手册划分[2]。观察组患者在术前进行血糖控制和饮食调整,术前遵照医嘱服用二甲双胍降压,同时注意饮食以清淡为主,减少糖类、脂肪及胆固醇丰富的食物,多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日常监督患者参与运动锻炼,合理控制BMI,若术前血压未达标,可使用胰岛素注射降糖治疗[3-4]。两组均统一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术后辅助化疗,记录其复发、转移和生存预后情况。
1.3 观察指标 术后跟踪随访1年,每3个月随访1次,以电话、微信、家庭随访及门诊等方式结合,复发和转移情况依据影像学或病理学检查证实。病理证实:取乳腺癌病灶组织标本及腋窝淋巴结标本浸泡在10%的甲醛液中,用石蜡包埋,切片后进行HE染色,于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病灶情况、病理类型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情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年龄、绝经情况、BM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文化水平、家族遗传史、吸烟饮酒史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
2.2 两组患者的血脂和血糖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FGP和2 hPG水平均显著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HDL-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血脂和血糖水平比较(mmol/L,)
表2 两组患者的血脂和血糖水平比较(mmol/L,)
2.3 两组患者的病理特征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肿瘤直径、腋窝淋巴结、肿瘤分期、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CRP、Cys-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病理类型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病理特征比较[n(%)]
2.4 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和并发症情况比对照组多,其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比对照组长,随访1年内的肿瘤复发转移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生存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比较[n(%)]
3 讨论
乳腺癌是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此肿瘤患病群体中女性占比为99%,是造成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原因有很多,主要与家族遗传、乳腺癌基本、生殖因素、性激素、饮食及环境等相关。乳腺作为人体用于调节体内激素水平的重要器官之一,乳腺癌的发生与性激素有很大的关系[5]。乳腺癌的发病特点是患病率高、病死率高、预后效果差,临床最佳治疗方法是手术配合化疗。但相关研究发现,糖尿病是加速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影响乳腺癌治疗效果的因素之一。此内分泌疾病直接或间接会影响乳腺癌的病例特点和预后结局,这2种慢性病并存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极大[6-7]。
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年龄、BMI、绝经比例以及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此研究结论与梅傲男[8]的研究结果相似。多数患有2型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年龄偏高,身体相对肥胖,且绝经比例高,其原因是绝经后身体性激素水平下降,内分泌失调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水平;BMI偏高患者体内脂肪多,脂肪因子与肿瘤细胞的交互作用会加速肿瘤发展,造成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量增加,同时出现血糖水平升上,机体糖类、脂质代谢异常,造成血脂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患肿瘤的风险[9-10]。高血脂和高血糖若不加以控制,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并发症概率比非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多。
两组患者的病理特征分析显示,观察组2型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肿瘤直径大、腋窝淋巴结、ER阴性率比对照组高,由此说明糖尿病会加速乳腺癌的进展速度,增加肿瘤的转移风险,而且ER阴性与DNA甲基化增多有很大关联,通过减少糖异生和肝糖原分解来增加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促使胰岛细胞释放胰岛素;另外ER不仅能减少机体能量的摄入,控制BMI,ER阴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辅助化疗后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导致病情控制难度加大[10-11]。观察组患者的Cys-C和CRP异常比例比对照组高,因为Cys-C反应患者的肾功能状态,CRP与糖尿病患者的诱因会加重糖尿病发生,进而降低其治疗效果,CRP异常表示机体存在炎性反应,用于评估其不良预后效果[12-13]。观察组患者的引流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大,原因分析术前淋巴结阳性多,导致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扩大,故术后引流量增多;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机体营养代谢失衡,蛋白质代谢负氮平衡,进而使手术伤口环境差,组织修复能力弱,甚至会导致伤口愈合时间延长,引发各种并发症,最终导致并发症增多、住院时间延长,整体预后效果远不如非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14]。糖尿病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重要因素,乳腺癌患者应定期接受超声检查,及早预防和治疗,阻止病情恶化进展,这对改善预后非常关键[15-16]。
糖尿病不仅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还会影响其预后效果,所以针对糖尿病促进乳腺癌的发展要提高警惕和关注度。术前科学控制血糖,最好在术前3 d开始血糖控制,使用二甲双胍或胰岛素注射,结合其尿糖和血糖水平变化调整胰岛素用量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并在术前正确评估其各方面疾病的并发症,采取综合治疗,通过饮食、运动、生活等干预来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预后康复效果。通过掌握影响乳腺癌的相关因素,如年龄、绝经、BMI等,合理控制BMI,减肥减脂,在绝经后应更加重视健康,定时接受体检,若发现异常应遵照医嘱配合诊治,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和生活[17-18]。
综上所述,尿病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其预后效果差,病理分期晚,血糖水平高,肿瘤转移风险高,生存率较低,因此要予以患者个体化治疗,重视术后随访和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