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群红色教育资源应用于高校学生实践活动研究

2021-12-16金鑫

科教导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实践活动

金鑫

摘 要 迈入新时代,高校与各类博物馆群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让学生实践活动与红色教育资源融合,这对于提升学生思想认知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积极作用。有鉴于此,本文基于博物馆群红色教育资源等相关理论,提出目前博物馆群红色教育资源在高校学生实践活动面临的困境,同时提出具体的针对性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照。

关键词 博物馆群;红色教育资源;高校教育;实践活动;创新之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33.015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Museum Group Red Education Resources to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al Activities

JIN Xin

(Kunming University, Yunnan, Kunming 650216)

Abstract Entering the new er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established good cooperative relations with various Museum groups to integrate students' practical activities with red education resources, which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cognitive level and establishing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values and world outlook. In view of this, based on the relevant theories such as museum group red education resourc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museum group red education resources in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targeted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relevant research.

Keywords museums; red education resources; higher education; practical activities; the road of innovation

在目前我国博物馆群建设过程中,红色教育资源的推广宣传,已经在高校学生实践过程中取得较好教育效果,广为高校所喜爱和关注。[1]然而,在新形势下受制于疫情的困境,国内博物馆群红色教育资源在高校学生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回应时代需要,充分激发博物馆群活力,让其在高校学生实践过程中发挥正向积极作用,成为目前研究的关键议题。

1 相关理论内涵

1.1 博物馆群红色教育资源的内涵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族人民始终坚持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由此形成伟大革命精神和载体,即为红色文化。这种文化主要通过物质、精神、文学艺术三重表现形式构成。[2]博物馆群则是集聚与整合红色文化资源的关键载体,其展示与收藏了较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实物性和空间性的巨大优势,阐述了翔实的历史内容、丰富直观的文化展品,是激发人民群众爱国情怀、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在目前环境下,我国博物馆群建设更加丰富多彩,所包含的红色教育资源愈加豐富,这为展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红色革命精神提供了坚实的空间载体,也为列示中国奋斗精神提供了有效内容。在此基础之下,许多地方通过构建博物馆群,打造不同形态的红色教育资源,形成了地方特色。

1.2 博物馆群红色教育资源在高校学生实践中的价值意蕴

作为一种把握时代主题、大胆探索创新的重要思想武器,红色文化资源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关键启示作用。而承接红色教育资源载体的博物馆群的建设,对于高校学生实践教育有较大的启示作用。在红色革命精神中,从红船到井冈山,从延安到西柏坡,全面布局了中华优质红色优化资源,而且这些资源均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需要,走到民族进步前列,且积极迎接社会发展的潮头。[3]这种情况下,博物馆群建设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不断推进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有利于提升高校学生实践进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的了解,提高其对中国优质历史文化资源的认知与认同。面对新时代下的各类挑战的需要,高校要想加强学生实践教育,离不开对博物馆群红色文化资源的学习。这要求高校应当突破传统瓶颈,以创新勇气与改革魄力,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推进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为大学生实践教育打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2 博物馆群红色教育资源在高校学生实践中应用的局限性

2.1 参观活动效果不佳

现实情况而言,博物馆群以红色教育资源为主题的高校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并不乐观,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效果与客观参与情况之间存在一定矛盾。以上海博物馆群的红色文化资源参考效果为例。上海留有一定数量的博物馆群,其中涉及中共一大会址、宋庆龄故居、龙华烈士陵园等等,且为多数高校学生实践活动的场域。高校学生在参观这些博物馆群红色文化资源时,通常以校内组织活动为主,且人数约为10人。这些群体活动形式较为单一,通常包括合影、听取讲解、提交心得等内容,实际参观天数为0.5-1天。虽然说,这种参观模式比较成熟,学生参与程度较高,但对其了解红色文化资源并无有效帮助。实际原因可能是,博物馆群罗列形式较为单一,活动表现内容简单,学生参与时间较短。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很难深层次了解历史真实情况,也就难以形成深刻认知。笔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这类参观活动主要是学校下达的任务,形式难以突破,所以参观效果并不好。

2.2 实践项目难以落实

实践过程中,许多高校在对接博物馆群红色文化资源、提高学生实践认知程度时,通常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导致最终实践活动、实践项目并不能很好落地,也就难以发挥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育人价值。[4]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受制于时间方面困扰,许多博物馆群红色文化资源的实践项目存在时间要求,多数集中在寒暑假同时耗时较长。高校既要明确学生时间安排,也要考虑教师带队时间,二者之间的协同具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地点因素的局限,导致项目落实困难。目前情况而言,许多高校城市缺乏足够的红色教育资源,与之相关博物馆群较少。这对红色资源匮乏的高校来说,要举办类似实践活动,通常需要去往其他地区进行参观。而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交通、住宿、餐饮、学生安全保障等内容,均需要高校明确需要考虑的内容。此外,客观因素导致项目落实困难。自2020年初疫情以来,许多博物馆群对外来人员进行了限流,这对于高校对接红色教育资源,推动学生实践项目落地具有较大困难。

2.3 志愿活动缺乏激励

一般而言,博物馆群红色教育资源的落实与推广,不仅需要高校的进一步推进,还需要有相关学生加入志愿活动。参与这类活动,大学生不仅可以形成明确的社会责任及历史使命,也可让博物馆群红色教育资源能够不断在学生群体中得到弘扬,并且传承历史文化价值,也是推进实践项目的更有力措施。[5]但实际上,鲜有高校大学生参与红色教育资源宣传活动。分析其中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缺乏一定的激励政策。大学生如若担当博物馆群红色教育资源宣传的讲解员,或为游客提供大量服务,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及一定的资金。这对原本没有收入来源的学生而言,缺乏足够的动力去参与志愿宣传活动。再加上大学生并未认识到宣传红色教育资源的重要性,所以导致他们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尚未形成精神方面的激励机制。目前,志愿宣传活动秉承自愿参加原则,高校对此并未进行强制要求。然而缺乏足够的精神方面的奖励,也使得高校大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参与宣传过程中。如若将奖学金、优秀学生等奖项设定到学校评定内容中,或通过表彰参与志愿者学生,则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学生参与博物馆群红色教育资源宣传活动。但实际上,很少有高校对此作出一定的改变。

3 博物馆群红色教育资源应用于高校学生实践的创新思路

3.1 制度层面:建立保障机制,增强社会与高校的合作互通

第一,地方政府制定政策,对博物馆群红色教育资源展览时间、方式作出宏观性的规范。例如,可在每个月分层次向高校、中小学开放,实现相互交错进行红色革命文化教育的目的。不仅如此,政府可以在政策中,增设一些关于高校学生群体预约功能,提高大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再局限于一小部分组织的方案。可通过提前3-5日预约进入场馆,同时配备专业讲解,提高大学生的认识水平。另外,高校、红色教育资源博物馆、政府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共同制定相关政策,由此保障大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实践活动的权利,同时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其中。第二,建立实践教育保障机制。政府方面,应完善可持续性发展的教育目标规划,同时投入激励政策吸引大型企业对红色教育资源建设的投资,为支持高校宣传红色文化的企事业单位给予一定的税收、贷款优惠政策,让红色教育媲美公益事业。各红色场馆方面,要承担起面向学生群体教育责任,施行对大学生免费开放、优先开放、资源共享等政策,降低高校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实践成本,实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第二课堂阵地功效,增强文化资源与人的实际性效果。第三,建立红色教育资源宣传氛围。政府相关部门在特殊的战争纪念日内,通过执行话剧、演讲、电视台采访类节目,通过防空警报长鸣,提醒众人勿忘国耻,感怀先烈,提高对大学生红色教育资源的利用,增强大学生认识水平。

3.2 教学层面:搭建在线平台,助力大学生完成红色教育的接力跑

将“新意”与“特色”融入博物馆群红色教育资源实践过程,能够让高校大学生实践不仅停留在参观的传统层面,还能与时俱进的吸收特有元素与活力,让红色教育资源成为初心使命的接力棒。一方面,建设红色教育资源网站。在多元化的新媒体媒介中,在众多网络传播媒介中,网站应用率较高且检索、维护相对容易。所以,多数博物馆、高校开始构建平台网站,以之为媒介向学生提供了红色加以资源检索平台,增加了红色思想文化的宣传力度。有鉴于此,博物馆方面,应当借助校园红色网站,加强构建本地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网站,不断挖掘红色教育资源精神内涵,进一步构建“线上博物馆”,优化网络传播环境,并提供红色教育资源下载路径。高校方面,将红色信息、网站同线下课程进行融合,可在特殊时间节点可通过网站推出红色主题慕课,打造网红精品思政课,或者完成课程作业布置、课程资源下载等内容。另一方面,优化在线社交互动沟通机制。高校应通过社交软件,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教育资源的在线了解、观察的兴趣。高校方面可借助已有官方微博与微信公众号,不断推进与博物馆的联系,推进大学生实践过程落地。具言之,高校与博物馆可通过制作地区特色红色文化资源宣传片并上传至微博或微信平台,或以网络直播的方式邀请学者专家在线讲解红色文化,也可以通过在线互动、电子问卷等方式实时得到学生的反馈,进一步完善具体教学工作。

3.3 环境层面:营造红色氛圍,建设宣传思想工作系统

在将博物馆群红色教育资源用于高校学生实践项目中,高校不仅要以体现红色教育资源为主体的教育功能,还需要营造良好红色教育文化氛围,从而形成从开发到实践再到引领传承,而不要以娱乐化、庸俗化的方式推广。具言之,第一,将整理、编排零散宣传思想工作内容,形成具有整体性工作模式。学校应从制度保障,推进博物馆群红色教育资源的顺利开展。整体部署方面,在校党委的配合下制定工作具体制度。同时,各级部门有效配合,让宣传思想工作能够做到层层递进,落实学生群体之中。学校应定期组织师生团队开展实践活动,以保障师生组织参与红色主题活动的积极性。第二,营造红色教育资源开展活动的管理和运营氛围,推进博物馆群红色教育资源的有序落实。具言之,高校可组织起科研力量及有经验教师团队,围绕红色教育资源进行编写育人教程,同时结合博物馆红色教育资源内容,积极召开主题学术研讨会,充分让大学生实践与博物馆红色教育资源充分结合。

4 结语

如何将博物馆群红色资源应用并服务于高校学生实践活动,发挥其本身的育人价值,已成为目前高校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博物馆建设存在一定的不足,与高校对接不畅,不利于服务高校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因此,有必要讨论新时代下,博物馆群红色教育资源在高校学生实践活动面临的困境,同时针对性地提出具体优化建议,可为相关参与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整体来看,目前国内博物馆群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其在红色文化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通过对博物馆群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学习,从中汲取积极奋斗的力量,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对于高校而言,将博物馆红色教育资源引入学生实践过程,能够弘扬社会正能量,也可以为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提供一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屠家宝.红色美术作品对于提升高校党员教育效果的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9):46-47.

[2] 许珊,臧玉多.红色文化资源:党员干部教育的有效载体——以皖西红色文化为例[J].卷宗,2017(35):267-267,268.

[3] 沈谦芳,蒋建农,卢大有,等.“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座谈会”专家视点[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9(1):1-12.

[4] 袁玉梅,安慧,王庆玲.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中的作用——基于陕西高校的调查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21-27.

[5] 黎小玲.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5):160.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实践活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研究
高校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发展现状分析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