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定向医学生“多维度培养”工作

2021-12-16法克里比努尔阿布都热依木罗瑾琰

科教导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

法克里比努尔 阿布都热依木 罗瑾琰

摘 要 订单定向少数民族医学生进行重点培育培养,是提升边疆地区医学人才质量的有力举措。临床医学院基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区域分布、历史习惯、语言风俗等因素,结合学生的现状,摸索出适合少数民族定向医学生的“多维度培养”工作法,从思想、教学、管理、实践、文化等方面,在育人模式、方法载体和育人经验等方面,逐步形成符合民族教育规律的长效机制和培养模式。

关键词 少数民族;定向医学生;多维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33.046

Working Method of "Multi-dimensional Training" for Minority

Oriented Medical Students

Kribinur Abduriyimu, LUO Jinya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 Health Sciences, Shanghai 200237)

Abstract Focusing on the cultivation and training of ethnic minority medical students is a powerful measur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talents in border areas. Based on the ethnic regional distribution, historical habits, language customs and other factors of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the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has explored a "multi-dimensional training" working method suitable for ethnic minority oriented medical students from the aspects of ideology, teaching, management, practice and culture, we will gradually form a long-term mechanism and training mode in line with the law of ethnic education in terms of education mode, method carrier and education experience.

Keywords minority; directional medical students; multi-dimensional training

1工作背景与问题

上海健康医学院作为上海市对口援疆的重点院校,每年为新疆喀什地区培养30名少数民族临床医学(全科医生方向)全科医学人才,自2017年以来已招收四届共98名新疆学生。基于少数民族大学生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特点和地域特征,其学生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严峻性。

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少数民族学生家庭文化教育程度、政治觉悟以及认知水平普遍较低,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环节相对薄弱。特别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重视程度还不够,针对性还不强,并且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充分调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积极性,其主体性地位还不够突出。

管理工作:受本民族风俗习惯及语言等因素的影响,直接导致他们无法完全适应校园文化生活,无法完全融入学校的生活与学习圈,继而产生“小团体”、性格封闭、参加集体活动不主动、心理敏感等一系列负面现象。

学业困难:少数民族学生面临严重的学业困难问题,如英语、数学、物理、计算机等课程基础薄弱,学习难度较大,导致学生成绩不及格率和重修率较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学习体验和效果一般。

社会实践及公益: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公益实践类活动参与率普遍偏低,实践能力和公益意识有待加强。

文化认同: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无法将本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进行积极地整合,认同危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难度。

2 具体方法与实践

2.1 思政育人

临床医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开展各类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活动、主题班会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不定期开展主题教育解读民族政策,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将政治思想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多措并举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思政及理想信念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使他们正确认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的重要性。

2.2 教学育人

为重点充实新疆喀什地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以培养“下的去、干得好、留得住”的健康掌门人为总目标,在理论课程与临床教学设置上,为学生适应当地医疗卫生岗位做好前期铺垫工作:

关注学业困难:为切实解决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业上的实际困难,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以及骨干党员教师与定向班学生一一结对,以导师身份精准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以及本科专业选择等问题;聘请了我校品学兼优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以勤工助学的方式为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开设了“课外小老師辅导班”。针对英语基础薄弱,联手学校英语教研室专为喀什班开设“四级强化班”辅导班自开设以来,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制定“与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联合培养临床喀什班合作细则”,设置少数民族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定期组织召开喀什地区人才培养交流研讨会,听取喀什地区当地卫生服务机构对人才的要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 制定临床医学专业各阶段早期临床实践(见习)及临床实习。为学生适应当地医疗卫生岗位做好前期铺垫工作。在学生见、实习期间,由专人担任“兼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与专业教师一起加强学生的管理,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为帮助学生及家长明确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生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入学教育强调了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考核要求,提供学习方法技巧,通过“临终关怀”主题暑期社会实践、“兔博士”叙事医学、庄严神圣授白袍仪式、PBL课程等特色活动,引导学生注重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医患沟通技巧、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基层卫生服务操作能力,提升尊重生命、科学精神、关爱病人、全人理念等职业素养。

2.3 管理育人

以半军事化管理为切入点,聚焦医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半军事化管理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以管理取胜,以管理促学,开创了喀什班学生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军事化管理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德育促学并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凝聚力。

开展家访工作,建立无缝对接。为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育人已不再局限于校园,学院通过“走、见、聊”的方式,深入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家访工作。通过实地走访,进一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介绍学校文化与政策,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关爱,实现对学生的精准关怀。

加强日常指导,开展少数民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指导。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入学心理健康指导、能力提升素质拓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等),从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进行正确的指引与教导,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从行为引导入手,以进行个体指导和团体辅导的方式进行评价、反思和整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嵌入式居住和无缝隙交流,加强交流、交融、交往。临床医学院少数民族学生与各民族学生嵌入式居住和无缝隙交流是多元文化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同室居住、共堂学习、共同活动、共同奋斗、互相帮助和互相交流,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快速过渡跨文化、跨环境、跨民族的适应过程。

学院建立一人一档案,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根据民族特色需要,配备地方专职管理(辅导员)老师跟班,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生活需求。

开展各类素质拓展及讲座培训活动,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使学生之间加深交流并获得班集体归属感,指导学生明礼诚信、严于律己,帮助学生度过愉快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开设“大师论坛”系列讲座活动,邀请曾去新疆援疆的优秀医学人才,面对面全方位为学生解读基层人才需要,开展医学生信念教育,通过学习事迹、交流座谈等方式,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塑造少数民族医学生的医德认识、医德感情、医德信念、医德行为和习惯,坚定医者使命,提升职业素养,将医学人文精神融入培养过程。

2.4 实践育人

为响应国家发展战略,瞄准少数民族地区医疗精准扶贫,临床医学院重视开展少数民族医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自2018年以来,三届少数民族学生每年暑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班级组建团队覆盖班级总人数,做到全员参与,除班级团队活动外,积极参与校团委暑期社会项目及临床医学院医疗下乡活动,多途径参与实践育人活动。与此同时,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医院志愿者等社会公益活动,学以致用、反哺家乡。

2018年新疆喀什班“普及国语,健康随行”的暑期社会实践在新疆喀什地区传授普通话用普通话来描述基本病情,落实“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普及、宣传学习国语、预防疾病知识和倡导健康生活。此活动荣获上海市知行杯3等奖。

临床医学专业新疆喀什班学生随上海市全科医学专家赴新疆喀什地区的泽普县、叶城县、巴楚县、莎车县,学习医疗咨询与保健,参与社区现况调查和健康教育讲座,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服务社会、响应健康中国的需要。

2019年临床医学专业新疆喀什班“健康行,至生命”与“健康守门人”2支队伍赴新疆喀什社区、乡村、学校开展了急救普及、健康宣讲、了解基层人民卫生状况等活动,感受了民意,感悟了民心,培养学生基层卫生服务操作能力。

2019上海市教委暑期三下乡项目,由团委牵头,组织喀什班学生和上海本地生源,多专业结合,多民族协作,组建医疗服务文化交流团“医者天下,健康同行”,赴新疆喀什开展相关实践服务活动。该团队获得2019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

2020年“医者天下、健康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新疆喀什和上海,由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该项目获得2020年全國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同时也获得上海市“知行杯”二等奖。

志愿者团队:团队成员米尔卡米力同学在基层医院防疫一线支援时长70 余天,被上海市较为评选为上海十大年度任务。以身作则组织团队成员积极投身社区疫情防控志愿工作,服务新疆的疫情防控大局,充分体现了志愿者的担当、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020年7月18、19级临床医学喀什班组成“健康万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四史”学习、急救技能科普、传染病知识普及、健康饮食指南、心理健康关注等五支社会实践团队,进行宣讲与科普。 在线传播内容获得了大批群众广泛好评。

2.5 文化育人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本民族文化与校园主流文化进行积极地整合是巩固并深化中华民族多元文化认同的切入点。临床医学院以少数民族学生文化认同为指向,在教育管理中坚持以促进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工作为着力点,丰富业余生活,创造非专业素养提升,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通过文化育人的途径培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通过开展“红色文化之旅”系列活动,参观张闻天、陈云故居、中国解放纪念馆、傅雷图书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意识和归属意识,进一步筑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参观上海历史博物馆、游历东方明珠、世贸中心等知名地点,感受上海文化,迅速适应学习、生活的同时,感受祖国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绚丽,引领大学生始终坚信实现共产主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

每年十一组织少数学生参加升国旗仪式,并开展少数民族学生交流座谈会。中秋节、端午等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开展做月饼、包粽子等传统文化活动,利用每一次节假日,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优秀的文化精神濡染和塑造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灵与人格,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由内而外的认同意识。

3 达成目标与成效

结合学生的现状、需求,“多维度培养”工作法在定向少数民族医学生管理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效。思政教育工作贯穿于理论学习、专业提升、社会实践、文化活动中,做到多维并举、同向而行,调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思政工作入脑入心;文化认同培养策略,促进学院少数民族医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提升;学业课程量身设置为定向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就业发展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业及就业;学生管理工作紧扣学生民族特点、心理特征、行为习惯等特殊因素,针对性制定管理方案,帮助学生融入校园、适应环境;实践育人过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多次获奖,极大鼓舞学生团队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知行合一,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培养刻苦耐劳精神、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巩固完善学校的教育内容。

临床医学院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培养,在订单定向少数民族医学生培养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对后期的订单定向班级培养及全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通讯作者:罗瑾琰

参考文献

[1] 栗红侠,孙英梅.思政课“五模块”立体联动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1,35(04):526-529.

[2] 刘颖.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多维度融合育人必要性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25):98-99.

[3] 陈奕.“多维度-全方位”的新时代大学生“立志教育”模式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9,6(97):172-173.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西南少数民族主题人物创作作品选
漫话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谢雱绥宁少数民族村落油画写生作品选
少数民族的服装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定义的新思考
论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中面临的问题与出路
独特的中国少数民族民居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