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四缝穴放血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12-17付俊华

中医外治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白术散浅表性胃脘

付俊华

(四川省遂宁市第三人民医院 中医针灸康复科,四川 遂宁 629000)

在临床消化系统疾病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在慢性胃炎中占比约为50 %~60 %[1]。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部疼痛、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饥不欲食等,其中胃脘部疼痛最为常见,间歇性和持续性发作,有时候会出现吞酸、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加之饮食不慎,本病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本病由于迁延难愈,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目前,西医临床上对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以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促进胃肠动力等对症治疗为主,但远期疗效欠佳,不良反应较多,而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于2017年1月~2020年5月间,笔者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四缝穴放血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8例患者均为我科2017年1月~2020年5月门诊、住院及会诊病例,依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其中男16例,女18例;年龄40岁~85岁;病程3个月~10 a。对照组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39岁~84岁;病程4个月~9 a。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内科学》[3]中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制定。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胃脘部隐隐作痛、食欲锐减、餐后胃脘部饱胀不舒、泛吐酸水等,且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可见贫血、面色不华、消瘦懒言、舌淡唇白、腹泻便溏等症状,个别胃黏膜糜烂患者或可伴见明显的上腹痛,并可见出血现象。

1.2.2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和分型标准参照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有关脾胃虚弱型痞满辨证拟定。临床表现:脘腹痞满、食物后加重,食欲不振、恶心欲吐、疲乏无力、大便稀溏,面色萎黄、体型瘦削,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近4周未服用任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

1.4 排除标准

不符合诊断标准,不能接受胃镜检查,同时合并有胃出血,病例诊断怀疑恶性病变的患者及妊娠、哺乳期的患者。同时排除对放血疗法不能接受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每天给予常规口服药物治疗。于每天餐前30 min口服多潘立酮片(生产单位:湖南千金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每次10 mg,每天3次;同时餐后半小时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胶囊(生产单位: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每次20 mg,每天2次,连续服药30 d。

将0.2 g/L的Fe3O4-C磁性空心微球加入到50 mL,pH=7,含有1 mmol/L苯酚的0.1 M磷酸盐缓冲液中,然后加入总量为1.2 mol/L 的H2O2激活催化降解反应,反应在35 ℃,150 r/min 转速的摇床上进行。每隔一定时间间隔将溶液取出,磁分离后吸取0.1 mL上清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 mL,然后以去离子水为参比,于490 nm下利用 4-氨基安替比林显色法对溶液中残存的苯酚浓度进行定量分析[9]。反应3 h后,将催化剂利用磁分离进行回收,用去离子水清洗2次并干燥后以便下次使用[6]。

2.2 治疗组

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四缝穴放血协助治疗。①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物组成:白扁豆20 g,白术20 g,茯苓20 g,甘草10 g,桔梗15 g,党参30 g,陈皮15 g,山药20 g,薏苡仁30 g,蒲公英30 g,鸡内金20 g,山楂15 g,木香15 g,厚朴15 g。2 d 1剂,水煎服,每日3次。②四缝穴放血:在四缝穴放血前,必须与患者交代清楚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的不良紧张情绪。为缓解疼痛,可在每个穴位上下用细绳捆紧。操作前,医者先常规六步洗手,75 % 酒精或安尔碘消毒四缝穴,然后用无菌干棉签擦干净。用1 mL的注射器针头或三棱针对准四缝穴刺下去。然后用双手在每个穴位挤出2滴~3滴黏液、气泡或血液。放血完毕后,用消毒棉签在每个穴位按压片刻(注:每个人体质不同,出血量或黏液无严格标准)。四缝穴放血一般每周治疗1次,重者可1周2次,治疗4次~5次为1疗程。

两组患者治疗均以4周为1疗程,治疗期间,戒烟、限酒,忌食任何辛辣刺激、过酸、过甜食品,并保证作息规律,保持情绪乐观。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如胃脘痛、胃胀、反酸、烧灼感、嗳气、口苦、大便溏薄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胃排空率及复发情况[5]。

3.2 西医疗效标准[6]

根据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进行疗效判定。显效:各项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显著改善,经胃镜检查显示患者的胃黏膜无水肿、糜烂及充血症状,幽门螺杆菌(-);有效:各项临床症状逐渐好转,经胃镜检查显示患者的胃黏膜糜烂及水肿、充血的现象缩小为治疗前的1/2,幽门螺杆菌(-);无效:各项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经胃镜检查显示患者的胃黏膜无任何改变甚至加重者,幽门螺杆菌(+)。

3.3 中医疗效标准[7]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中医疗效指数大于75 %;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中医疗效指数介于50 %~75 %;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未见缓解,中医疗效指数<50 %。

3.4 统计学方法

3.5 治疗结果

3.5.1 两组有效率比较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06 %,对照组总有效率79.41 %,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整体疗效比较 例(%)

3.5.2 两组各等级疗效的Ridit值比较

两组各等级疗效的Ridit值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各等级疗效的Ridit值

3.5.3 两组平均Ridit值合并方差计算数据比较

表3 两组平均Ridit值及合并方差计算数据比较

表4 两组平均Ridit值结果

表5 两组P疗效合并方差计算结果

4 典型病例

刘××,男,71岁,因“反复中上腹隐痛不适3 a余,加重3 d”来我科就诊。3 a前,患者无明显诱因感中上腹隐痛不适,伴反酸、嗳气,院外在某三甲医院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长期服用“抑酸、护胃,保护胃黏膜药物(具体药名不详)”对症治疗。但症状反复发作,时轻时重。3 d前患者感中上腹部不适隐痛症状加重,伴反酸、嗳气、胃灼热等症状,偶伴有恶心欲吐症状。无呕吐胃内容物、呕血、黑便、腹痛症状,无背心放射痛,胸闷、胸痛,无活动后心累、气促,无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为进一步诊治,遂于我院门诊就诊。就诊时症见:神志清,精神差,纳差,夜寐差,不发热,二便调。反酸、嗳气、胃灼热,中上腹隐痛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发病以来,体重无明显变化。门诊给予食管胃镜检查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窦炎。中医诊断:胃脘痛(脾胃虚弱);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给予上述中药汤剂口服,连服上方14剂,隔日1剂。在服用中药汤剂的同时,每周给予四缝穴放血1次,共放血4次。在以上方法治疗期间,嘱患者忌食辛辣、生冷、酒烟等刺激物,同时保持情绪乐观。经过以上对症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以上相关临床症状均消失,达到临床痊愈。

5 讨 论

5.1 发病机理研究

中医学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中医的“胃痛”“胃脘痛”范畴,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病症。《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中医理论认为,胃为五脏之大源,主受纳腐熟水谷,脾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和运化水谷,脾与胃同居腹内,以膜相连,一脏一腑,互为表里,共主升降,故胃病多涉于脾,脾病亦可及胃。若禀赋不足,后天失调,或饥饱失常,劳倦过度,冷热不适,以及久病正虚不复等,均能延及脾胃,导致脾胃健运失职,水谷精微失于运化,从而引起脾胃虚弱而为胃痛。

5.2 治疗机理研究

目前,西医治疗本病采用抑酸、护胃、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治疗[8]。但西医治疗本病易忽略患者个体体质差异,针对性较差,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可出现胃酸减少的临床表现,如再采用抑酸治疗则可使患者胃脘等不适症状加剧,甚至产生某些不良反应。慢性浅表性胃炎病情迁延难愈,反复发作性强,若不及时根治则可进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癌前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9~11]。作为一种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多潘立酮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作用机制为:增强食道下括约肌张力,增加幽门舒张期直径,加速胃部蠕动和排空,协调胃肠运动,从而达到对症治疗的目的。但患者在使用该药物时,其无法顺利通过血脑屏障,因而可引起一些不良反应[12]。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笔者在临床上治疗慢性浅表性脾胃虚弱型胃炎多用参苓白术散随症加减。胃痛甚者加用元胡、芍药、甘草;腹胀甚者加用枳实、厚朴、木香;纳差者加用鸡内金、神曲、麦芽、山楂等药。同时,笔者在方药中一般加用蒲公英协助治疗。方中以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即四君子汤)平补脾胃之气,为主药;白扁豆、薏苡仁、山药之甘淡助白术既可健脾渗湿,又可通调上下气机,为辅药;陈皮燥湿运脾,理气助运;桔梗甘而微苦,甘则性缓,故如舟楫载药上行,以达通行上下之气功效。诸药合用,补其虚,除其湿,行其滞,调其气,共奏益气健脾、诸症自除的功效。此方的主要药理作用为调节胃肠运动,改善代谢和提高免疫等作用。同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13],党参、白术、元胡、甘草等有抗溃疡、调节胃肠运动功能,起到保护修复胃黏膜,缓解消化道平滑肌痉挛的作用;陈皮可提高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促进消化液分泌,抑制病理性胃液分泌;白扁豆有抗菌消炎作用;枳实可兴奋胃肠平滑肌;同时枳实、陈皮、木香、厚朴可降低病理性胃酸分泌;木香有调节胃肠运动、抗消化性溃疡、利胆的功效;山楂对胃肠平滑肌有双向调节作用;麦芽助消化作用强。蒲公英,归胃、肝经,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载:本品“炙脆存性,火酒送服,疗胃脘痛”,其效甚佳。同时,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蒲公英具有抗炎、抗菌、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保护胃黏膜等作用。总之,诸药合用,有修复胃黏膜、调节胃肠功能、恢复正常胃肠蠕动的作用,从而使患者的脾胃功能恢复正常。

四缝穴是经外奇穴,位置位于第2至第5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一手四穴,左右共八穴,是手三阴经经过之处,四缝穴放血治疗有促进胃的受纳腐熟功能,通畅百脉、调理脾胃。笔者认为,对此穴进行点刺放血能够有效地调节胃肠运动功能,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有确切的临床效果。现代医学证明,四缝穴放血是通过疏通经络而达到一个免疫调节的作用,其部位与三焦、命门、肝和小肠均有密切的联系,四缝穴放血可调整诸脏器功能,有理脾生津、调节胃肠蠕动的功能。

同时,食指因为有大肠经经过,所以与消化系统的吸收功能有直接联系,所以四缝穴放血能明显起到疏通肠胃的作用。脾胃功能差的患者往往在食指的四缝穴中挤出的血液、黏液最多,而其他的手指要相对少一些。四缝穴放血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注意事项:①消毒一定要严格,手法一定要熟练,进针速度一定要快。②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等出血倾向的患者或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及晕血患者,一定要禁止在四缝穴刺络放血。③在放血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患者体质的强弱,气血的盛衰,根据这些个体差异来决定放血量的多少。另外,必须值得一提的是,在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四缝穴放血治疗过程中,必须让患者忌食生冷、油炸等肥甘厚腻食品,忌饮酒,同时保持情绪乐观,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通过笔者的多年临床验证表明,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四缝穴放血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易廉。故更适合在基层医院进行大力普及推广,从而解决基层患者就医难、看病难的困惑,造福于更多的患者,为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白术散浅表性胃脘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联用建中和胃汤与温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畏寒型价值研究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七味白术散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响应面法优化七味白术散总苷提取工艺
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对胃脘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慢性浅表性胃炎如何治疗
历代医家对参苓白术散的论述
奥美拉唑合多潘立酮治疗浅表性胃炎32例临床疗效观察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