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

2021-12-16魏奇彬许实霖

科教导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实现路径劳动教育职业院校

魏奇彬 许实霖

摘 要 劳动就是实现自身知识技能与生产生活接轨,向生产生活转化,进而产生自身价值和经济社会价值的形式。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服务他人社会、成就自身价值的关键一环,至关重要。本文从价值导向入手,考察当前劳动教育现状,结合实际,从观念、设计、主体、渠道、评价五大方面提出了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33.005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Labor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Wei Qibin[1], XU Shilin[2]

([1] Shantou Polytechnic, Shantou, Guangdong 515000;

[2] East Guangdong Technician College, Shantou, Guangdong 515000)

Abstract Labor is the form of realiz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ir own knowledge and skills with production and life, transforming into production and life, and then producing their own value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value. Labor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 key link to guide and help students realize the application of what they have learned, serve others and society, and achieve their own value. Starting from the value orientation,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reality, and puts forward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labor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concept, design, subject, channel and evaluation.

Keywords the new era; vocational college; labor education; realization path

縱观人类发展史,劳动就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条件。[1]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创造者。[2]恩格斯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3]劳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劳动就是实现自身知识技能与生产生活接轨,向生产生活转化,进而产生自身价值和经济社会价值的形式。基于此,学校教育更加重视劳动教育,建构更为完善的劳动教育模式,以深化整体育人体系,意义重大。职业院校承担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技术技能劳动者的重任。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服务他人社会、成就自身价值的关键一环,至关重要。

1 价值导向:知行并举亟须重申

1.1 要树立新时代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的首要价值就在于引导、帮助、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逻辑演进中,我们不难推出劳动造就了人发展,劳动成就了人价值,也不难推出劳动创造辉煌历史、灿烂文明。一定意义上讲,一切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的终极来源是劳动人民的劳动,劳动者具有“无上光荣”的地位。二是要充分认识到劳动的主体。劳动的主体就是劳动者。作为劳动者,要劳动中自我尊重和自我肯定,并尊重和赞赏其他劳动者。三是要充分认识到劳动的形态。农业社会,人类劳动以体力劳动为主。大工业时代以来加剧了社会分工,一部分体力劳动被机器所取代,脑力劳动的作用日益凸显,劳动形态变得越来越复杂。随着时代的发展,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融合发展已成为趋势。

1.2 要涵养劳动态度和劳动精神

劳动教育的价值还在于涵养劳动态度和劳动精神。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美好梦想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劳动是必由路径。生命里只有劳动破解难题的可能,只有劳动创造辉煌的可能。二是要充分认识到劳动不分高低贵贱。劳动者只有分工不同,每一种劳动形态都有独特的价值,都是值得赞赏的。三是要充分认识劳动需要积极向上。要通过劳动教育和劳动体验,引导学生能够在参加劳动中得到收获的满足感、身心的愉悦感和人生的幸福感。

1.3 要培养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

劳动教育的目的,还在于在劳动知识学习和劳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养成难能可贵的劳动习惯。一是要传授劳动知识。劳动知识是劳动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劳动实践的前提。要遵循劳动规律,将劳动知识传授给学生,从理论层面给学生授业解惑。二是要训练劳动技能。职业院校恰好是传授职业劳动技能的主阵地,擅长训练劳动技能,但对劳动技能的多样性要求以及劳动合作的互动性要求,值得关注和落实。三是要引导劳动习惯。劳动习惯是一个人在劳动理念的指导下经过长期劳动而形成的行为习惯。这要求劳动教育是要系统的而非零碎的,是有计划的而随意的,是需坚持的而偶发的。

2 现实考察:“五失”现象值得重视

2.1 观念失色

长期以来,人们将“劳力”等同于“劳动”,将劳动教育简单理解为一种体力活动,以至于对劳动缺乏应有的尊崇,忽视了当中具有的丰富育人价值。因此,劳动教育落实到学校教育中,往往形式刻板单一,内容简单机械,有些学校还长期不触及劳动教育,即使有,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随意式组织,有时变成老师组织学生休闲娱乐的活动,有时还沦为老师教育惩罚学生的“武器”,让学生将劳动与违纪惩罚措施等同起来,对劳动排斥拒绝。总之,劳动教育在大多数学校呈现出机械式、应付式、惩罚式的趋势,劳动教育的形式主义、可有可无的“随意性”值得警惕。

2.2 教育失衡

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决定劳动教育的地位。相比较而言,在“五育”育人模式中,劳动教育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几近常态。[4]事实上,有开展劳动教育的学校,有的重实践,容易出现“有劳动无教育”的情况;有的重理论,容易出现“有教育无劳动”的情况。如何充分调动学校各方面资源,推动各部门形成教育管理合力,实现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等量齐观,进而实现劳动教育中劳动和教育、实践和理论齐头并进,共同作用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是教育内部均衡性的重要问题。

2.3 课程失语

课程是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影响学生价值观建立、态度培养的重要渠道。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少數有开展劳动教育课或者已经将劳动教育纳入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又大多以利用班会课、采取传统的讲授方式进行说教;有设置劳动课的往往又变成活动课、自习课,甚至直接“放羊”了事。课程设置的缺失,既对于劳动教育的不重视,更可以看出劳动教育落到实处的艰难。学生无法通过课程的主渠道,较为系统学习劳动价值、劳动形态、劳动主体,就无法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培养科学的劳动精神以及做好积极的劳动准备。众所周知,对于学生来说,课程一定程度代表自身学习的主流话语。课程有了,证明有必要学;课程没有则可有可无。足见课程的失语,实质是严重的。

2.4 实践失位

第一,劳动实践难进学生日常。从家长开始,就难以自觉接受劳动教育,认为“生活条件许可,不必让学生过早参加劳动”“劳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必实践”。学校方面,也由于校园物业服务的外包,为了管理方便而不向学生提供大量公共场所的卫生清洁、绿化养护等任务。学生们与劳动实践“绝缘”。

第二,劳动实践脱离真实生活。劳动教育呈现出碎片化、人为化、真空化倾向,其实践往往拒绝真实社会生活的介入,在人设的、模拟的、理想的、最多就是“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割裂了学生与真实劳动的联系,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难以让学生形成内在的精神自觉,难以让学生有参与集体劳动、服务社会需求的行动自觉,无法对生活树立严肃的态度,无法真正促成学生乐于并善于劳动。

第三,劳动实践缺乏有效平台。职业院校依托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了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产学研基地等一系列平台,在涵养德育、习练技艺等方面发挥作用。但是就没有劳动实践的针对性平台,或者说没有将劳动实践有效融入上述一系列平台中。对于放到企业中、放到真实岗位上,在生产实习的同时涵养劳动态度、增进劳动技能、促进劳动合作的思路不多,举措不多,成效不显。

2.5 评价失准

当前,职业院校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学生操行评价和学科成绩。学科成绩主要是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有开设课程,才有考试考核,才有成绩。而操行主要是对学生思想品德、遵规守纪等情况的评价,没有涉及对劳动情况的评价,即使有,也仅是将劳动作为集体活动的考勤考核。从以上两项评价看,大多数职业院校对学生劳动教育的评价基本为零,更遑论劳动教育的过程性评价、结果行评价和价值性评价了。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缺乏其相应的评价指标,对学生全面发展情况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容易有失偏颇。

3 路径探索:显融结合推进深化

职业院校是培养职业劳动技能的教育形式。天生就有劳动教育的丰沃土壤。要彻底改变现状,弥补“五失”,必须积极探索“显于课程上,融于教育里”的显融结合路径,在教育观念、教育设计、教育主体、教育课程、教育渠道、教育评价上深耕细作。

3.1 更新观念

新时代,劳动是实现人自身价值和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劳动者的劳动变成快乐的、有意义的劳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5]国家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一起并列起来,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要更新观念,深化育人体系改革,树立劳动教育价值观,引导和教育学生培养健康科学的劳动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致力于培养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技能型劳动者。

3.2 系统设计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要重视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品德,涵养劳动修养,增强劳动技能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已经形成。学校也不能盲目实施,必须进行系统设计。要用好课堂阵地,谋划好必修课和选修课,制定好教学目标,规划好各个学期任务和相应课时,组织好劳动教育教学、研究、改革工作,推动劳动教育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要用好实践平台,通过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具有职校特色环节布设好劳动教育任务。

3.3 激活主体

劳动教育应是政府、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形成合力的教育。就职业院校而言,劳动教育必须激活政府、学校、家庭、行业、企业、社会的多元主体,引导学生到真实的岗位上、真实的环境中去劳动实践和劳动体验,到集体劳动、团队合作中去感受交往对话和协作互动。政府要在政策上引导、宣传和保障;学校要在劳动教育的具体实施上做好设计、组织、协调、执行和评价;家长要发挥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让学生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行业和企业要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积极为劳动教育搭建平台,提供机会;社会要积极支持劳动教育的开展,为劳动教育营造积极环境和良好氛围。

3.4 拓展渠道

劳动教育,需要具有价值、具有启发性、让学生感兴趣的劳动。这样的劳动,最好就是真实的劳动,而且是需要手脑并用、集体合作、多种知识技能应用的劳动,甚至是复合型创新性创造性的劳动。这需要在多方合力之下不断拓宽渠道。一是三大课堂渠道。传统的第一课堂,活动的第二课堂,线上的第三课堂皆可嵌入劳动教育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知识技能的传授到精神态度的影响,都可以在三大课堂渠道中加以落实。二是三大实习渠道。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都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以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平台;可以依托工学结合、工学交替,让学生提早感悟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让学生心生向往、景行行止。三是三大活动渠道。志愿服务活动、技能服务活动、勤工俭学活动是学生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重要活动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社會服务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5 优化评价

评价具有诊断、反馈、调整、激励等功能。劳动教育评价要建立符合其规律和学生实际的评价模式,并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评价、管理、督导以及结果运用等有关制度,针对课程、实践、活动等分门别类建立考核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比例形成对学生劳动教育情况最终的评价结果。二是组建学生、学校、家长、企业、社会多元参与的劳动教育评价机构,推进评价贴近学生、贴近社会。三是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综合运用展示式评价、分享式评价、考核式评价、点评式评价等形式,强化评价,优化评价,建立健全评价转化运用、反馈促进的机制,确保劳动教育得到持续改进,有效推动劳动教育高质量开展,有效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3] [德]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3.

[2]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 陈斌.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旨趣与逻辑转向[J].大学教育科学,2021(4):62-69.

[5]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0].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9/10/c_1123408400.htm

猜你喜欢

实现路径劳动教育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