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交穴位按摩缓解顺产后宫缩痛的效果分析
2021-12-17徐飞杨晓敏洪青赵秀兰
徐飞,杨晓敏,洪青,赵秀兰
分娩后子宫收缩痛是因为子宫肌层强直收缩引起的下腹部阵发性的疼痛,中医称之为“儿枕痛”[1]。 其中经产妇子宫肌纤维反复收缩伸拉,子宫肌肉活动呈高张性,因此宫缩痛会更加严重,临床上常见经产妇疼痛主诉明显,初产妇宫缩疼痛较轻。 当宫缩痛剧烈且长时间不缓解,产妇易出现自主神经活动异常,如焦虑、出汗、烦躁,甚至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失眠等,从而影响产妇的产后情绪、产后恢复及生活质量[2]。 产妇出现宫缩痛时,临床上通常给予阿片类药物或非甾体抗炎药对症治疗,虽然可以暂时缓解产妇疼痛,但其有不良作用,对产后哺乳造成一定影响[3]。 临床应用中医方法治疗安全、有效,产妇接受度高。 据以往文献报告,中医缓解宫缩疼痛大多采取针灸、艾灸或者中药敷贴的方法,流程复杂且专业性强,临床应用时对于人员和技术有较高的专业要求,推广有一定难度[4]。 本研究采取单穴位按摩的方法,容易掌握和实施,可由产妇或家属自行操作。 经研究发现该方法能有效缓解宫缩疼痛程度,缩短宫缩疼痛持续时间,且对于产妇睡眠及母乳喂养效能有积极影响,改善产妇分娩后体验,且不增加工作人员负担,具有较强临床应用和推广意义,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 年8 月至2019 年9 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后宫缩疼痛自评为中度的100 例产妇[中等疼痛判断标准: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达到4 ~6 分为中度疼痛],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的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 根据纳入标准,入组均为经产妇。 纳入标准:(1)阴道分娩;(2)产后宫缩疼痛,疼痛评分达到中度;(3)学历初中以上,有一定学习能力;(4)正常妊娠及分娩:孕周37 ~40 周,新生儿体质量2 500 ~4 500 g,产程顺利;(5)产妇及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产后无自觉宫缩疼痛,或疼痛自评在中度以下;(2)有过影响患者宫缩疼痛评价的疾病或手术[5];(3)使用镇痛药物无法配合者:意识不清,生活无法自理,交流障碍,精神异常,智力异常等;(4)穴位部位周边皮肤有破损,炎症,伤疤等;(5)产后使用镇痛药物[5]。 观察组年龄(29.86 ±18.16)岁,范围20 ~45 岁;孕周(38.38 ±0.92)周,范围36 ~41 周;新生儿体质量为(3 414.4 ±1 278.8)g,范围2 550 ~4 055 g。 对照组年龄(32.5±14.16)岁,范围21 ~40 岁;孕周(38.32±0.78)周,范围36 ~41 周;新生儿体质量(3 332.5 ±1 476.4)g,范围2 500 ~4 025 g。 2 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新生儿体质量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由于产妇的特殊性,一般不应用药物镇痛,通常在日常护理中给予知识宣教和心理支持。 对照组使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1)一般指导。 饮水解尿,子宫复旧护理,会阴消毒护理,母乳喂养指导,修剪指甲,保持手卫生等。 (2)健康指导。 注意个人休息,个人卫生及会阴部清洁,饮食等;适当的产后活动,产后操,产褥期保健,产后检查等,指导孕妇饮食、卧位、休息,注意腹部保暖,保持情绪稳定。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
1.2.1 观察组穴位按摩的定穴和指导 指导者为具有中医知识技能的护师。 由指导者定穴,穴位按摩由产妇或家属在产妇宫缩痛时实施。 定穴:取穴三阴交,位于脚内踝骨最高位置直上3 寸[6]。 穴位按摩实施时间:产妇宫缩痛时。 指导时间和方法:实施者初学按摩手法时,护士给予一对一指导。第一次实施时产妇或家属反复操作按摩手法,护士在旁进行指导,直至产妇和家属掌握按摩穴位的方法和要领。
1.2.3 观察组穴位按摩实施方案 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具有中医技能的专业护士指导产妇或家属进行穴位按摩,时间是每次宫缩疼痛开始时,按摩2 min,若疼痛持续可以延长按摩时间。 按摩方法: 嘱产妇取舒适体位,家属两手以食指螺纹面分别着力于两腿内侧三阴交穴位上,另4 指握住小腿,食指指腹以穴位为中心进行持续均匀的节律性按压揉动,以局部出现酸、麻、胀或发热为准[7]。 按摩时间以每次出现宫缩疼痛后进行,以后时间无特异性,至产后72 h。
1.3 疗效评价
1.3.1 VAS 评分 使用VAS 评分,对2 组术后72 h 的疼痛情况进行分析。 划一条10 cm 直线,不作任何划分,仅在直线的两端分别注明无痛和剧痛,让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划线记录,护士根据划线位置判定分值。 0 分表示无痛,10 分表示最严重的疼痛[8]。 该方法也描述了相应疼痛程度对产妇的影响:0 分为无痛;1 ~3 分为轻度疼痛,能忍受,不影响睡眠,可以入睡;4 ~6 分为中度疼痛,影响睡眠质量,尚且可以忍受;7 ~10 分重度疼痛,产妇难以忍受,影响睡眠质量和食欲[9]。 评估2 组产妇在产后0 ~24 h、25 ~48 h 和49 ~72 h 3 个时间段内第1 次出现宫缩疼痛的分值,2 min 后再次测评,并及时纪录疼痛持续时间。 比较2 组产妇干预前后疼痛程度和疼痛时间的变化。
1.3.2 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评分 产后第3 天采用PSQI 评价产妇产后睡眠质量,该表分值为0 ~21 分,PSQI 总分>7 分提示有睡眠障碍,分值越高睡眠越差[10]。
1.3.3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BSES⁃SF)评分 产后第3 天采用BSES⁃SF,评价产妇的自我效能,该量表包含母乳喂养技能及内心活动2 个方面,共30 个条目,每个条目1 ~5分,共计30 ~150 分,分值越高则产妇自我效能越高[11]。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 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宫缩疼痛比较
2 组产妇宫缩疼痛的评分在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在3 个时间段观察组产妇的宫缩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宫缩疼痛评分比较(分,±s)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宫缩疼痛评分比较(分,±s)
组别例数产后0 ~24 h 产后25 ~48 h 产后49 ~72 h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505.66 ±1.961.48 ±1.395.44 ±1.671.38 ±1.344.26 ±1.870.14 ±0.50对照组505.36 ±1.743.52 ±1.845.18 ±1.632.64 ±2.004.92 ±1.902.82 ±0.07 t 值0.81-6.250.79-3.68-1.75-7.63 P 值>0.05<0.05>0.05<0.05>0.05<0.05
2.2 疼痛持续时间比较
3 个时段内,观察组的宫缩疼痛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宫缩疼痛持续时间比较(s,±s)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宫缩疼痛持续时间比较(s,±s)
组别例数 产后0 ~24 h 产后25 ~48 h 产后49 ~72 h观察组5089.0 ±20.041.0 ±3.014.0 ±0.7对照组50211.0 ±14.0121.0 ±26.052.0 ±40.0 t 值-9.193-13.444-16.205 P 值<0.01<0.01<0.01
2.3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与睡眠质量比较
观察组产后第3 天BSES⁃SF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产妇心理状态良好,母乳喂养信心以及满意度较高;观察组PSQI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观察组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 见表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BSES⁃SF 评分与PSQI 评分比较(分,±s)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BSES⁃SF 评分与PSQI 评分比较(分,±s)
注:BSES⁃SF 为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价,PSQI 为匹兹堡睡眠量表
组别例数BSES⁃SF 评分PSQI 评分观察组5056.0 ±3.628.0 ±3.4对照组5030.0 ±2.561.0 ±2.7 t 值-6.154-7.658 P 值<0.01<0.01
3 讨论
3.1 穴位按摩应用于产后宫缩痛的优势
入组筛查表明经产妇宫缩疼痛较初产妇明显,本研究初产妇疼痛评价均未达到入组标准。 且哺乳时反射性缩宫素分泌增多,使宫缩痛加剧,但产妇及家庭常常因为担忧药物对哺乳的影响而选择忍耐疼痛。 找到一种既简便有效,又相对安全的减痛方式对于产后宫缩痛的产妇来说十分迫切和重要[12]。 穴位按摩可以刺激相应穴位,具有通经活络、祛寒活血、祛邪扶正的功效。 同时其手法渗透力强,可以放松肌肉,具有缓解疲劳、疏经通络、除恶露通气血的功效。 穴位按摩减少了产妇对药物应用的担忧,同时保证产妇高质量的睡眠、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心态,促进了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13]。
3.2 本次研究的取穴依据
产后宫缩痛属于中医学产后腹痛、儿枕痛范畴。 因产妇血虚体质,产时失血过多,冲任空虚,胞脉失养,不荣则痛;或产后虚弱,运血无力,血流不畅,不通则痛;亦可因产后起居不慎寒邪乘虚而入气滞血瘀,恶露排泄不畅而致[14],三阴交穴为人体十大总穴之一,被称为“妇科三阴交”,为太阴、少阴、厥阴之会。 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在本穴位交汇,为女性生殖泌尿系统的重要枢纽穴位。 通过该穴位按摩,可以益气活血、调理胞气、调经止痛,治疗血滞不下恶露不尽,使气血运行通畅,通则不痛。 同时加强肌肉有效收缩,调整膀胱功能,尿液排空,减轻对内脏和子宫的刺激,促进人体血液有效循环,有效地激发人体的抵抗力,减轻疼痛,达到自身镇痛的效果[15]。
3.3 穴位按摩取得效果时应注意的问题和关键要点
3.3.1 确保取穴位置正确 医护人员临床指导,检查家属和产妇对于穴位的位置和力度的掌握情况,可以用记号笔进行标志,避免因为位置不准确而造成偏差,对于不能掌握的家属和产妇需应反复指导,直至完全掌握。
3.3.2 确保有效力度 医护人员首先按摩产妇三阴交穴位,产妇感知穴位力度,之后家属在指导下按摩穴位,调整力度直至掌握。
3.4 研究的创新性和应用优势
产后宫缩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产后症状,且由于产妇及家属对于药物应用不良作用的担忧[16],故近年来有多个临床研究对传统中医方法治疗产后宫缩痛的疗效进行了观察。此类研究取多穴位配合,采用针灸,艾灸,中药敷贴等方法进行治疗,以达到缓解宫缩痛的目的。 穴位按摩是通过外在辅助方法调节疏通经络,活血补气,放松心情,舒缓紧张情绪来减轻疼痛和降低产妇对疼痛的关注[17]。 2019 年1 例研究报道:采用王不留行籽敷贴对子宫穴、皮质下穴、神门穴、内分泌穴、交感穴5 个耳穴进行按摩,取子宫穴、三阴交穴、血海穴、气海穴4 个穴位行艾灸治[18],取得缓解宫缩痛的有效疗效。 同时,在这例报告中可以发现综合性的中医治疗方法需要专业护理人员全程参与治疗过程。 如专业性的敷贴药物配置、艾灸或行针方法,以及多个穴位的配合,增加了技术难度,无法由产妇和家属在疼痛时自行操作缓解。 本研究方法解决了以上难题,且单穴位镇痛国内相关研究报道极少。 研究结果表明单穴位按摩能有效缓解子宫收缩痛,有临床应用价值。
4 小结
本研究显示经产妇疼痛较初产妇明显严重,而随着养育三胎政策的开放,经产妇的人数日益上升,减轻产妇子宫疼痛对其身心的影响,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同时表明单穴位按摩有效缓解宫缩疼痛,有助于减轻疼痛导致的产妇情绪问题和生理问题,减少应用止痛药带来的不良反应,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且此方法快捷、方便、易于操作、经济卫生、无伤害且无不良反应,容易被家属和产妇接受,又能节约医护人力资源,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