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021-12-16黄淑香

文理导航 2021年36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低年级培养

黄淑香

【摘 要】就小学数学课程来说,课程知识具有抽象性、系统性等显著特征,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保障数学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因此,在新课改教育环境中,数学教师应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引起重视,并落实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措施。本文基于学生数学思维培养角度进行分析,先系统地介绍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后就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研究,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提供一些新思路,继而保障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有效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数学思维;培养

众所周知,在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中,数学是基础性学科,其教学工作的优化直接关系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而长期以来,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存在一个客观事实,即数学教师单向灌输数学知识,强调学生通过机械的方式来强制性记忆数学概念、加减计算方法等知识点,使得低年级小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缺乏良好的效果,还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且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升,使得其在数学知识学习之后,只能呆板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而难以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不利于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而在新课改教育环境中,数学教学任务发生了变化,要求数学教师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继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基于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角度考虑,本文深入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基于本质角度来说,思维既是创造的基础,又是创造的不竭动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更对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数学思维是指通过课堂将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学生可以主动将数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通常来说,数学思维能力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打破固定思维模型,继而进入到一个新的思维模式中,有利于实现自我突破发展。就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小学阶段是数学思维培养的初级阶段,也是学生启蒙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在数学学习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数学学习中的乐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从而能为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发展,使学生能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独立自主性,继而使学生在经历学习和生活挫折时,仍然能够保持勇往直前的心态,从而让学生在成长路途中始终保持良好心态,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保障作用。不仅如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保障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持续性,有利于数学教学效果的优化和提升。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方法

(一)以创新意识能力为基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具体做法如下:

1.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要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应注重教学模式和手段的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这样才能在课堂中吸引学生目光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等。同时,为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数学教师可以设置多样化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可以让小学生在课堂探究中自主感知數学知识,形成系统的思维过程,继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为例,教师可以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之后,给每一位学生分发一张A4纸。并让学生折一折,剪一剪,随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两条对应边的长度是相等的,随后让学生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结合自己所画图形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之处,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实现从外向性行为到内向性心理活动的转变,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还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保障作用。

2.创新思维,引导多维度思考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和数学思维,使学生在认识世界时,可以从数学角度来看待问题,并可以活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可以做到举一反三,灵活地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事实上,每一个问题都解题思路都是不唯一的,教师在讲解问题时,应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探寻可行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模式,摒弃单一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在快速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也有利于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以统编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中第52页笔算乘法中的解决问题的做一做为例:张庄小学新盖16间教室,每间教室有6扇窗子,每扇窗子安装8块玻璃,一共安装多少块玻璃?解法1:16×6×8,先求16间教室一共有几扇窗子,再求问题。解法2:6×8×16先求1间教室6扇窗子一共有多少块玻璃,再求16间一共安装多少块玻璃。解法3:16×8×6,有的同学反对了,老师,16间教室与每扇窗子安装8块玻璃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不能相乘的。做出此解的学生的理由是把16间教室都先安装一扇窗,再乘6求出问题。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多维度思考问题在这一解题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数学思维也得到培养和发展。

(二)创设特定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且数学知识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要求教师整合数学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夯实数学基础的同时,为新知学习打开切口,继而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在此过程中,为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数学教师应注重情境教学法的巧用,通过创建特定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改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继而通过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以统编教材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为例,教师在一年级“认识钟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整合,让学生会正确读写几时几分。认识时分的关系,理解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的概念,懂得珍惜时间。其间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读写几时几分后由同桌合作拨时间、说时间,再到钟面上画时间,层层递进,提高了难度。并体验一分钟的长短,虽然一分钟的时间很短,但珍惜时间的人还是能做许多的事情,不珍惜的人就让时间悄悄溜走了。通过这种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参与度,还可以促进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三)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和时间,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并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究,要求数学教师将数学内容转化为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数学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又可以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逐渐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在数学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才能在具体的数学问题中形成自己的见解,随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讨论,使学生在问题交流中可以产生思维的碰撞,这也有利于促进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讲解人民币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进行认识,随后引导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不同面额人民币的转化,可以让各个小组的成员向对方出题,在不同面额人民币的转化过程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部分学生也会表现出较强的创造性,常常会提出一些难度偏大的转化问题,如1元5角等于多少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引起重视,并与时俱进地创新教育手段,创设特定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和时间,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从而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问题中打破固定思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伟东.精心设计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实践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21(03):32-33.

[2]陳丽萍.重视数学语言培养 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说”的训练[J].求知导刊,2020(49):32-33.

[3]徐向丽.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学周刊,2020(35):25-26.

[4]关存杰.如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数学思维习惯[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09):4.

[5]石珺.拓宽解题思路—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高考,2020(35):35+37.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低年级培养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