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有效活动 促进学习资源结构化

2021-12-16陈丽云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临沧端点示意图

陈丽云

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经历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使学生的数学思考有条理,并具有一定的归纳能力。”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资源碎片化,数学思考单一的情况较为普遍,现结合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图形的学问”这一学习内容,从设计有效活动、促进学习资源结构化方面做一些探讨。本课时通过让学生画示意图、探究数图方法的系列活动,经历在多次数简单图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总结归纳方法,形成结构化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有序思考、总结归纳的思维品质。

片段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

师:同学们,这是小鼹鼠的新家,请仔细观察,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信息?

生1:一条隧道上有4个洞口。

生2:小鼹鼠说:“任选一个洞口进入,向前走,再任选一个洞口出来。”

师:读了这句话,你读明白了什么?请找一找关键词。

生:任选、向前走。

师:同桌讨论“任选、向前走”两个关键词的意思。

生1:“任选”就是可以从第1个口进入,从第2个口、第3个口或者第4个口出来。

生2:也可以从第2个口进入,第3个口或者第4个口出来。

生3:“向前走”就是只能向前走,不能往后走。

……

师:根据你了解的小鼹鼠地洞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小鼹鼠回家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

生2:到小鼹鼠家做客可以走多少条不同的路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通过猜想和追问,找准关键词,提出探索的问题。

片段二:独立思考,探究方法

师:要研究这个有趣的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比较简洁?

生1:可以用数图的方法。

生2:可以画线段图来分析。

……

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选用比较简洁的方法尝试画示意图。

教师巡视指导,展示有代表性的示意图。

师:看示意图,说一说1、2、3、4代表什么?哪里是洞口之间的距离?

生观察发现:1、2、3、4代表洞口,洞口之间的距离不是很清楚。

师:说一说哪里是洞口?哪里是洞口之间的距离?

生观察发现:洞口表示得很清楚,但表达不方便。

师:图3和图1、图2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说一说。

生:我用字母A、B、C、D来表示洞口,用线段图可以清楚地表示洞口之间的距离。如果用数字表示洞口,数的时候容易和数路线混淆。

师:三种示意图哪一个更简洁清晰?

生:示意图3更简洁清晰。

师:对呀,其实示意图3就是把小鼹鼠家的路线图转化为线段图了。看了示意图后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就是把数小鼹鼠回家的路线转化为数线段图的条数了。

师:这位同学真会思考。(板书:数图形的学问)

设计意图:数小鼹鼠回家的路线问题,其实质是数点与点之间能组成多少种不同的线段问题。设计尝试画示意图的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简洁清晰的表示方法,通过展示三种有代表性的示意图,让学生在画一画后,再说一说、比一比,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在梳理表达中感知化繁为简和转化的数学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片段三:建构模型,形成结构化

1.建构“数图形”方法的模型。

师:请抓住关键词“任选、向前走”研究第三个示意图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试着在图上画一画、数一数,并跟同桌说一说。

学生自主画图,教师巡视指导,找出典型作业。

师引导学生逐一讨论:

生:作业1和作业2有遗漏,没有数完,作业3数的是对的。

師:请作业3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边说边用彩色笔标注)我先数AB、AC、AD,再数BC、BD,最后数CD。

师:你能说说这样数有什么好处吗?

生:这样有顺序地数,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板书:有序)

师:同学们琢磨琢磨,他是分几类来数的?

生:三类。第一类是AB、AC、AD,第二类是BC、BD,第三类是CD。

师:(课件演示)这位同学是按点的位置分类从左到右的顺序数。

从A点出发有3条路线AB、AC、AD,从B点出发有2条路线BC、BD,从C点出发有1条路线CD。所以列式为:3+2+1=6条。

师:按点的位置分类,在自己的图上比画比画。

师:还有不同想法吗?

学生作业4:

生:我数的也是6条,但方法不一样。(边说边用彩色笔标注)我先数AB、BC、CD,再数AC、BD,最后数AD。

师:谁听明白了?

生:他是先数1小段的,再数2段的,最后数3段的。

师:(课件演示)这位同学是按线段的长短分类,从短到长的顺序数。最短的线段有3条AB、BC、CD,二合一的有2条AC、BD,最长的有1条AD。列式为:3+2+1=6条。

思考:这两种数法都用算式“3+2+1”来表示,这里面“3”“2”“1”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生:不相同,作业3的“3”表示从A点出发有3条路线,“2”表示从B点出发有2条路线,“1”表示从C点出发有1条路线;作业4的“3”表示最短的路线有3条,“2”表示二合一的路线有2条,“1”表示最长的路线有1条。

师:这位同学的表达很准确。刚才我们用数线段的方法解决了鼹鼠回家有多少条路线的问题,通过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生:都是按一定的顺序来数,数法不同,结果相同。

师:有顺序地数有什么好处?

生:有顺序地数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2.小结。

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有顺序地数可以帮助我们数的时候不重复不遗漏。(板书:不重复不遗漏)

设计意图:站在学情视角和知识视角,由简单问题入手,让学生自主画图,在教师的引导下,交流不重复不遗漏数线段的方法。事实证明,学生能自己找到分类数的方法,并能准确表达。本环节让学生经历了理解问题、独立思考、分享交流、总结归纳的过程,从他们的所思、所做、所谈中增长知识,积累经验。

片段四:探索规律,总结方法

师:看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同学们都能想到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且能进行有序思考。刚刚小鼹鼠仅仅打了4个洞口,就有6种不同的路线。如果有5个洞口、6个洞口、7个洞口又会有多少种不同的路线呢?有兴趣解决吗?

出示学习要求:

(1)独立填写表格,可以画一画、数一数,也可以直接列出算式。

(2)观察表格,思考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3)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4)教师巡视指导。

(5)全班反馈。

师:同学们怎么这么快就算出了结果?

生:有规律。

师:说说有什么规律?

生1:算式的加数从1加起,每个加数依次多1,最大的加数比端点数少1。

生2:最大的加数比端点数少1,依次减1往下加,一直加到1。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9个端点怎么加?10个端点呢?

生:9个端点从8加起,依次减1一直加到1,10个端点从9加起,依次减1一直加到1。

师:如果100个端点,或者更多的端点呢?能否研究一个更简洁的表示方法。

生:我们可以用n表示端点数。这样就可以把算式总结为公式(n-1)+(n-2)+……+2+1。

设计意图:“为学生学会思考而教”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认识,本课从引读情境图—画示意图—探究问题串—形成结构化这样的思路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析读图意,理清数学信息结构,提升学生思考的深度。通过结构化教学,使生活问题数学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数形结合模型化。

片段五: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主要采用画图法探究了数线段的方法,发现了有趣的数学规律,用这些数学规律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课件出示临沧到大理的铁路交通图。

师:2020年咱们临沧铁路开通了,拉近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这是临沧到大理的铁路交通图,观察图你看懂了什么信息?

生:我看到图上有11个站。

师:临沧到大理的站点中单程需要多少种不同的票?仔细阅读题目你知道单程是什么意思吗?

生1: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比如:临沧-丫口寨、临沧-头道水、临沧-云县、临沧-茂兰……

生2:只能往前走,去了不回来。

生3:就是有去無回。

师:同学们理解很到位,单程就是只去不回。能算算一共需要多少种不同的车票吗?

生:这和我们数线段是一样的,有11个站台就相当于11个端点,可以用我们总结的公式(n-1)+(n-2)+……+2+1来计算,就是10+9+8+7+6+5+4+3+2+1=55,所以是55种不同的车票。

师:这位同学真会思考问题,结合我们研究的数线段问题解决了生活中的乘车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研究的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刚建立的数学模型得以应用,体现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模型化,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不但来源于生活,更重要的是应用于生活。

片段六:归纳总结,拓展思路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

生1:我学到数线段的方法。

生2:我知道要想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图形,要按顺序数,分类计数。

生3:要解决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从简单问题开始。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研究获得的知识还真不少。老师还有一个更好的妙招,给大家见识一下,下去试试能学懂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阅“高斯求和”的方法。

设计意图:拓展是将原有知识进行思维延伸,提升解决新知识的能力,本课时对“数图形的学问”进行系统化、层次化、结构化的设计,抓住知识的延伸点适当拓展,渗透数学文化。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猜你喜欢

临沧端点示意图
例谈求解“端点取等”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方法
不等式求解过程中端点的确定
电筒的灯光是线段
临沧市:建设红茶之都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三定两标”作好图
俄欧天然气管道示意图
中缅油气管道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