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K”视域下新媒体赋能幼儿美术活动的应用研究
2021-12-16匡明霞
匡明霞
摘 要 本文基于“PCK”理论,探索了新媒体技术环境下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领域知识(PCK)专业提升策略”,并通过案例分享了如何借助新媒体技术进行新型师幼互动,追随幼儿的经验,挖掘游戏化、生活化、自然化的创意美术活动课程,帮助幼儿获取美术核心经验的。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幼儿美育核心经验;领域知识“PCK”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33.042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Children's Art Activities Based on New Media from "PCK"
KUANG Mingxia
(The Second Kindergarten of Yangzhong City, Yangzhong, Jiangsu 212200)
Abstract Based on "PCK" theory, this paper explores teachers' professional promotion strategies of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 in children's art activities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and shares through cases how to carry out new teacher-child interaction with the help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follows children's experience, explores game oriented, life oriented and natural creative art activity courses, and helps children acquire the core experience of art.
Keywords new media technology; core experience of children's art education;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
信息化及人工智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瞬间融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及管理中,来不及思考就已用上。因而就出现为了用而用的现象,并没有真正明白新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及教育价值。幼儿园美术领域尤为突出,新媒体技术应用往往是传统教学活动模式换了一个呈现方式,是传统教学工具的形式替换。那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突破传统的幼儿美术活动中师幼互动模式,赋能教师提升幼儿美术学科的“PCK”水平,帮助幼儿更好地去“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1]呢?我们做了一些实践探索。
1 理念鹰架
“PCK”是“领域教学知识”的简称,最早是美国舒尔曼提出的教学过程中特有的知识,它是教师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的整合。[2]华东师范大学陈杰琦等教授从操作的角度将“领域教学知识(PCK)”定义为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教什么——教学内容知识,怎样教——教学方法知识,以及教谁——教育对象知识[3]这为我们一线教师深入理解幼儿美育“教与学”的过程提供了帮助。
基于“领域教学知识”理论,我们利用各类新媒体技术,与儿童同视角去观察自然和世界,发现他们的兴趣及需要,从而更准确地发现我们的教育对象的“最近发展区”,探寻适宜的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图1)。
图1
2实践策略
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的新媒体主要有:交互式电子教学设备类、数字化学习终端类、人工智能编程类、在线课堂类、互联网+二维码识别、自媒体、融媒体的综合应用等。
2.1 新媒体赋能教育资源建构——提升教师的美术学科知识
“PCK”的第一维度“学科知识——教什么。”这里不是一味强调学科知识,即要关注“发展适应性教育”即他们的发展阶段以及先前经验准备,[4]来确定教什么。
2.1.1 “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提升教师资源筛选能力
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资源免费的、付费的都云集小小荧屏,轻轻点击就能为我所有。例如找寻幼儿水墨画学习内容。我们利用“互联搜索功能”设计搜索关键词,互联网大平台就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水墨画”各类模块的数据资源,在各类文库、图片、课件、视频中我们找到由画家林风眠首创的彩墨画以及彩墨画杰出代表吴冠中的作品非常适合幼儿欣赏和学习。于是利用滴、印、洒、甩、敲、破墨等游戏方法,让幼儿感知了水墨挣脱笔尖融入宣纸变得扑朔迷离、变幻无穷的巧妙景象。通过这样的资源搜索、筛选能帮我们积累丰富的美术活动资源。
2.1.2 自媒体捕捉自然之美——提升教师挖掘自然生活微课程能力
带上会发现美的眼睛+一部随身携带的手机走进自然,捕捉风雨雷电、枝上果实、路边花草、沉鱼飞雁、孩童嬉戏等自然、生活、娱乐、学习、工作景观并在微博、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美篇、抖音、新型视频等自媒体软件平台展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也让我发现了自媒体平台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我们应用,教师、幼儿、家长都有可能是课程资源的挖掘者。于是我鼓励家长、师幼一起将自己捕捉到的优秀资源上传到班级群,就如同我们发“微信朋友圈”一样自然而然,教师再做筛选生成活动微课程。例如:有一朋友无意间用手机拍到小朋友在路边摘狗尾巴草的视频,孩子们特感兴趣,于是我利用交互式电子教学设备设计《狗尾巴草》创美活动,孩子们用拓印、装置艺术、揉碎重组创作了各种各样的趣味作品。其中一位小朋友用超轻黏土与狗尾巴草做了一条毛毛虫,并把它插到了一只坏的苹果中,大声的说:“我吃到一条虫。”孩子用其智慧创造性的、艺术性的表达了自己的生活经历。
2.1.3 智能环创满足幼儿自主创新——提升教师建构传承创新课程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我们积极尝试创设“智能环境”,在幼儿平板电脑、手机等设备中储备各种绘画、手工、创意作品的“视频”“微课”“绘本”等美术活动资源支持幼儿自主性学习。例如:区域活动中我投放了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吸引了许多孩子,他们自由点播、临摹和创作,一周时间他们创作了一本水墨绘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这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2.2 新媒体赋能教师对教育对象的认知——提升教师因人施教的能力
每位儿童成长的环境、遗传基因不同,他们发展的速度、领域优势、认知方法、学习特点都是不一样的。只有深入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才能帮助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向高一层次发展。这也是“PCK”第二个维度“学习者的知识——教谁”。于是利用新媒体技术与幼儿美术发展元素相关联的数据评价方案,构建一个基于网络的可视化图表,创建个性化幼儿电子档案,协助我们很好的了解每一位教育对象,形成合理的个性化的数字化评价。同时回馈、优化我们美术课堂模式或调整我们的活动实施方案。满足幼儿天生好奇、喜欢游戏、好模仿、喜欢野外、喜合群,喜成功、喜欢被称赞等天性发展。[5]
2.3 新媒体赋能美术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优化——提升教师的教育机制
优化美术活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PCK”另一维度“教学策略知识”,是指教学法与教学的艺术。[6]4月份我在一个“微信公众号”里看到一幼儿园老师带着5、6位小朋友分散在油菜花地写生。可是写生的作品全都是用棕色水粉颜料画油菜花杆,杆的两边用统一绿色画长短不一的油菜花分枝,枝头点大小几乎一样的黄花或叶子,别无其他。孩子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写生,作品却是一模一样。互联网传递的这些信息不得不引人深思:教育不是作秀,是需要有方法有策略的去引导孩子的。只有当新媒体技术传递或协助幼儿将万物富有灵性的创意表达时,才能体现其教育价值,彰显教师教育教学设计的魅力所在。
2.3.1 视听结合——多感官体验
那如何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把跨时空、跨地域、跨周期的素材呈现给孩子,打开幼儿多感官通道,产生心灵萌动,进行艺术创造呢?比如:名画欣赏,因为它的“静”、作品太“专业”幼儿几乎不感兴趣。在欣赏《鸟的天堂》时,我们配上不同鸟儿的叫声和轻音乐,再由远接近由小变大的展开大师的作品,瞬间就把我们和孩子一起带入大师的树林,静静的、慢慢的靠近,竖起耳朵倾听鸟儿的对话,瞪大眼睛捕捉画中自己最喜欢的鸟儿生动的形态、羽毛的色彩,想象它们之间会发生的故事。此刻没有一个孩子大声说话,唯恐惊飞枝头鸟儿的栖息。“信息技术”的辅助,打开了幼儿多感官体验通道,让美术活动欣赏不在枯燥无味,而是身临其境充满幻想,为后面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2.3.2 整体局部——多角度思维
一位家长朋友在微信群里发了她的孩子去超市独立购物的小视频,引来许多家长孩子围观点赞。于是我们抓住这个兴趣点设计活动《我们在超时》孩子们用画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去超市购物的趣味故事。这是一个整体观察与描绘,但人物的表现都很平淡。于是再次利用家长拍的那个视频,进行截图、拍照、局部放大等功能展示了:“进超市”“出超市”画面,开启细节局部观察《我的惊奇发现》,此刻孩子发现了:“进超市车子是空的”“小朋友眼睛看着货架”“一只手推车不用力”“出来时车子装得太满了”“眼睛盯着车子里面,担心东西會掉下来”“推的时候很用力”“脸上都出汗了”“很开心”……然后我让他们再次表征,孩子们把进超市和出超市不同的情景并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描绘的惟妙惟肖,这次孩子们关注了人物的动作、表情和发生的事件等。展示作品时,有小朋友说道:你画的是“空的”我是“满的”,我画的是“进”,你画的是“出”,我急忙抓住这个很好的机会问:“你们还有谁和谁画了相反的画面?找一找?”小朋友们迅速找出一组组画有“上—下”“高—矮”“大—小”等。我顺势而为:“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是可以用一组反义词来表示的呢?用你们的眼睛去观察找寻,并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于是第三课时生成了:《一组反义词》。孩子们用他们敏锐的小眼睛、自己的审美和已有的表征经验,有的画、有的用手机拍、有的泥塑表现了:茶杯有盖(关),杯口冒热气(开);灯泡无光(关),灯泡闪烁(开);观光电梯我们(上-下),桌(上)小猫桌(下)小狗,头(上)顶碗脚(下)踩球的杂技表演,树(上)苹果树(下)我;还有用星星月亮表示(白天—黑夜),门(里)—门(外)等等,孩子们在自然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开启了对身边人和事的关注,独特思考与表现。展示了幼儿良好的艺术思维品质和创造,更展示了教师的教育机制的提升。
2.3.3活动助推——多实践反思
教师“教学策略知识”的提升必须在活动中去磨炼反思再实践,否是就是纸上谈兵。我们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将班级美术活动区域与幼儿园的尚美工作室进行联动分设“绘童梦”“塑童真”“编童梦”等区域。并利用数字化学习终端类,线上微课与线下新媒体互动课堂协同教学,让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知去发现,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大胆的表现美和创造美。
3 展望未来
“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实现教育从数到质的转变,具体而言是要实现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营造新的学习生态,以迎接和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随着儿童早期教育“领域教学知识”(PCK)研究不断深入,以人为本的、服务于人的发展的虚拟学习平台、网络空间功能模块、高效管理数据库软件越来越丰富、实用、便捷,新媒体技术赋能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的途径与方法会更多更有效。
本文系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21年度重点课题《新媒体技术在幼儿美术“PCK”中的有效应用研究》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2021-R-96119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02、03.
[2] 周兢.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检验[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2:001-007.
[3] 周兢.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检验[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2:001.
[4] 周兢.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检验[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2:017.
[5] 唐淑,何晓夏.学前教育史[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198-202.
[6] 周兢.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检验[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