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背书

2021-12-16李本聪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1年8期
关键词:背书唐诗记忆力

李本聪

巴金和矛盾,两位先生都是文章大家。据说巴金早年熟读《古文观止》,能背诵;矛盾更是博闻强记,能背诵《红楼梦》,他的代表作《子夜》,在结构上就受《红楼梦》的影响。背书是读书人的第一童子功,可惜,自己在这方面下的功夫不深。我背过唐诗宋词,有一年,和学生打擂台,学生背一首诗或是词,我背一首,不能重复。做准备的时候预先检查过,我能背约300首唐诗,不足两百200首宋词。曾经想把《古文观止》也背下来,结果只背了60多篇……

我上三年级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有一项政治任务,那就是背诵《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伟大领袖的这三篇文章是红色经典,称为“老三篇”。在学校里,老师教我们背书,但每个同学都带着任务。先当学生,后当先生,到了夜晚要到生产队去,教农民背诵。背不出来怎么办?谨小慎微的老师不敢答复,政治挂帅的年代,说错了是要被抓去批斗的。到了现场,背不出来就照着书读。农民不会说小孩子什么,他们中许多人不认识字。一个娃娃,声音稚嫩,教他们读书,好玩的事情,高兴的事情。

在生产队的库房里,昏暗的灯光下,一个星期教长辈们背书,两个星期教长辈们背书……忽然发现,越教越熟,自己会背诵“老三篇”了!

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幼年的学习经验,让我知道了难的事情要用简单的方法去做。读一遍书难不难?对于识字人来说,一点也不难。每天读三遍书,难不难?一点也不难。遇到要背诵的书,我就今天读三遍,明天读三遍,一个星期,书背下来,记在心里了。从学校毕业出来,我做教师,教语文,一册书中,有好几篇课文是要求学生背诵的。一班学生,有的记忆力强,有的记忆力弱。前者好办,哇啦哇啦读一会儿,就能流利地背诵出来。后者就难了,左读右读,时间到了,仍然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好,老师来教你,你每天读三遍,一个星期后背出来给老师听。如果还是背不出来,再延长一星期。这样,总该背诵得出来了吧。总之,不为难学生,不需要放学了还把学生留在教室里背书。

我教过一个学生,记忆力不好,不是一般的不好,是非常的不好,可他有一股坚韧不拔的意志。记得背诵《桂林山水》那篇课书,四个段落,396个字。我劝他说,你拿下去读,一个星期后来背诵。他说:“不,老师,我今天要把书背完。”大家都完成背诵任务了,就他一个人留在后面。反反复复读一句话,会背了,来老师这里背下来,我给他画条竖线标记好,他再返回座位上去,继续读书,继续背书。就这样,别人是一篇课文做一次背诵,再不济也是一个段落一次背诵,而他却是一句话一句话地背诵。蚂蚁啃骨头,硬是把这篇课文背下来了,完成学习任务。后来,这个学生读了大学,出国工作了。

我教了一辈子语文,研究了一辈子教育,深深地知道,学生小时候,是要留下几部垫底书在心里的。当然,教科书你可以把它看作垫底书。但我指的并不是这个。我孙儿上一年级,《唐诗三百首》,我带领他、要求他、督促他要背下来。还有《大学》《论语》和《笠翁对韵》。一个小学生,要完成这样“浩大工程”,不简单。我教他的背诵方法就是一天一天地做,一月一月地做,一年一年地做,持久用功,水滴石穿。一首唐诗,每天放学回来读三遍,到了周末,背出来给我听。一则“论语”也是每天读三遍,到了周末,背出来给我听。三年过去,《唐诗三百首》被小孩子啃下三分之二,《论语》也是这样。我对他说:“你不做这件事,日子还是一天天过去,你还是一天天长大。你做着这件事,日子也一天天过去,人也一天天长大。但是啊,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读与不读,背与不背,天壤之别。”

我在学校里教学生背古诗也是这样,每周抄写一首在小黑板上,放在进门的地方。要求学生,早上来了读一遍,中午来了读一遍,晚上放学的时候再读一遍,等到星期五,背给老师听。这有何难,四句唐诗,20秒钟就念完了。无论是谁,不可能这么一点空余的时间都没有。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我们用的是持久战,背书也要用持久战,积小胜为大胜。一本书很厚啊,300首唐诗很多啊,但把它们放在三年里,或是六年里来学习,书就不厚了。

有一年暑假,教师培训,住在师范学校里,我和20世紀50年代毕业的高中生张老师共处一室,夜晚没事,一老一少在一起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背书。几十年了,张老师还能把高中时代的课文一篇篇背诵出来,像《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海燕》……倒背如流,令人惊叹。我问他经验,他说:“读,多读,书读百遍,你就背诵下来了,你就记住了,理解了。”

(作者系泸西县中枢镇石洞小学退休教师)

猜你喜欢

背书唐诗记忆力
你的记忆力好吗
唐诗赏读
唐诗赏读
非凡的记忆力等
浅谈背书涂销制度
唐诗赏读
唐诗新学
背书连续性若干问题探析
超强记忆力
测测你的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