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化叙事心理干预对整形美容患者自我评估、自我效能及期望偏差的影响

2021-12-17拓宽亮周婷贺云霞杨敏利

海军医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外化满意率偏差

拓宽亮,周婷,贺云霞,杨敏利

整形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等技术对人的容貌及形体进行修复与再塑的过程。 通过整形提升自身外在形象已成为当下医疗美容的热点[1]。 但因手术恢复周期较长,加之术后疼痛、生理不适等因素易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从而对术后恢复及手术满意度产生影响[2]。 护患沟通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若沟通不够充分,患者了解得不够全面,都会使患者产生期望偏差,造成患者术后自我否定、丧失信心等,甚至增加不必要的医患纠纷[3]。 外化叙事心理干预是指通过故事叙说,将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充分外化,再通过心理干预引导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看待生活和疾病,树立康复信心的护理模式[4]。 本研究通过对整形美容患者实施外化叙事心理干预护理,以探讨外化叙事心理干预护理对患者自我评估、自我效能及期望偏差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9 年4 月至2020 年7 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行整形美容手术的98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年龄>18 岁;(2)符合手术治疗指征;(3)精神正常,无沟通障碍。 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免疫、造血系统疾病患者;(2)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3)妊娠、哺乳期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8),因本研究总例数相对较少,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时2 组例数不相同。 观察组50例中,男性6 例,女性44 例;年龄(34.37 ±5.47)岁,范围28 ~42 岁;36 例为纯美容整形,8 例为先天性畸形整形,6 例为后天性畸形整形;对照组48 例中,男性7 例,女性41 例;年龄(35.21 ±6.13)岁,范围26 ~45 岁;33 例为纯美容整形,9 例为先天性畸形整形,6 例为后天性畸形整形。 2 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术前由手术巡回护士对患者进行访视,根据手术通知单及病历向患者一一确认手术基本信息,包括手术部位、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术中由专科护士给予全程专业化的护理;术后密切观察创面恢复情况,加强换药护理,保持病房处于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以降低环境因素干扰,根据手术方式告知患者手术过程及康复注意事项。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外化叙事心理干预护理[5⁃6],具体干预过程如下:(1)收集叙事资料。 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需以亲切主动的态度接待,时刻保持微笑,以真诚友好的态度认真聆听患者的心声,充分了解其对外部形象的态度,引导其倾诉以往发生的故事,抒发其内心真实的感受,并迅速消化理解;采用“共同思维”的态度设身处地地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使其心情逐步平复,以冷静理智的心态对待治疗。 向患者详细介绍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因过度理想化而产生的期望偏差。 术前,认真观察患者的行为、情绪变化,主动了解患者的需求,并一一解答。 然后向患者详细交代下一步的安排,告知其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 (2)评价叙事内容。收集整理所得资料,充分挖掘其中具有积极意义的信息,对比积极事件与冲突事件,找出问题的矛盾点,帮助患者重新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其充分了解自身的心理状态,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使其认识到自身情绪的弊端。 根据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给予适当的镇痛护理,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3)实施外化叙事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术前术后的情绪变化,帮助其梳理存在的问题,如患者过度关注负面影响,护理人员可根据既往案例讲述情况相似但内容积极的故事。 例如患者由于注重自身外部形象选择整形,但担心术后效果不理想,护理人员可明确告知其手术进行情况,以既往成功的案例为例阐明整形效果,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再如患者担心整形后出现排斥现象而对皮肤及组织产生损伤,可通过讲解手术过程的预处理及既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消除其内心焦虑,避免出现因态度消极使患者产生抗拒治疗的情况。 通过故事感染患者,使其从消极状态中脱离出来,积极乐观地对待疾病,配合治疗。 (4)实施心理强化干预。 术后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充分了解其思想薄弱方面情况,针对康复过程中产生的精神过度紧张、失眠、焦虑状态,利用换药、伤口护理时机向患者传递积极信息,告知患者创面愈合情况,以实际效果说明问题,提高自信心。 多数美容患者对外貌形象较为敏感,沟通中需充分与患者家属及朋友交流经验,双方共同努力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以增强其被社会关爱和认可度。 提高患者自身责任意识,鼓励其积极参与术后康复护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因个人疏忽导致的不良事件。 叙事干预1 次/d,30 min/次,共7 d。

1.3 观察指标

1.3.1 自我评估 采用自编的自信心自我评估问卷,评估2 组患者干预效果及干预后自我信心,量表共包括5 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4 个分项,采用5 级评分法评分,满分100 分,其中>90 分为自信心较好,75 ~90 分为一般, <75 分为自信心较低。 自评满意率=[(较好+一般)人数/总人数] ×100%。

1.3.2 负性情绪 分别采用体象障碍自评量表(BIRS)[7]及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K10)[8],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认知状况。 BIRS 共包含体貌认知、情绪受损度、自感缺陷等8 个评估项目,共24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认知偏离状况越严重、负性情绪越重。 K10 用来评估患者近期状态,内容包括是否存在紧张、焦虑、烦躁不安等状况,采用5 级评分法评分,评分范围10 ~50 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情绪越不稳定。

1.3.3 自我效能与应对方式比较[9]分别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估2 组患者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GSES 共10 个条目,按照4 级评分法评分,总分10 ~40 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越高;SCSQ 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2 个分量表,每个条目根据不采用、偶尔采用、有时采用、经常采用分别赋值0、1、2、3 分,分值越高表明受试者越倾向于采用该种应对措施。

1.3.4 期望偏差比较 干预后调查2 组患者对整形效果的满意率,记录患者不满意的原因,并比较2 组患者的满意率及期望偏差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分析所得数据。 年龄、BIRS、K10 评分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性别、整形原因、期望偏差发生率、自评满意率、整形满意率等计数资料用例或%表示,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自我评估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评满意率为94.00%,对照组为79.17%,2 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自我评估比较[例(%)]

2.2 负性情绪比较

干预后,2 组患者BIRS、K10 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干预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BIRS、K10 评分比较(分,±s)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BIRS、K10 评分比较(分,±s)

注:BIRS 为体象障碍自评量表,K10 为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

组别例数BIRS K10干预前干预后t 值P 值干预前干预后t 值P 值观察组5015.13 ±2.217.16 ±1.0934.15<0.0522.37 ±4.5212.27 ±2.3320.85<0.05对照组4814.86 ±2.4210.22 ±2.1714.01<0.0523.48 ±5.1618.84 ±3.367.55<0.05 t 值0.968.871.1311.29 P 值>0.05<0.05>0.05<0.05

2.3 自我效能与应对方式比较

干预后,2 组患者GSES 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SCSQ 量表中积极应对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消极应对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干预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GSES、SCSQ 评分比较(分,±s)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GSES、SCSQ 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 <0.05。 GSES 为自我效能感量表,SCSQ 为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观察组5018.83 ±2.3231.47 ±4.56a13.16 ±3.2227.73 ±5.49a18.32 ±3.549.43 ±2.37a组别例数GSES 评分SCSQ 积极应对SCSQ 消极应对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4819.11 ±3.1126.65 ±5.12a12.57 ±2.3722.51 ±4.37a18.67 ±4.0312.74 ±3.58a t 值0.514.931.035.190.465.42 P 值>0.05<0.05>0.05<0.05>0.05<0.05

2.4 整形满意率及期望偏差发生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整形满意率为92.00%,对照组为77.08%,2 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据调查显示,观察组4 例不满意中,1 例为手术期望过高,占比2.00%;3 例为手术设计存在偏差,占比6.00%。 对照组11 例不满意中,6 例为手术期望过高,占比12.50%;5 例为手术设计存在偏差,占比10.42%。 2 组患者期望偏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P<0.05)。

表4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整形满意率比较[例(%)]

3 讨论

近年,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升,整形美容业迅速发展,其接诊量及手术量呈逐年递增之势[10]。 众所周知,整形美容患者往往具有较高的审美需求,又因长期对自身容貌不满意,易产生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而无法对自我形象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此外,整形美容患者大多对整形技术、整形方案设计等了解得不够充分,存在理解偏差和过高期望等,易导致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体貌认知障碍及心理困扰[11]。 因此,加强对整形美容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时纠正患者不良心态,对提高患者自信心、缩小期望偏差、改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交流是较为常见的心理干预方式,在多种疾病护理中广泛应用。 有研究表明,放松、激励式的语言干预可有效缓解整形美容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减轻术中紧张感及术后疼痛感[12]。 本研究采用外化叙事心理干预对整形美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发现,患者自评满意率显著升高,负性情绪显著降低,应对能力逐步提高,自我效能感显著增强,护理满意率更高且期望偏差发生率更低,均表明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外化叙事心理干预护理模式要求充分关注患者身体、心理、社会、精神4 个方面的内容,旨在改善患者的心理体验,提高护理满意度,维持护患关系和谐稳定[13]。 本研究在具体实施外化叙事心理干预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在收集叙事资料阶段,医护人员会在患者入院之初进行一对一的谈话,详细了解患者所思所想,鼓励患者勇敢说出期望达到的效果,并以积极热情的方式主动介绍治疗流程,使患者较为全面地了解手术内容、护理注意事项等,并综合患者想法给出积极建议,以形成令双方满意的整形设计方案。 其次,在评价叙事内容阶段,护理人员充分分析与患者交谈的内容,找出其中的矛盾点,采用对比事件使患者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患者分析其不良情绪发生的原因,存在的弊端,以增强其自我认识。 再次,在外化叙事心理干预阶段,护理人员根据自身经历,通过向患者讲解积极乐观的事例予以开导,如患者担心整形效果不佳,难以接受外界异样的眼光,可通过分析同类成功的案例帮助其认识整形美容对自身的积极影响,鼓励患者放平心态,将精力集中于术后恢复,以提升恢复效果。 最后,在心理强化干预阶段,护理人员主要针对精神过度紧张、焦虑的患者实施强化干预护理。 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一方面给予患者充分陪伴,结合康复进程向患者传递积极信息,以缓解其紧张情绪;另一方面,与患者家属及朋友充分配合,缓解护患紧张的氛围,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心,逐步克服偏激心态,提高自我责任意识,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整形效果。 干预后患者自信心大幅度提升,负性心理显著改善,自我效能感增强,应对方式更加灵活,整体护理满意率更高,期望偏差发生率更低,与江平等[14]的研究结论相似。

综上所述,外化叙事心理干预可显著增强整形美容患者的自信心,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及积极应对方式,且患者的期望偏差发生率较低。

猜你喜欢

外化满意率偏差
50种认知性偏差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衣如其人
如何走出文章立意偏差的误区
真相
运用叙事疗法使问题学生在问题中成长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努力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机械装配偏差源及其偏差传递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