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朝旧事如流水

2021-12-16王振羽

莫愁·小作家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宋神宗王安石南京

1

今人多知南京有一半山园,因王安石而知名。但王安石其人如何,以及他与南京的深厚渊源,人们却未必了然。

1021年秋冬之交,宋真宗天禧五年,王安石出生于江西临江。他的父亲王益,时任临江军判官。王安石自幼聪颖,酷爱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稍长,他跟随父亲宦游各地,接触现实,热心政务,有移风易俗重整河山之志。

1037年,宋仁宗景佑四年,16岁的王安石随父入京,以文结识同乡曾巩。曾巩向当时的文坛泰斗欧阳修推荐王安石文章,大为赞赏。1042年,庆历二年,21岁的王安石进士及第,荣获第四名,被授淮南节度判官。任满之后,他放弃京试可以进入馆阁的难得机会,渴望获得基层历练,被调为浙江鄞县知县,在任四年,初显政绩。

1051年,皇祐三年,王安石任安徽舒州通判,依旧是尽心竭力,治绩斐然。时任宰相文彦博向宋仁宗鼎力举荐王安石,欧阳修也举荐他为谏官,但王安石还是期待在地方多干实事,不务虚声。不久,他出任常州知州,声誉日隆。

1058年,年近不惑的王安石被调任度支判官,进京述职。他作长达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乃根据多年精心思考敏锐观察亲身实践,系统提出变法主张,要求宋仁宗刷新朝政。但宋仁宗“留中不发”,此议胎死腹中。之后,王安石又任职集贤院,知制诰,审查京城刑狱案件。

1063年,嘉祐八年,王安石母亲病逝,他借机辞官回江宁(今南京)守丧。宋英宗继位之后,屡次征召王安石赴京任职,他均以服母丧与有病为由,拒绝入朝。1067年,治平四年,宋神宗即位。宋神宗久慕王安石之名,起用其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1068年,熙宁元年四月,宋神宗召王安石晋京陛见,要求其尽心辅佐,纠正时弊。王安石随后呈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痛切指出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问题,衷心期望宋神宗赵顼居安思危,振作担当,“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

1069年,熙宁二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王安石委任吕惠卿承担条例司的日常事务,颁行新法,进行改革。次年,王安石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自此在全国大规模推进改革变法运动。王安石所行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则有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一年后,根据王安石的意見,朝廷又颁布改革科举制度法令,废除诗赋辞章取士旧制。同年秋,在全国实行太学三舍法制度。

2

新法初衷虽好,也有美好设计,但在推进落实中出现很多问题。一方面,王安石擢拔的吕惠卿、章惇、蔡确等人多呈骄横跋扈嚣张狂傲之态。另一方面,法令颁行不足一年,便遭遇一部分人的激烈反对。御史中丞吕诲控诉王安石变法有十大过失,韩琦上疏规劝宋神宗停止青苗法,曾公亮、陈升之等乘机附和。一时间,主张废除变法者声音高涨,王安石虽多方辩驳,终归无效。大致在熙宁三年,司马光也三次致信王安石,即著名的《与王介甫书》,详细列举新法弊端,强烈要求恢复旧制。

心力交瘁的王安石称病在家,继而请求辞官归隐。宋神宗欲竭力挽留王安石,但众多官员因与王安石意见不合,相继离开朝廷,对年仅22岁的宋神宗构成巨大压力。

1074年春,熙宁七年,天下大旱,百业萧条,饥民流离失所,怨声载道,天下骚然。有人乘机上疏兴风作浪,议论新法过失,力谏罢免王安石,以安天下。同年四月,慈圣和宣仁两宫太后亦向宋神宗哭诉“王安石乱天下”。宋神宗的变法决心发生动摇,无奈之下罢免王安石,让其改任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虽然在1075年,熙宁八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重新启动改革变法。但复相之后的他举步维艰,四面楚歌,变法派内部也分裂严重,钩心斗角,新法难以推行。第二年,王安石就多次托病请求离职。同年,王安石长子王雱病故,令王安石五内如焚,极度悲痛。是年十月,王安石辞去宰相,外调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次年,王安石晋封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

1085年,元丰八年,年仅37岁的宋神宗去世,宋哲宗赵煦即位,改元元祐,由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高太后在宋神宗时就强烈反对变法,她听政后立即起用司马光为相。司马光提出“以母改子”,全面废除新法,史称“元祐更化”。

1086年,元祐元年四月,王安石在南京病逝,享年65岁。1094年,绍圣元年,章惇执政,王安石得以配享宋神宗庙庭,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1113年,政和三年,宋徽宗追封王安石为舒王,配享孔庙。但到了1226年,靖康元年,时过13年后,风云再变,王安石又被追夺王爵,毁去配享画像,降王安石从祀于庙廷。

读完王安石一生的履历,便可发现他生前毁誉参半,身后也盖棺而难论定。与王安石同时代的名臣韩琦认为:“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更有人指出:“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论议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变更。安石果用,天下必困扰。”与王安石针锋相对的司马光则说:“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则回避变法之事,对王安石的人品充分肯定,“余尝熟观其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南宋大儒理学宗师朱熹的评价也较为客观,他说:“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然)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明末冯梦龙编纂辑《警世通言》,内有一篇《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文中写道:“因他性子执拗,佛菩萨也劝他不转,人皆呼为‘拗相公’。”

在后人看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三不足”并非王安石原话,却符合他的思维逻辑、行事主张。传说王安石不大注意自己的饮食和形象,衣裳肮脏,须发纷乱。苏洵描述王安石是“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但也有人说此文是伪托苏洵之名。据说,王安石为扬州签判时,韩琦任知府,算是王安石的上级。那时,王安石经常通宵达旦地读书思考,当差之时多来不及洗漱装扮,不修边幅。韩琦误以为王安石夜夜寻欢作乐,沉湎风月,就劝他不可荒废读书。王安石也不加辩解,大概以为君子坦荡荡可以日久自然明吧。梁启超对王安石的看法,在当下似乎较为主流,他在《王安石传》中说:“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悠悠千年,间生伟人,此国史之光,而国民所当买丝以绣,铸金以祀也。距公之后,垂千年矣,此千年中,国民之视公何如,吾每读宋史,未尝不废书而恸也。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则有克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克林威尔,今多译作克伦威尔,也是英国历史上显赫一时的人物。”

3

如此特立独行的王安石,却对南京情有独钟。自17岁那年,因父亲任江宁通判,王安石随之定居南京。此后,除去在外地工作的时间,王安石在南京读书、当官、守孝、养老,前后生活了20多年。据载,王安石病逝后,便葬于南京的钟山南麓东三里,原宝公塔与草堂寺之间。王安石家人,除父亲王益和大哥王安仁葬于南京的牛首山外,其生母吴氏,弟王安国、王安礼,子王雱也葬于钟山南麓。墓前有华表、坟庵,两侧有树木拱抱。明初,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被皇帝朱元璋选为陵寝之地后,靠近陵寝的蒋山寺宝公塔、八功德水等古迹被迁走。王安石及其家族墓亦被迁移。一说迁至麒麟门,另一说是迁回其老家江西。专横独裁的朱元璋此举还算客气,并不是野蛮强拆,一毁了之。

王安石曾三次担任南京当时的最高行政长官,据说还填埋过玄武湖而造田,虽然有顾及民生之意,却也因改变水系生态,致使金陵水涝频仍,招致不少议论。但不管怎样,王安石在南京不同于陆游、辛弃疾的匆匆而过,也不是文天祥在南京羁押两月,“伴人无寐应是秦淮孤月”的气定神闲、视死如归。王安石在此多年,终老于此,对这一方山水的感受体认当然不同凡响,深邃沉郁,刻骨铭心。

4

王安石的文学成就卓然而立,尤其是其一些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世称“王荆公体”,名列“唐宋八大家”。王安石主张文道合一,其散文揭露时弊,不做无病呻吟,较少风花雪月。其史论《读孟尝君传》,全文不足百字,却层次分明,议论周密,词气凌厉,酣畅淋漓。其《伤仲永》《登飞来峰》《答司马谏议书》《材论》《游褒禅山记》《上人书》《祭欧阳文忠公文》等,也都是千锤百炼,令人百读不厌的名篇佳作。

王安石的诗也“学杜得其瘦硬”,擅长说理与修辞。以1076年其第二次罢相为界,王安石的诗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创作“不平则鸣”,关注社会现实,反映基层百姓的痛苦,倾向鲜明,直接袒露。退出政坛后,王安石心情渐趋平淡,诸多写景、咏物诗,“穷而后工”,重炼意,讲修辞,用事切,对偶精,含蓄深沉。《明妃曲二首》《书湖阴先生壁》《棋》《泊船瓜洲》《梅花》《元日》《胡笳十八拍十八首》等,都是中国诗歌长廊中的不朽名篇。对于其热爱的南京,他更是访遍当地的山川、古迹,写下许多美丽诗篇。仅关于钟山(现多称紫金山),王安石写下的诗歌就至少有70余首。如《钟山即事》:“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对钟山的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充满情意。

王安石词,今存二十余首,大致可分为抒写情志与阐释佛理两类,“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其抒情词作,寫物咏怀,空阔苍茫,淡远纯朴,志趣高雅,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豪纵沉郁,同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共开豪放词派之先声。

《桂枝香·金陵怀古》是被多人认定的上乘之作,也是金陵怀古诗词中的璀璨明珠。抄录在此,缅怀在南京辞世的王荆公: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振羽:资深出版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南京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出版专著《漫卷诗书》《书卷故人》《瓶庐遗恨》等;曾主编《中国文化家族丛书》《读书台文丛》等。《瓶庐遗恨》获南京紫金山文学大奖。

编辑    肖玉

猜你喜欢

宋神宗王安石南京
南京大闯关
北陂杏花
梅花
南京博物馆18件“镇院之宝”
略论王安石变法中神宗与王安石关系的变化
元丰时代的皇帝、官僚与百姓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南京、南京
宋神宗的处下
初夏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