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知信行护理在行子宫全切术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12-16苏惠瑜庞红芳游美凤
苏惠瑜,庞红芳,游美凤
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福建厦门 361000)
子宫肌瘤属于妇科常见肿瘤,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需尽快予以手术治疗。子宫全切术能有效清除肌瘤,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高效术式。但该术式会破坏患者盆腔整体结构,导致其盆底功能发生改变,且患者术后盆底肌力下降明显,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发生率较高,需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干预[1]。知信行护理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来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心理,提高患者的锻炼依从性,促进术后盆底功能的恢复[2]。盆底康复治疗仪是临床常用的恢复盆底功能的物理仪器,通过肌电刺激促进盆底肌肉收缩,纠正盆底肌支持功能缺陷,提高盆底肌力,帮助恢复盆底功能[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知信行护理在行子宫全切术子宫肌瘤患者中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实施子宫全切术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年龄30~55岁,平均(42.55±2.15)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7.0~28.0 kg/m2,平均(26.12±0.26)kg/m2;肌瘤数量2~6个,平均(4.35±0.15)个;肌瘤直径3~7 cm,平均(5.35±0.25)cm。观察组年龄32~58岁,平均(42.58±2.16)岁;BMI 17.5~28.5 kg/m2,平均(26.10±0.28)kg/m2;肌瘤数量3~7个,平均(4.38±0.14)个;肌瘤直径2~6 cm,平均(5.32±0.23)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经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符合《妇产科学》(第9版)[4]中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且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患者和(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心、肝、肾功能正常;免疫功能正常。排除标准:腹壁广泛瘢痕或腹腔内广泛粘连;合并阴道炎、盆腔炎、泌尿系统感染;凝血功能异常。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知信行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增强疾病认知度:术后通过床旁宣教向患者介绍术后注意事项、护理要点、并发症预防措施、盆底功能训练等知识,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2)树立康复信心:术后引导家属与患者主动参与护理,通过播放教育片、发放知识手册、组织健康知识讲座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建立康复信心,在与患者沟通期间评估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针对未掌握的患者重复宣教,不断强化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3)形成健康行为:告知家属术后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表现,术后指导患者自主监测引流管及引流液情况;若患者伤口感染或疼痛,则遵医嘱服抗炎镇痛药物;在患者可下地活动后,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盆底功能锻炼,要求患者自然站立,并拢双脚足跟,脚掌向外打开,臀部用力维持10~20 s,缓慢抬起足跟后缓慢放下,5回/组,5组/次,4次/d;要求患者平躺后分开双脚,与肩同宽,曲起双膝,吸气时高举臀部,收缩臀肌1~2 min后吐气时恢复至平躺状态,5回/组,5组/次,4次/d;要求患者靠墙站立,紧贴墙壁做缩紧肛门动作,收紧5 s后放松,10 min/组,3组/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使用盆底康复治疗仪[大悦创新(苏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6型]干预,指导患者取半卧位,分开双膝充分暴露外阴,均匀涂抹润滑导电膏于康复仪治疗头表面,将治疗头缓慢放入阴道内,在两侧髂骨表皮及腹肌表面粘贴中性电极,连接电源后先行Ⅰ类肌模块训练,纤维刺激频率50 Hz,电流强度20 mA,依据康复仪屏幕图形指示收缩盆底肌5次,每次保持2 s,放松2 s,重复此动作5 min;然后进行Ⅱ类肌模块训练,肌纤维刺激频率80 Hz,电流强度60 mA,训练频率和Ⅰ类肌模块训练一致,20 min/次,每3天训练1次。
两组均干预至出院,并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
1.3观察指标
(1)盆底肌力:分别于干预前及出院时对患者的盆底肌力进行检查,检查者左手掌轻压患者腹部,右手中指及食指进入患者阴道内判定盆底肌力情况,0级为感受不到肌肉收缩;1级为能感觉到肌肉轻微收缩,但无法维持;2级为能明显感觉肌肉收缩,仅能维持2 s,并能完成2次;3级为肌肉收缩能使手指向上向前运动,可维持3 s,能完成3次;4级为肌肉收缩有力,能抵抗手指的压力,可维持4 s,能完成4次;5级为肌肉收缩有力,能持续对抗手指压力超过5 s,完成5次及以上。(2)统计干预及随访期间两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发生率,包括盆底器官脱垂、尿失禁、粪失禁、性功能障碍。
1.4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两组盆底肌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盆底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盆底肌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盆底肌力比较(例)
2.2两组PFD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干预及随访期间PF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PFD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但由于手术操作的影响,可引起患者术后盆底肌力下降及PFD的发生,往往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因此,如何改善患者术后盆底功能是临床关注的重点。知信行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了解正确的健康知识,强化其康复信念,继而愿意主动参与盆底功能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力,降低PFD发生率[5]。但知信行护理缺乏客观的训练指导标准,干预效果受患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常常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故需寻求更为有效的联合干预方案。
目前,盆底康复治疗仪被广泛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该仪器可主动刺激盆底肌肉收缩,有效减弱患者主观因素对干预效果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时,观察组盆底肌力优于对照组,干预及随访期间PF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将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知信行护理用于行子宫全切术子宫肌瘤患者中,能有效提升盆底肌力,降低PFD发生率。分析其原因为,盆底康复治疗仪通过内置于阴道内的治疗头发射出相应强度的脉冲电流,不断刺激患者盆底肌的支配神经,不仅能预防盆底肌肉萎缩,而且能有效调节肌肉神经兴奋性,利于修复损伤的盆底肌力,改善盆底功能障碍情况,降低PFD发生率[6]。在患者应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干预的期间,可依据康复仪屏幕图形指示进行盆底肌训练,指导患者盆底肌肉科学用力,联合知信行护理干预后能发挥协同作用,更好地恢复患者盆底肌力,降低PFD发生率。
综上所述,将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知信行护理用于行子宫全切术子宫肌瘤患者中能有效提升盆底肌力,降低PFD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