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中国心”和“国际范儿”培养世界小公民

2021-12-16徐靖程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中国心运河杭州

徐靖程

大运河水,延绵流淌,扬波逐流两千余载。千年运河使杭州拥有了独特的“运河水乡处处河、东西南北步步桥”的独特风韵。在“湖墅八景”之一“江桥暮雨”所在之处,有一所学校掩映在静谧的桥影波光之间,她就是杭州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

有人说,杭州世外很国际。因为她是杭州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所双语学校,也是杭州市第一家被国际文凭组织(IBO)授权的IB小学项目(PYP)学校,双语课程、超学科主题式学习等都让这所学校充满了“国际范儿”。

也有人说,杭州世外很中国。因为在杭州世外,每一处空间、每一门课程、每一项活动最终都面向中国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

2013年4月,杭州市拱墅区与上海均瑶集团合作办学,创辦杭州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开启了上海世外品牌杭州异地办学之先河。142天,从签约到开学,陈民仙校长马不停蹄,带领着14名老师落实基建、装修、招生、招聘教师、走访职能部门……同年9月1日,杭州世外迎来了她的第一届100名学子,让杭城见证了“世外速度”。

“让学生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进学校”是杭州世外一直秉承的办学理念,培养“中国心、世界眼”的世界小公民是杭州世外孜孜不倦追求的教育目标。“让世界走进学校”,就是要让学生在校园里能体验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交融、共生和共存;“让学生走向世界”,就是要在多元文化交融的校园中,通过构建中西交融的课程体系、校园文化和育人模式等,发展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

环境育人:潜移默化,耳濡目染

当你漫步于杭州世外的校园内,你会发现她颇具江南韵味,四时花香不辍,风格大气开放。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形容这所学校的内在气质,那么“精致”和“精细”再适合不过了。在陈民仙校长看来,“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这一理念在校园的一砖一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白色墙壁给人的视觉感官不好?那就让“中国红”“世外蓝”尽情挥洒。中庭空间不知如何利用?那就打造成书法教室外的小天井,假山叠翠,曲水流觞。中空的立体空间有点浪费?那就顺势打造成格外洋气的两层图书馆,让师生在其间可坐可躺,如鱼得水。围墙外的空地闲置可惜?那就争取过来悉心料理,让它成为四季芬芳的花果园……

杭州有“湖墅八景”,而这里有“世外十景”:世外大道、热力空间、乐享阅读、开心农庄、山水云间、阳光长廊、创意街区、水墨桃源、走遍天下、方圆小景,校园里的每一堵墙、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都是无声的教育场。

国际部大厅中心最醒目的背景墙上,一个“World中国心”谐音标语的巨大装饰将国家观念、文化认同进行着润物细无声的传递;双语部教学楼的走廊里,一张张红色KT版展示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大事件,将红色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校园环境;独具世外特色的阳光长廊,让学生既有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国际视野的开拓……好的教育,无需不停说教,就是要像这样耳濡目染。杭州世外的点点滴滴,都映照着这所学校传递给人的内心感受:充满关爱、以学生为本。

课程育人:取中外之长,推动理解和融合

2021年4月8日,千年运河畔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小红军”——杭州世外二年级全体学生。他们在老师和爸爸的陪伴下,开始新时代的“长征”之旅,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小小少年意气风发,5.2公里的“长征”路在欢声笑语中不再漫长。“强渡”大运河、“誓师”运河天地、“飞夺”轻纺桥,孩子们尽情展现才智;“京杭大运河全长几千米?”“京杭大运河由哪位皇帝建造?”“你知道京杭大运河沿岸的红色故事吗?”孩子们对答如流。最终,全体师生“会师”杭州世外,接受陈民仙校长颁发的奖牌鼓励。

这是杭州世外运河文化课程中的“小脚踏运河”主题活动。陈民仙校长说:“杭州世外毗邻古运河畔,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小脚踏运河不仅融合了学校德育活动‘阳光爸爸系列主题之‘爸爸的运动鞋,也让孩子们在寻找运河文化的过程中体验长征之路,传承敢于担当、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作为一所国际化学校,我们文化的根在中国。”在陈民仙校长看来,培养“中国心、世界眼”的世界小公民,不仅靠耳濡目染的校园文化,更得益于学校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千年古运河是一本活生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教材,做好“运河文化课程”,将山水文化和人文精神与学校教育相融合,运河边的杭州世外责无旁贷。

从低年级的“童眼看运河、小脚踏运河”,到高年级的“童声赞运河、巧手汇运河”,运河文化课程让孩子们了解文化历史,发掘精神内涵,孕育家国情怀。

“和融”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体现,杭州世外将其践行于课程建设之中,融合各国文化,凸显国际化特色。教养课程、智慧农场课程、Balls课程、食育课程、戏剧课程等,让学生在接受国际礼仪、体育、生命、艺术等教育的同时,拓展国际视野。

“主题式课程”,由中外教师同时进班合作教学,引导学生对一个主题进行探索与研究,培养其实践、合作、交流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综合素养。中西方多元文化融合、传统与现代文化融合、海派与本土文化融合,让学校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也让学生获得综合竞争实力。

在推进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进程中,杭州世外并不一昧照搬国外的东西,而是取中外教育经验之长,融中西文化之优,做到引进和牵手、理解和融合,促进本土教育的理念更新、课程改革、方式转变,培养学生成为有中国心、民族魂,有全球视野、国际情怀的终身学习者和具有未来全球胜任力的世界小公民。

教师育人:培养微笑教师,助力专业发展

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陈民仙校长心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就是一个简单的单词——SMILE(微笑)。杭州世外的教师,最重要的特质就是“SMILE”——

Self-Confident(阳光自信)、 Moral(品德高尚)、 Innovative(富有创新)、 Love to Learn(终身学习)、 Empathetic(有同理心),组成了由“SMILE”展开而来的杭州世外“五人格要素”。而做一个“SMILE”教师,岂止是微笑那么简单。

“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从老师的微笑里感受到爱,感受到自信和力量。”陈民仙校长如是说。

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有”好老师,基于此,杭州世外深化打造了“世外osos”微笑教师。学校根据教师结构特点,借力各类实训资源,通过坚定信念、搭建平台、专家引领、借助名师,培养有理想大情怀(Optimism)的教师、有目標大能量(Stamina)的教师、有眼界大视野(Open-minded)的教师和有追求大智慧(Smarts)的教师。

“周四萌芽社”为青年教师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师徒结对”促进教师业务能力持续发挥发展;“三名工作室”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在杭州世外,每一位教师都在这一方水土上快速成长,在个人与团队的相辅相成中形成了一支有职业自信、有道德情操、有创新精神、有学习能力、有世外因子的“SMILE”团队。

于是,当被问及“杭州国际化教育方兴未艾,面对同质化竞争,杭州世外发展的核心优势在哪里?”的时候,陈民仙校长会不假思索而自信地答道:“核心在于教师团队。”

AI育人:打造智能学习空间,构建信息化特色

在杭州世外,二维码在校园内随处可见,学生们扫码学习的身影也随处可见——

学生的每一幅作品有二维码,同学们可以扫码观看作者对作品的讲解介绍;农场中的每一种植物有二维码,学生扫码即可学习植物的特性或种植方法;教室里的工具上有二维码,学生扫码即可观看相关工具的操作讲解视频;课堂学习资料也有二维码,学生扫码即可查找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

二维码的普及运用是杭州世外打造智能学习空间的重要举措,为学生创设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泛学习环境。

AI智能时代,杭州世外重视科技创新,积极思考如何将AI与教育深度融合,将AI技术运用于校园环境建设、课程实施、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致力于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加智慧的未来。

学校根据学生实际,开发并实施的“iPad素养课程”“Fun With Coding”编程课程,让学生掌握各种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编程兴趣与能力。学校独立运营的“校园App应用程序商店”为全校师生提供服务,支撑学校“BYOD”课堂教学的开展。此外,Scholastic英语分级阅读平台、高尔夫模拟系统、智能手环等一系列前沿AI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之上,使杭州世外的学科教学形成了各自特色,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撑。

近年来,通过“世外智能云平台”,杭州世外还积极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线上线下“智能混合式学习模式与评价体系”,打造学校智慧大脑,建设全新的教育生态。

智能学习空间的打造,为AI时代学生的学习赋予了新的意义,不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空间,更让学生在这样的空间中发生真正的学习,让学生在未来成为具有数字化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建校八年来,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杭州世外在“让学生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进学校”的教育理念下走出了一条“取中外教育之长,融中西文化之优,扬师生个性之特长,育走向世界之人才”的教育创新发展之路。传承,创新,未来,相信全体杭州世外人也将不忘初心,一步一个脚印,向高品质现代化教育迈进,朝着“创百年名校”的梦想不懈努力奋进。

猜你喜欢

中国心运河杭州
杭州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