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与本地产业对接的现状与对策
2021-12-17周昌文黄明星常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文/周昌文 黄明星(常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一、背景与意义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对职业教育提升服务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2017年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2018年12月3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8〕82号)。2019年,中共常德市委、常德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和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常发〔2019〕8号)。诸多政策文件都明确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主动对接本地产业,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厘清常德市职业教育与本地产业对接的现状,探寻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精准对策,促进全市职业教育更好地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院组织开展了职业教育与本地产业对接的现状与对策的专项调研,形成本调研报告。
二、调研基本情况
我们以查阅资料、座谈交流、问卷调查及实地考察等方式开展专项调研。
2021年6月,我们向全市30所职业院校发放了问卷调研表,收回调研表87份,包括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表30份、职业院校毕业生安置去向表28份、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情况表29份;查阅了近三年《常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常德经济开发区、石门、津市、桃源、汉寿县的产业发展公报等资料;对市级和石门、桃源、澧县、安乡县的教育、工信、产业办等部门进行了访谈;对常德经开区、常德高新区、常德灌溪产业园及石门、桃源、汉寿、澧县、津市的43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访谈。随后,考察了长沙、昆山、苏州等经济发达地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情况,比较全面地调查了解了本地产业及人才需求情况、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情况、政府层面支持校企合作情况及经济发达地区相关情况。
三、常德市职业教育与本地产业对接的现状
(一)常德市经济发展概况
常德市大力实施“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全市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经济总量人均增量均居全省前列。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49.1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64.6亿元、1543.7亿元和1740.8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0.4%、53.2%和36.4%。形成了水稻、茶叶、柑橘、蔬菜等农业产业和装备制造与军民融合、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烟草、文旅康养产业、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等支柱产业。全市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5886家,其中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9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231个,“二品一标”农产品认证个数320个。拥有规模工业企业1520家,省级以上“小巨人”企业95家;常德经开区成为千亿园区,常德高新区晋升国家级园区,全市4个园区进入全省综合评价30强,石门经开区跻身全省10强。
(二)常德市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近年来,常德市委、市政府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实施“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的重要引擎,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作为产业立市教育三年行动的首要任务,按照办园区、兴职教、带产业、建新城的思路建设常德职教大学城,常德职教大学城规划建设总面积10.4平方公里,现已投入近70亿元,现有4所职业院校入城办学,在校生规模3万余人。各县市区全面加大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投入,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质量显著提升。全市现有职业院校30所,其中,高职院校2所、中职学校28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3所、湖南省卓越中等职业学校3所、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10所。2019年、2020年,我市职业教育连续两年受到湖南省人民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奖励。
(三)职业教育与本地产业对接概况
1.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基本契合
近年来,常德市教育局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对接现代农业、现代装备制造、生物科技与健康食品、公共管理与服务等产业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共开设了15个专业大类的68个专业,涵盖了一、二、三产业,专业布点数前5位的专业大类依次为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财经商贸、水利、旅游大类,这5个专业大类在校生数量占全市职业院校在校生总数的77.53%,专业大类布点数量、专业大类在校生数量与常德市产业结构基本一致,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护理和药学专业为湖南省高职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和精品专业,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立项的省级精品专业13个、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8 个、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11个,见表1。
表1 2021年常德市职业院校专业大类专业分布点统计表
2.产教融合持续纵深发展
近年来,常德市陆续出台了深化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系列文件,建立校企合作信息平台,设立产教融合专项资金,引导职业院校创新建立校企合作模式。2021年,全市职业院校共与274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其中,市外企业147家,市内企业127家,职业院校合作企业校均9.3家。校企合作模式正由顶岗实习与就业为主向共建专业、基地共建、共建产学联盟、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订单定向培养、企业员工培训等多元合作、纵向深入转变,见图1。
图1 2021年常德市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情况统计图
3.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逐渐增强
近年来,常德市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区域职教中心的辐射功能,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对企业新进员工、企业高技能人才、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等群体开展技能培训,全市职业院校近3年共培训转移劳动力6.8万人,培训企业员工9.6万人,为该市产业转型升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2020年,全市中职学校订单培养学生数9845人,中职学校全日制毕业生11223人,其中升入高等院校5530人,安排到本地企业顶岗实习2939人,本地企业就业率为36.2%,较2015年提高24.2%。
(四)职业教育与本地产业对接的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数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根据常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数据统计,仅常德经开区、高新区的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及生物科技等企业的用工需求缺口就接近3000人,石门县、桃源县及澧县的技术技能人才缺口分别在3500人、4500人、4700人以上。2020年全市职业院校毕业生本地就业人数仅4042人,远远不能满足本地区产业企业用人需求。
2.产教融合机制有待完善
全市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职业院校与本地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比率仅为46.3%,校企合作仍呈现“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校企双方缺乏深度有效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保障运行机制尚未成熟,对参与校企合作的行业企业缺乏实质性的监管机制和激励措施。
3.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有待加强
近年来,常德市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了突出的重要地位,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攻坚,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有很大改观,但是部分学校实训设备数量不足、设备陈旧,实训条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无法发挥职业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的技能引领功能。
四、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对接本地产业的主要经验
(一)长沙经验:强支持,入园区,促融合
长沙市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强力支持,将政府公办职业院校全部建在了产业园。如在湖南环保产业园建成了长沙职教基地,在长沙高新区建设了职业院校毕业生创业项目孵化基地,在长沙经开区形成了28所学校构成的职业院校群,在宁乡经开区建设了香山教育城。政策支撑力度很大,如2016年,长沙市制定了《关于长沙市市属公办学校实行编外合同制教职工经费包干的实施意见》,对学校师资实行“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动态管理”,“包干经费”实行“一年一定,总额包干,分次核拨”,其中拿出30%左右的编制用于职业学校临聘专、兼职教师,每人每年安排8万元的“包干经费”。重奖技能型人才,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得一等奖的选手将获得最高120万元奖励。
(二)苏州经验:政府主导,错位发展,协同共享
苏州市主要通过发挥政府作用加强职业教育发展,推进院校协同,资源共享,深化产教融合。2014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制定了《苏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规定校企合作项目由各级人民政府进行奖励,企业用于职教事业公益性捐赠可获减税的优惠等政策,激励了企业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总投资近80亿元建成了苏州教育国际园,教育国际园管理办公室为正处级单位,由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主管局长兼任管理办主任。现有入驻院校14所,包括2所本科院校、7所高职院校、2所中职院校和1个培训机构等,在校师生近10万人。实施错位发展,协同共享。进入教育国际园的院校,不管哪个部门主办,按照专业大类进行整合,错位发展;园区成立了“园校联盟”,下设课程共享等联盟,各校推荐优秀教师、优秀课程,建立共享课程资源。
(三)宁波模式:立法保障,平台沟通,产教协同
宁波是国务院“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经过试点试验,宁波在“教产协同创新、科教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上取得突破,在校地共建、行业指导办学和中高职一体化等方面取得了成效。宁波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为校企联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法律保障。建立了“宁波校企通平台”,吸纳全市所有中高职院校和215家培训机构、58家行业协会、6413家企业参加。宁波市高职学院与县市区政府共建特色学院,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海县政府、宁海模具城合作创办宁海机电学院,成为宁海模具城的重要支撑力量;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仑区政府共建宁波开发区数字科技园、北仑科技创新中心等项目。
五、职业教育与本地产业对接的建议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职业教育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的有效途径。针对常德市职业教育与本地产业对接的现状,借鉴职业教育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对常德市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职业教育与本地产业对接的同频共振,提出如下建议:
(一)统筹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
市县区各级政府要加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科学制定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在规划中明确职业教育发展、产教融合发展的相关要求,将教育优先、人才先行融入各项政策,按照常德市“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的总体战略,统筹职业教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支持职业院校建设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电子信息等专业集群,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主体功能区战略、产业发展战略深度对接,鼓励支持职业院校深度对接湖南乡村振兴三个“百千万”工程和六大强农行动,实现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
(二)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励机制
完善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机制,进一步明确政府、学校和企业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的职责。细化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产教融合激励政策,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减免政策,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情况作为当地示范企业评选的重要指标,鼓励支持职业院校和本地企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实施常德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示范工程,设立产教融合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重大项目和示范工程,努力打造国家、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区。参照苏州教育国际园管理办经验,明确常德职教大学城管理模式。营造劳动光荣、崇尚技能氛围,重奖技能竞赛选手,表彰技能型人才。
(三)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格局
常德市人民政府要尽快出台关于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服务“三高四新”战略的实施方案,完善校企长效沟通机制,组建市级职教集团、产教联盟等,搭建职业院校与企业沟通平台,建立对话机制,实施信息资源共享。探索职业教育股份制、联盟制办学。鼓励本地名优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组建产教融合集团,支持职业院校的品牌骨干专业与名优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吸引优质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延伸职业院校办学空间,支持企业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产教协同育人。
(四)建设契合常德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抢抓湖南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机遇,科学制定区域职业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实施标准化中等职业学校、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工程,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按照高标准、综合性、多功能要求加快常德大学城建设,形成契合常德发展、结构布局合理、办学质量优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统筹规划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精准对接,重点支持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文养康旅、现代农业等支柱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及军民融合等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