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

2021-12-16徐建勇邵巍李泉胜毕凌峰

医疗装备 2021年22期
关键词:摘除术孔镜腰椎间盘

徐建勇,邵巍,李泉胜,毕凌峰

贵溪市人民医院 (江西鹰潭 335400)

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由椎间盘退变、损伤、发育异常等因素所致,在临床十分常见,好发于青壮年男性,主要表现为腰腿疼痛。据统计,在500例腰腿疼痛的患者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占18.6%[1]。临床上,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通常采用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多数患者可治愈。非手术治疗是多数患者选择的一种治疗方法,可达到缓解症状、改善病症的效果,但该方法治疗周期较长,易使患者产生不良情绪,且病情易反复发作[2]。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手术治疗的效果日渐凸显,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手术治疗,但传统手术治疗的并发症较多,导致患者满意度较低。近年来,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被逐渐应用于临床,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首选微创手术。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贵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信封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0~61岁,平均(55.61±3.21)岁;病程1~7年,平均(4.74±2.35)年。试验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8~61岁,平均(55.31±2.32)岁;病程1~9年,平均(4.69±2.3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符合《常见病康复诊疗规范——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规范管理与分级诊疗》[3]中的相关标准,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意接受手术治疗;知情且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严重腰椎畸形;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严重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患者取侧卧位,采用全身麻醉,于腰椎后正中沿脊柱切开皮肤、筋膜,沿骨膜向下分离椎旁肌肉,充分暴露病变区,借助枪钳咬除上位椎板下缘部分,用神经拉钩将神经根及硬膜囊保护完整,行病变椎间隙开窗,将黄韧带剥离并切除,在德国莱卡脑外显微镜[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M400-E]下采用剥离子向另一边对神经根进行牵引,暴露髓核,用尖刀片对后纵韧带进行分离和切割,摘除髓核及部分碎裂纤维环,及时处理椎间松动处残余髓核组织,术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充分清洗切口,止血,留置引流管后缝合创口,在手术完成后实施抗感染治疗,于术后24 h针对患者的恢复状况解除引流管,手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试验组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取俯卧位,行局部麻醉,通过移动式C型臂X线机(上海聚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OPESCOPE ACTENO)明确病变腰椎间隙,于椎间孔镜下放置穿刺针,在关节突出处穿入椎间孔,置入导丝,并顺导丝方向作长度为1 cm的切口,逐级放置导棒及扩张导管,将椎间孔和椎管间扩张至相等距离后放置套管,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明确管道方位,放置内镜,将髓核组织摘除,调节内镜方向检查椎管,暴露黄韧带、神经根及后纵韧带部位,利用双极射频方式将残余髓核组织全面消除,当神经根随着呼吸频率自由变动后将周边神经根组织清除,松解神经根并缝合创口,将导线穿入穿刺针,拔出穿刺针,根据导线方向置入导管,扩大通道后在椎间孔镜指导下摘除髓核病变组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充分清洗切口,止血,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手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1.3评价指标

(1)参考相关标准评定两组的腰椎功能改善情况,优,无痛、运动受限,能参加正常工作和活动;良,偶尔出现非神经性疼痛,主要症状减轻,能够参加工作;可,有一定程度的功能改善,仍为残疾或失业状态;差,检查持续的神经根受损表现、术后症状反复发作,日常活动明显受限[4],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2)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评估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分为6个维度,包括括约肌控制、自理能力、床椅转移、行走、交流、社会认知,共18项,每项1~7分,共18~126分(包括运动功能91分,认知功能35分),126分为完全独立,108~125分为基本独立,90~107分为有条件的独立或极轻度依赖,72~89分为轻度依赖,54~71分为中度依赖,36~53分为重度依赖,19~35分为极重度依赖,18分为完全依赖[5]。(3)记录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两组的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试验组腰椎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2.2两组FIM评分比较

术后7、14、21 d,两组FIM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试验组改善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后FIM评分比较(分,

2.3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退变或外力作用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好发于男性青年,在发病后会导致患者腰椎不稳定,灵活度降低,动作受阻,且易发生椎间隙感染,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6]。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有效方式,一般通过椎间盘间隙入路,暴露患病区域,可有效切除病变,同时辅以神经减压,有效消除神经压迫。目前,临床常见的术式包括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两大类[7]。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方案包括全椎板、半椎板及开窗髓核摘除术等,近期及远期预后确切,术中器械设备较简单[8]。但也存在较多的弊端,如手术会对椎旁肌造成牵拉和损伤;过多摘除椎间隙的椎间盘,可能引起椎间隙变窄,加快退变,导致纤维环松弛、椎间关节不稳定,进而使小关节骨质增生,引起腰痛、椎管狭窄;手术切除黄韧带后硬膜及神经根可能与瘢痕粘连,一旦复发或再次狭窄则需再次行后路手术,分离较为困难,神经、神经根及硬膜损伤的风险增加,导致治疗效果欠佳。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腰椎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术后功能独立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主要因为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在治疗过程中采取局部麻醉,患者保持清醒状态,可极大地降低对神经的损伤,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及功能锻炼,利于改善腰椎功能。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手术、住院、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主要因为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符合微创理念,具有手术切口小、对椎旁肌肉的损伤小等特点,术中能够减少出血量,可有效避免和降低穿刺与置管时对神经根及背根神经节的损伤,利于术后恢复,缩短康复进程[9]。

综上所述,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显著,可行性强。

猜你喜欢

摘除术孔镜腰椎间盘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