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她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

2021-12-16宋丽娟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1年9期
关键词:工作坊张老师名师

宋丽娟

“小宋,我刚准备了一节作文课,明天早上第一节打算来你们班试试!”电话那头,又传来了张老师四处“要课”上的声音。在教科所当教研员十几年的她,依旧对讲台激情不减,只要一站上讲台,和孩子们在一起,她就眉飞色舞、神采奕奕,或娓娓动听地讲解,或生动传神地示范,或满怀热情地互动……此时的她,就像是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魅力四射、璀璨夺目!

《潜书·讲学》中有言:“学贵得师,亦贵得友。”我很幸运,教书的第一天,就遇上了亦师亦友的张海萍老师。在张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上了第一节公开课,学着张老师每天坚持读书、写作,跟着张老师一起废寝忘食地做课题研究……一跟就是二十多年。在我的心中,张老师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常读常新的书!

有韧性,咬定青山不放松

对待工作,张老师自带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狠劲儿,只要是她认准的事,认为对老师、学生有益的事,就会认真做到最好。2013年,她成为云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省教育厅要求工作室的主持人每个学年上3节示范课,工作室的成员每年上6节研究课,学员每年上10节研讨课。她深知老师的成长要在课堂上磨砺,让老师们在教学活动中上课、评课。她自有一套计划,工作室成员每人上6节,十位成员共60节,这就需要开展十次活动,每次活动上6节。她说:“只有这样扎实训练,老师们才能尽快成长起来!”

2013—2014学年,她带领工作室学员、成员克服重重困难,开展了10次教学研讨活动,完成了工作室成员每人每年上6节研究课的任务。有一次,工作室要到一所山區学校——龙朋镇中心小学开展教研活动,老师们都已经准备好了,先前落实的车辆却临时有事不能前往,张老师急得团团转。有老师说:“算了吧,别去了!多一次少一次没关系。”张老师却坚持说:“不行,有困难我们想办法解决困难,怎么能随意说不去就不去呢?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后来,张老师又联系了其他车辆,活动如期开展。

因为每次活动张老师都要求工作室的所有成员和学员参加,教学活动有些频繁,很多校长不乐意了,怕耽误教学。张老师耐心地一次次向各个校长解释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她说得最多的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张老师的坚持下,工作室的活动有序开展,一大批新老师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2014、2015、2016,工作室连续三年被教育厅评为“优秀”!

2019年,张老师开始带云南省名师工作坊。2019年1月拿到坊员名单后,还没见到人,她就挨个儿打电话给坊员下达读书任务:“喂,你好!某某老师吗?我是工作坊的张老师,欢迎你加入名师工作坊。我们工作坊这个假期要阅读的书是魏小娜老师写的《真实写作教学研究》,请你假期中务必买来阅读,到时参加我们假期的网络读书交流活动……”这样的坚持,从未间断。

做榜样,春雨润物细无声

张老师曾说:“教师培训也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工作室的工作,其实质就是教师培训。”在工作室(坊)中,她就是能撼动别人的那一棵树,能推动别人的那一朵云,能唤醒别人的那一个高尚的灵魂。8年来,张老师凡是要求老师们做到的,她都率先做到。

要求老师们上研讨课,她第一个站出来上引领示范课;要求老师们阅读教育教学专著,并写出心得体会,她先阅读完,写出心得体会后上传到工作室的QQ群里;要求老师们写论文,她必定先写出来,并投稿发表;要求老师们参加网络研修后写看课感受,她也第一个写出来……她经常告诫老师们:“一定要坚持,简单的事坚持做就不简单。”

2019年5月,名师工作坊第二次集中研修在石屏县东风小学举行,她要求工作坊的每个老师都要上一节公开课。这一年张老师的工作特别多,特别繁忙。3月到乡镇学校开专题讲座、应邀到玉溪师范学院作专题讲座;4月组织国培活动,应邀到丽江、金平作专题讲座,到香格里拉上示范课;5月又开展国培活动……坊员们看她一天到晚连轴转,劝她注意休息,不要亲自上示范课了,她坚定地说:“我不上,老师们就会有畏难情绪;我上了,老师们就不会有退缩的想法了。”朴实的语言,折射着她对工作的执着和热爱!

2018年,她要到成都看病,挂到的号与工作室的读书交流日期相同,她本可以让工作室的老师自己组织交流,可她却依然带着笔记本电脑踏上了旅程。第一天晚上读书交流,她在昆明的宾馆客房里,第二到第五天的交流,她在成都的如家酒店客房里。不管身居何处,她一直坚守在网络的那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每一个成员,激励着每一个参与者!

在今年工作室的表彰会上,工作室成员张昳老师满怀深情地说:“感动于张老师的引领和示范。凡是布置我们做的事,她总是和我们一起做,为我们树立榜样,正是有了她的坚持,工作室才能越走越远,才让我没有借口偷懒。”

存善心,甘为青年作扶梯

我们经常说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尽力帮助别人,就是一种善良。为了带好名师工作室(坊),张老师想尽一切办法,为老师们的成长搭建阶梯。

每两周一次的网络教研活动,我们都要播放名师的课例学习。每次活动,她都提前看课,根据研究主题选择适宜的内容,然后写好网络教研活动公告发到群里。到网络研究活动当晚,她又早早地进群,为老师们播放视频,与老师们交流看课感受,互相鼓励。

老师们要参加各级课堂教学竞赛,她总是全心全意地辅导参赛老师,大到参赛的选课、教学设计的环节,小到上课时教师课堂上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句评价。杨云老师参加云南省课堂教学竞赛,张海萍老师根据她的气质帮她选择了上课内容《桥》,然后一次又一次地帮助她修改教学设计,听课、评课,甚至亲自上讲台示范杨老师处理不好的环节。在她的指导下,工作室(坊)参加各类竞赛的老师,相继取得了好成绩。她先后指导的赵秀春、周媛、杨柠攸、杨云、朱虹燕、李佳等老师参加全国、省州课堂教学竞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比,2人获国家级说课竞赛特等奖,4人获省级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1人获省级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4人获州级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1人获“部级优课名师”称号,7人获“省级优课名师”称号,5人获“州级优课名师”称号。

深钻研,霜叶红于二月花

研而不教则空,教而不研则浅。张老师深谙这样的道理,在带领工作室的老师们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同时,她还通过阅读教育专著和做课题研究加深老师们的“内功”。

读是研的基础。首先,张老师带领老师们大力开展阅读教育教学专著活动,并利用网络开展线上读书交流活动。她先后带领老师们阅读了王荣生教授主编的《写作教学教什么》,魏小娜老师写的《真实写作教学研究》,何捷老师写的《和学生一起写作文》,王小毅老师写的《小学语文分类阅读教学研究》,刘仁增老师写的《语用:开启阅读教学新门》,荣维东老师写的《交际语境写作》等专业书籍。在阅读中,要求老師们每个假期手抄读书笔记,写出不少于2000字的读书心得感受,做出PPT,在网络上进行5天的读书专题交流。

在研读专著的基础上,张老师分析了当前学生习作教学困境,提出了解决学生习作难题的策略——小学生“导评一体”习作课。2016—2018年,张老师带领工作室的成员立足课堂,不断上课、观察、改进,最终确定了该课型的基本环节,并在全县推广实验。2018年11月,该课型第一次在县外亮相——玉溪市瓦窑镇中心小学上展示课,赢得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2019年,“导评一体”习作课分别在丽江、香格里拉、昭通等地上展示课,均被与会教师认可并纷纷借鉴学习。该课型相关的教学设计和理论文章也相继发表在《小学教学设计》和《云南教育》杂志上。张老师也应邀到各地作习作教学的专题讲座。

有情怀,化作春泥更护花

薛法根老师曾说:“我们要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语文老师。”张海萍老师就是一个具有教育情怀的老师。她认真工作,积极研究,服务老师和学生,三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如今年过半百,她依然站在讲台上,每个学期都要到各个学校去上几十节课,为老师们作示范。

为了胜任工作室主持人和工作坊坊主的工作,她每天都坚持学习,促进自身成长。有人不解,问她为什么年纪这么大了,临近退休还要这样拼。她说:“我的发展不是为我一个人的发展,而是带领一群人的发展。我要引领、示范、指导一群人!我的高度不是我一个人的高度,而是一群人的高度,我必须站得更高,才能不负这群努力的年轻人!”这是一位教育者的另一种高度,语言虽然质朴,却让人敬佩和仰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六个教师节上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我要用一生来阅读张老师这本书,学做一个好老师,一个能让学生受益无穷的好老师,一个能用专业知识引领更多人成为好老师的老师!

猜你喜欢

工作坊张老师名师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麻阳:相聚工作坊研修共提升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浅议"名师"
名师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