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预防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2021-12-16邱琼
邱琼
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康复科 (江西上饶 3340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车祸、高空坠落等伤害频发,脊髓损伤发病率呈不断升高的趋势[1-2]。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的脊髓横贯性损害,损伤后部分患者两下肢运动功能丧失,感觉功能出现障碍,继而发展为截瘫[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主要是由于血液高凝、血液流速缓慢及静脉损伤引起的静脉血液异常凝结。DVT发生后若不及时予以治疗,将进展为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甚至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4-5]。因此,重视下肢DVT的预防对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预防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下肢DVT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9~63岁,平均(48.62±6.57)岁。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3~69岁,平均(49.14±6.6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符合《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2011年修订)》[6]中脊髓损伤的诊断标准,伴有神经损伤症状;损伤部位均为颈部脊髓;均于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伴截瘫;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合并恶性肿瘤或传染性疾病;伴有精神障碍或智力异常,无法配合相关护理措施;有既往下肢DVT病史或凝血功能异常;有麻醉类药物使用禁忌证。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下肢DVT预防措施,具体如下。(1)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即日起,医护人员通过多对一交流、图片等方式,将病情、下肢DVT发生风险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重点宣讲术后下肢DVT的发生原因、危害,告知患者自我监测高发部位血栓迹象,如皮肤温度、颜色异常,并及时解答患者疑问。(2)药物预防:术后4~6 h,给予患者肝素钠注射液(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851,2 ml︰12 500 IU)皮下注射,2 500 IU/次,次日恢复5 000 IU/次,2次/d,持续用药7~15 d。(3)出院后随访:患者出院后,医护人员以电话和微信的方式与患者沟通,为其解答术后恢复期遇到的问题并给予相应指导,1次/周,共随访60 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1)空气压力波治疗仪治疗:术后1 d,应用韩国(株)大星产业生产的DSM-600S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治疗,首先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将压力护套套于患者下肢,然后扣好尼龙搭扣,再将压力护套与仪器的压力管连接,打开仪器开关,设置压力为60 mmHg(1 mmHg=0.133 kPa),启动仪器,按照足、小腿、大腿下部、大腿上部的顺序依次充气,20 min/次,2次/d,治疗7~15 d。(2)早期康复训练:踝关节伸屈运动,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医护人员用左手托住患者踝关节上部,右手握住患者全部脚趾辅助其进行背屈、背伸运动,一伸一屈为1组,10组/次,3次/d;屈伸膝、髋关节运动,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医护人员一手抬起患者下肢并托住,另一手握住患者足底辅助其行屈膝、屈髋及伸直运动,动作每次重复3~5次为1组,3组/d;腓肠肌挤压,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医护人员将软枕放于患者踝部,形成小腿腾空状,双手在患者腓肠肌处进行节律性挤压动作,顺序从下往上,每挤压1 s便放松1 s,两腿交替开展,每次重复3~5次为1组,3组/d。
两组均于院内干预7~15 d,院外随访60 d。
1.3观察指标
(1)出院前,评估两组下肢DVT发生情况,诊断标准[7]:患肢疼痛,小腿后方和(或)大腿内侧压痛明显,皮肤呈暗红色;患肢广泛肿胀,浅静脉怒张,Homans征阳性;满足以下任意一条,即超声检查可见静脉增粗、腔内低回声结节、无血流信号,或者静脉造影检查可见静脉内造影剂充盈缺损、深静脉堵塞或狭窄;血浆D-二聚体浓度升高,超过正常水平。(2)护理满意度:出院前,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估患者对护理过程中护理操作、健康教育、沟通能力、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每项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护理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两组下肢DVT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的15.0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4,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对健康教育、护理操作、沟通能力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服务态度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截瘫是脊髓损伤常见的后遗症,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导致活动受限、下肢血流滞缓,极易发生下肢DVT,诱发严重的肢体肿胀,影响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寻找一种预防下肢DVT的有效措施十分必要。常规预防措施主要通过健康宣教、药物预防、出院后随访等方式预防下肢DVT的发生。其中,健康宣教可帮助患者了解下肢DVT的发生原因、危害,进而引起其重视;随访观察则可使医护人员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情况,以便出现异常征兆时可及时予以干预;肝素钠注射液具有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但有出血倾向、抗凝禁忌证的患者无法使用,同时使用患者易出现肝素诱导型血小板减少症,导致疗效无法满足临床需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空气压力波治疗仪治疗属于机械预防的一种,其可在设定的压力下反复对肢体加压、减压,通过空气压力依次给予局部肢体压力循环,有助于促进全身静脉血液循环[8];此外,该仪器使用简单,不会对患者造成损伤,且按摩速率与人体血流速率相近,患者舒适度较高[9]。早期康复训练则是一种通过运动预防下肢DVT的方式,其训练重点在于改善截瘫患者的下肢血液循环,抑制静脉扩张,提高静脉压,缓解肢体肿胀,从而起到预防下肢DVT的作用。与常规预防措施相比,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适用范围广,无明显副作用,同时预防下肢DVT的疗效更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健康教育、护理操作、沟通能力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下肢DVT的基本病因是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其中静脉血流滞缓是最主要的病因,临床上的常规预防措施只能减轻血液高凝状态,而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则可改善静脉血流滞缓,有效促进静脉回流,增加血流速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极大地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进而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降低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下肢DVT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但本研究纳入样本较少,有待扩大选例范围和样本容量,进一步探究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下肢DVT的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