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画《依稀故园梦》创作实践

2021-12-16华文

美术界 2021年11期
关键词:盱眙墨色淮河

一、素材的涉取与构思

我偏爱风景,油画创作题材基本上是风景。喜欢走进大自然,去感受山水草木的“诗意”,花鸟虫鱼的“天籁”。觉得自然山川是心灵的产物,喜欢与自然对话,用画笔倾诉心声。家乡盱眙是个钟灵毓秀的小城,淮河岸边,第一山下,山水环绕。淮河人家是盱眙的“水上家园”,傍晚时分,静静的河面,船家、小舟、渔网、木桩以及夕阳下的倒影,随着水波在摇曳,形成美妙旋律,优美的画面随你所想。淮河对面是“山里人家”,街角巷尾,农家小院掩映在山林间,果树悄悄地爬过低矮的院墻向外张望,石板小路旁,还有自家的一二块菜地,用几根稀疏的篱笆支起的渔网围着,几只调皮的小鸡跑进去偷吃菜叶。处处是画,纯净、质朴、亲切、静怡,如此美丽的小城自然成为我创作的源泉。

采风不仅是收集素材,也是训练构图,带着乡愁走走停停,写写画画,总有那拨动心弦的东西打动你的心灵。但是又总是很难找到合适的方式把那种感动表达出来。一次偶然,走到第一山顶时,不经意回望淮河,盱眙山城尽收眼底。这是秋季,透过墨色山林,看到的是橙灰色的院落,夹杂着几块黄色和绿灰,再加上屋舍间那些紫色、墨色的树木和近处的山林呼应,一幅美丽的秋色图跃然心上。

二、形式的提炼与组织

创作前的构思,就是一盘棋的开局,尤其重要。我对收集的素材进行审视,远处的山丘,近处的丛林,沿河的房屋,视线沿着物象轮廓移动,同时映出对形象提炼出的外形之美。确定树丛,山里人家,淮河作为自己的创作内容。形式上采用全景式方形构图,视角采用俯视,在较高的位置观赏开阔的场景,这样的空间处理,可以完整地处理近景丛林与其间的房屋,可以让观众有种现场感,这样远景既作为背景,也是一种形式。另外方形构图具有平衡感,平稳与内容吻合,有宁静、温暖的情感,方形构图中的斜线和曲线给平和状态增加动势和活力。

画面的关系。“画事之布置,极重疏、密、虚、实四字,能疏密,能虚实,即能得空灵变化于景外矣”。收集的素材,又不能完全照搬,我把自己感兴趣、打动人的地方留下,次要的或者不关紧要的弱化或者删除。删除中景部分房屋,挪移到远处淮河岸边,这既是盱眙小山城的地貌特点,也是构图形式需要,在对远处的处理上还加上了盱眙代表性的山丘,作为远处的背景,也是构图平衡的需要。

下面是我注意的几个关系的处理,一是黑白,近处灌木丛的黑,中间山坡上的房屋和远处山丘的灰,天空和水面的白,形成大的黑白灰关系,另外,局部也布置了黑白对比,如前面并不是单调的一块方形黑,它的墨色层次很丰富,树林缝隙间空留着暖光的亮点,黑和亮相互渗透,增加生动性和变化感。右下角的一块灰不仅使近景的方形黑产生变化美,还与中景的房屋灰呼应。二是在线的形态上,树木的自然生态弯曲、扭转、伸展和相互穿插打破了水平直线的单调,关系上产生轻盈、舒展的意趣。三是虚实疏密,水面和山丘处理的简洁概括,远山丘含蓄,水面单纯,和近景的灌木房屋相比,无论是用笔用色上,既有疏密关系又有节奏变化。四是色调,在整个画面的调子上我采用了墨与色结合的方法,当然这里的墨是油画颜料的黑色,色取之秋天的暖色,在这个基调的基础上配了对比色,点缀几点重紫灰和几小块白色,产生对比,活跃画面。我觉得橙黄色与墨色还是符合画面的意境的需要,温暖而灵境。

三、技法的尝试与实践

绘画语言的选择上,我并没有刻意去做作,物象给我的触动就是水墨韵味,所以在表现技法上自然借鉴国画中的笔墨技法。特别是前面的丛林,很有笔墨情趣。为了让画面的基调色更好地表达情境,我注意橙黄和黑色的结合,在底色上先用了中黄色,为后面的透色做准备,等干好,用“破墨法”塑造前面茂密灌木丛,先上重色黑,然后用油破,就是用笔刷蘸多些油进行推笔,破原来的重色,也可以说用油来洗色,进而产生晕染、流淌的效果,而且先前的黄底色在墨色中不同程度的透出,达到色助墨,墨显色效果。但是这时必须保持好画板的倾斜多,让流淌的肌理达到想要的效果。我在这张创作中就因为经验不足,使一些好的效果破坏了,不得已后来又在上面用油画的技法重新塑造,但是没有原来的韵味。

对秋天稀疏的树叶与树枝组合的形式美,我觉得只有水墨语言符合它的韵味。枝干是用国画中线的笔法如提按、顿挫、转折来表现枝干的特征。树叶是用写意笔法,笔刷的笔头和笔肚蘸不同色,或深浅不同,或冷暖不同,然后果断行笔,则出现墨色层次。有时在画树叶时,利用画布的粗糙纹理,扫出水墨画中的飞白效果,然后根据需要用润笔或枯笔勾线,线有时是树叶的形,用湿笔,有时是枯枝,用油画干画法勾、拖,当然在线上尽量追求线的苍劲刚柔,但是由于本人水平有限,线往往没有写进去,缺少表现力,有待学习,进一步提高。

四、创作感悟

当今随着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国的油画家与时俱进,在学习中总结反思,意识到东方的美学理念和艺术方式在油画风格化发展中的作用。老画家为中国写意油画开辟了道路,新画家对其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国油画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本人有幸跟随前辈们的脚步学习,也有幸跟随两位老师学习,老师们给了我很多绘画创作理念和实践指导,从画什么到怎么画,从观察方法到语言形态,从形式内容到精神品格,老师一步一步引领我前行。本人带着对中国水墨画浓厚兴趣,带着对前辈老师写意油画的学习,从水墨画的黑白关系、构图形式、笔墨技法以及意境的营造等方面入手学习,并把这些作为油画借签的重要元素,在油画创作中大胆地进行中西融合的尝试。以上是我油画起步的一点感想,今后我将继续在写意油画路上追求探索,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品格。

华文

江苏盱眙人,毕业于南京大学艺术硕士研究生。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盱眙县美术家协会秘书长。

2018年作品《山村谐音》入选第三届中国粉画作品展。

2019年作品《雪中小巷》入选江苏省第二届青年油画展。

2020年作品《此花此叶常相映》入选第十一届江苏省油画展。

2020年作品《薄暮渔归》入选第十二届全国水彩粉画展。

猜你喜欢

盱眙墨色淮河
淮河
盯眙龙虾好山好水出好虾
书签
观音送子图
《花开富贵》画题诗
“盱眙龙虾”投放春节市场
险渡淮河
盱眙龙虾成功的重要因素
渴望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