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副其实

2021-12-16刘金刚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1年8期
关键词:朴素角色定位公开课

刘金刚

工作中我发现,很多所谓“教学名师”名不副实。很多学校搞教研活动时,推出的教师可以说是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了:普通话标准流畅,教学设计时尚新颖,教学语言生动简洁,时间流程把控合理,教学效果似乎也很不错——总之一句话:“上得真好!”活动结束时自然也少不了身披红花手捧奖状与领导合影,成为“教学名师”。按理说,他们能把课上得这么好,教学成绩肯定也非常不错。可实际情况却是:这些“名师”们所带班级大多成绩平平,有的甚至常年吃“猪尾巴”,反而那些上课不怎么“出彩”的老师成绩总体较好。这就令人费解,为什么能把课上得这么好,却不能把学生教好?难道他们的课不是真好,而是“真好看”?课好看、分难瞧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程度存在,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应审视课堂评价的导向问题。究竟怎样的课才算是好课?是看热不热闹、精不精彩,还是看有没有货真价实教会学生点什么?长期以来,对“好课”的评价存在一个误区,似乎只有花哨流畅高效率的课才是好课,才能博得更多鲜花和掌声,而趋于真实朴素常态化的课反而不被看好。于是教师使出渾身解数往课堂添加活动、表演、视频、音乐等元素,课堂确实“精彩了”,却不再真实、朴素和踏实了,也失去了那种在日常问答中教学相长、情感交融、心灵相契的和谐氛围。

其次是对何为“好老师”应该有清醒的认识。难道非得课堂很“精彩”才是好老师?就课堂教学而言,好老师不仅要把公开课“上好”,更应在平时把每一节课“上实”,促进每位学生“上进”。扪心自问,我们公开课与常规课的上法及课前所花精力一样吗?我们适时地“表现”一下本无可厚非,问题是平时做得怎么样?对待工作,是心怀感恩尽职尽责还是心存不满得过且过?对待课堂,是专注敬畏循律遵规还是冷漠视之为所欲为?为什么那些平时上课“不显山不露水”的教师却能把学生教好?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负责任!负责任的老师会常态化全身心上好每一节课,长年累月带好班级教好学生,成绩自然不在话下。而那些平日上课气色较差,每逢比赛却精神抖擞的教师,除去投机倒把之嫌,亦有误人子弟之过,必然昙花一现不可维系。

最后,是教学方法的问题。其一是教师要切实纠正“喧宾夺主”唱主角的角色定位。相当多的教师在课堂上习惯于“发号施令唯我独尊”,学生除去疲于应付就是言听计从,鲜有机会深入思考感悟,这显然违背了教师“引导者”的角色定位,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其二是教师学习提高不够。时代在变化,学生在变化,教材在变化,可我们老师变了多少?“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得有长流水。”教学中我们是否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除去年纪变大的原因,恐怕更多的还是“本领恐慌”吧。怎么办?唯有学!这个信息时代只要我们想学,资源不缺,可惜并没有多少教师愿意静心学点东西,即便在工作中对学生讲几句话都结结巴巴、词不达意!不学习,我们的能力越来越差,源泉近乎枯竭,面对学生不知还有多少自信?!

让我们回归真实,回归朴素,回归到课堂本身,少些花架子,多些真本事。与其做个名不副实的“名师”,不如踏踏实实做个内心素净、教育有方、学生喜欢的“明师”——名副其实。

猜你喜欢

朴素角色定位公开课
让学生动起来、笑出来
最朴素的人文
隔离朴素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平淡考查朴素启发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